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人物簡明統計2(歷史情況)(按出場順序)「掌衆金融」

21、盧植(139—192),字子幹。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東漢末年經學家、將領。官至北中郎將、尚書。

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大儒馬融,為大儒鄭玄的同門師兄。曾先後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後與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將,率軍鎮壓,後被誣陷,下獄,皇甫嵩平定黃巾後力救盧植,於是復為尚書,後上諫激怒董卓,被免官。隱居在上谷軍都山,被袁紹請為軍師,初平三年(192年)去世。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今皆失佚。

白馬將軍公孫瓚以及後來的蜀漢昭烈帝劉備皆為盧植之門下弟子。范陽盧氏後來成為當世豪族。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盧泰愚皆為盧植後代。

22、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鎮原東南)人。東漢末期軍事家,為東漢名將皇甫規之侄,出身於將門世家。最初舉孝廉、茂才,漢靈帝時被徵為侍郎,遷任北地太守。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任左中郎將,與朱儁率軍鎮壓起義軍,戰後以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皇甫嵩到任後,上奏請求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後因得罪趙忠、張讓而被罷免,改封都鄉侯。

中平五年(188年),被起用為左將軍,擊破王國叛軍。

董卓掌權時,徵皇甫嵩入朝為城門校尉,被其陷害下獄,經其子求情才得以保全,遷任議郎、御史中丞。董卓被誅後,任徵西將軍,誅滅其宗族。再遷車騎將軍。初平三年(192年),拜太尉,後免。復拜為光祿大夫,遷太常。興平二年(195)卒,追贈驃騎將軍。

23、朱儁(jùn)(?—公元195年),字公偉。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上虞)人。東漢末年名將。

朱儁出身寒門,少年時因贍養母親而聞名。其為人好義輕財,鄉里都敬重他。後被太守徐珪舉為孝廉。遷任蘭陵令,有特殊政績,被上表推薦。不久拜交州刺史,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軍,平定交州。戰後以功封都亭侯,入朝為諫議大夫。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拜朱儁為右中郎將、持節。平定三郡之地後,被皇甫嵩上表推功,進封西鄉侯,遷任鎮賊中郎將。不久進拜右車騎將軍,更封錢塘侯。後為河內太守,擊退進逼的張燕。董卓秉政時,想以朱儁為副手,遭他婉拒。李傕專政時以朱儁為太尉,錄尚書事。後行驃騎將軍事,持節鎮關東。

興平二年(195年),李郭相攻時,郭汜扣留朱儁為人質,朱儁性格剛烈,同日即發病而死。

24、劉焉(?-194年),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西漢魯恭王劉餘(漢景帝第五子)後裔,漢末群雄之一。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後因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加上當時天下大亂,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於是劉焉向朝廷求為益州牧,封陽城侯,前往益州整飭吏治。郄儉為黃巾賊所殺,劉焉進入益州,派張魯盤踞漢中,張魯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從此益州與中央道路不通。劉焉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後因背瘡迸發而卒,其子劉璋繼領益州牧。

25、鄒靖,籍貫荊州長沙(今湖南湘陰),東漢末年時期的北軍中侯。

東漢末年大臣。黃巾起義後,劉備率其屬從靖討黃巾。

中平二年,漢陽賊邊章、韓遂與羌胡為寇,東侵三輔,時遣車騎將軍后皇甫嵩西討之。嵩請發烏桓三千人。靖上言:“烏桓眾弱,宜開募鮮卑。”事下四府,大將軍掾韓卓議,以為:“鄒靖居近邊塞,究其態詐。若令靖募鮮卑輕騎五千,必有破敵之效。”

三國演義人物簡明統計2(歷史情況)(按出場順序)「掌眾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