中醫養生將被納入中小學教材,中藥材的春天來了!

一個行業進入中小學課本,你見過嗎?目前,中醫藥基礎知識、針灸、推拿、食物保健等中醫養生保健手法走進了我國中學生的課堂。

中醫養生保健迎來歷史性變革——由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主辦,創新方法研究會、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總校協辦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校長研討會”正式走進校園,這是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的要“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的重大舉措。”目前,北京、遼寧等地已經開啟試點工作。

中醫養生將被納入中小學教材,中藥材的春天來了!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根。中醫藥學是我國的國粹,其中針灸、推拿、經絡養生、火療、拔罐、艾灸、食物保健等養生保健手法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國寶,但現實有很多人,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留學生在內的學者都不相信中醫養生,對中醫一知半解,甚至迷信西醫,反對中醫,並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

一個沒有文化自信的人,就如同像他國輸送“軍火”,攻打自己的民族。歷代領導人都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挖掘、發展和傳承:

60年前,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為發展中醫藥事業,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建立四所中醫學院,開創了現代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新紀元。

1978年,鄧小平指示“要為中醫創造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1991年,江澤民同志為國際傳統醫藥大會題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振興中醫中藥事業”。

胡主席強調,“把生物科技發展的成果與我們民族積累的寶貴醫學財富結合起來,就一定能實現新的跨越”。

近幾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多次強調,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中醫藥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頒佈中醫藥立法、並大力推動中醫養生保健治末病上升為國家戰略,使之更好地造福人類健康。

歷史的腳步在向前邁進,國家充分意識到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社會大眾對中醫養生缺乏正確認識的嚴重性。從娃娃抓起的普及教育,是從骨子裡推廣中醫藥事業,避免了過度迷信西醫,增強了文化自信,破除了根深蒂固的觀念,開啟了中醫養生的新時代,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公眾對中醫養生的看法,漸進式提升養生保健從業者的社會地位,相信一個以自身為醫生的全民中醫養生保健時代正在悄然走來。而這也將是廣大中藥材種植戶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