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入行论第一百四十四节课(上)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思考题

778、怎么样对高者修习相换?这里所讲的窍诀与《广释》有何不同?你觉得哪种更适合你?

779、有些人一辈子行持善法,上师也给他讲了很多教言,但他却不能调伏自相续,这是由什么所导致的?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780、按照《如意宝藏论》的观点,佛教和外道有哪五种区分方法?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你是否是真正的佛教徒?为什么?

781、请以教证说明,断除我执的必要性。并说明依靠什么方法来断除?你平时是如何运用这种窍诀的?

782、学习大乘佛法之后,你的行为上有哪些转变?请举一个具体事例说明。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下面继续讲对治三种烦恼。对治嫉妒心、竞争心的方法已经讲完了,现在讲修傲慢心。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故令闻众口,齐颂吾胜德,

毛竖心欢喜,浑然乐陶陶。

此处的傲慢心,是对治傲慢的一种智慧,而以烦恼的名称来命名的。我们不可能修烦恼,修烦恼会增长烦恼,烦恼再不用串习了,所以这里对治傲慢的智慧叫“傲慢”。前两种修行也应该这样来理解。

有些人稍有才华、境界、势力,以及广闻博学的智慧时,往往就瞧不起别人。比如他长得比较好看,看见六根不全的残疾人时,在他们面前很得意;若在财力上不错,有些居士自己开轿车,就会觉得“这个团体中我很了不起,你看我有私人车,边开车边放音乐,多开心啊!其他人都比不上我”;在智慧上,有些人读过大学、研究生,就蔑视没有文化的人;甚至有些佛教徒,皈依十几年的话,见到一个新居士,就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学佛的资历很深。傲慢心是隐藏的一种烦恼,自己根本不发觉,但别人一看你的言行举止就非常清楚。因此,这种傲慢要彻底根除,不然在修行中很容易遭到违缘。

这里是说对高者也有必要修习相换。即首先把自己换成别人,再看易位前的自己,显得傲气十足,以蔑视侮辱的眼神来对待他(原来的我)。要让他听到我被全世界的人交口称赞,赞叹我的种姓、智慧、悲心及人格,我因而欢喜若狂、汗毛直竖,完全陶醉在欢乐的海洋中。

世间人受到称赞或者得奖时,高兴的神情溢于言表、无法控制。有些人获得了世界冠军时,会高兴得跳起来,甚至过分激动当场昏厥。据说今年有些人打麻将,几次摸到好牌之后,因特别激动而死亡,这样的事例有好几起。除了高僧大德对赞、毁都能视为空谷声,不会产生执著之外,一般人是很难以做到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当这种特长被人宣扬、赞美时,自己会沉浸在喜乐之中,难以自拔。然而我们换位后应该知道,这个被赞叹的,实际上不是我,而是易位前的众生。如果是我受到赞叹,肯定会得意洋洋,但若是众生的话,我们恐怕会生嫉妒心,非要跟他平起平坐。在这个时候,大家应该知道,这些烦恼的祸首,其实就是我执,正因为我执从中作怪,所以我们对众生漠不关心,对自己非常贪爱,自己受到赞叹就非常欢喜,众生受到赞叹则耿耿于怀。

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精勤地修行,但始终没办法调伏自己的相续呢?这是有一定原因的。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吉达说过:“行持善法不能调伏自相续,是因为傲慢所导致。”个别道友虽然修持善法,但这种善法跟自相续并没有真正结合起来,上师苦口婆心地给你讲了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五部大论等殊胜教言,但这些教言一直没有融入你的心中。有些人的我执特别重,认为上师讲的教言不合理,自己的想法才正确,于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前进,这样之后,上师也没有办法教育你,最后你的相续与法根本不相应。所以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遵循上师、佛陀的教言。为什么我经常强调要背诵?如果背诵了,你所理解的教言不会太离谱,与诸佛菩萨的经教非常接近。否则,我们的分别念是不可靠的,想什么就认为是佛教,实际上并不是诸佛菩萨的殊胜窍诀。

自他交换的这种修法,从高僧大德的传记来看,是利根者的修法,而阿底峡尊者知母、念恩等七种修法,则是钝根者的修法。我们在修自他交换时,应当观察我执是怎么样推翻的,如果没有推翻我执,与如来的教言就无法相应,依止善知识也不一定有很大利益。若能明白我执扰乱了自己的整个生活,对佛陀的经教会有不可思议的信心。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说:“恒常随观佛陀教,永远莫依罪恶友,广依贤善之友伴。”我们要时刻观修如来教法,依止善知识和善道友,永远远离具有贪嗔痴的罪恶人。

总之一定要断除我执,这是佛教最殊胜的观点。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一、皈依

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我去甘肃看见很多回教道场,里面有星星和月亮的标志,象征他们希望获得这些果位。古代论著中也有太阳派、月亮派等外道,他们暂时皈依这些,但这些并不能让人了脱生死。所以皈依三宝是基础,我们以后区分佛教和外道时,首先要以皈依来分。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二、见解

见解有暂时和究竟之分,佛教的暂时见解就是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灭,最究竟的见解,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而外道根本没有这种殊胜的见解,虽然有些窍诀暂时可以压制烦恼、痛苦,但无法从根本上断除。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三、修行

佛教有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方法,可依之次第修持大悲空性。而外道只能暂时修持制止分别念的禅定,并没有如是殊胜的修法。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四、行为

佛教是远离贪嗔痴以及损害众生的行为,而外道经常损害众生,也不能脱离贪嗔痴的行为。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五、果位

佛教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陀三解脱,而外道没有如是的解脱,只能流转于轮回当中。

佛教和外道之间的差别,其他论典和窍诀中也有不同说法,但无垢光尊者的教言非常关键,大家应该牢牢记住。佛教徒的皈依、见、修、行、果,与外道是怎么区分的?大家要常以之来衡量自己,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佛教徒。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彼富吾夺取,若为吾从仆,

唯予资生酬,其余悉霸取。

他(原来的我)拥有的财富、名声、地位等,我一定要设法夺取,使他一无所有、分文皆无,变成穷光蛋。如果他愿意规规矩矩给我做仆人,我就适当地给一些工资,让他保证温饱、有吃有穿就行了,其余的我全部霸占为己有。

表面上看我(原来的众生)非常霸道,只给别人付一点工资,其他什么都不给,好像很没有良心。但是反过来说,我们可以观察自己,以前自己只顾自己拥有钱财、势力、力量、智慧,即使所有的众生不快乐也无所谓,但现在学习大乘佛法之后,应该把角度换过来,别人冷漠地攻击自己、损害自己也是应该的。

归根结底,大乘佛教就是要断除我执,我执越来越大的话,修行不可能成功的。无始以来众生沉溺在轮回中,唯一就是因为有我执,龙猛菩萨说:“无余此有情,皆源于我执,具我所执众,佛唯利彼说。”三界众生流转生死,没有一个不是源于我执,大慈大悲的佛陀知道这一点后,为令众生减少我执,而宣说了空性、大悲心的法门。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我执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断除,一种是按照第二转法轮的空性法门来根除,一种是在世俗中修慈悲菩提心,自己与别人交换位置,以前对自己非常关心,从现在开始当以众生为主。

若不能这样,那一切的修行就成了形象。夏吾巴格西说过:“乃至没把‘我’看成怨敌之前,善知识的教言对自己也无济于事,一旦将自己看成怨敌,善知识的教言才能起到效益。”这个内容非常深,如果我执没有根除,就算依止一百位上师,上师所讲的教言你也不一定能接受——“虽然今天上师讲了菩提心的教言,但上师说得不太殊胜,我自己的想法是这样的……”产生一个我执,根本没办法与上师的法相应。反之,假如通过大乘修行,明白无始以来的敌人就是我执,以前它一直害我,现在也在害我,以后仍会不断害我,故应把我执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这样的话,善知识说什么你都可以接受。

有时候也看得出来,我给有些道友讲了千遍万遍,他还是顽固不化,无法接受。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我执太重了,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上师这个地方讲错了、那个地方也不对,不仅仅是上师,甚至佛陀的教言也能挑出毛病。这种人根本没救了。只有把所有的力量全部堆在我执上进行对治,那个时候善知识的教言才会派得上用场。

你们学习大乘佛法之后,行为上有一种转变才说明修行有进步。那天我在上海时,有新加坡的两姐妹供养我一大包首饰、耳环、项链等珠宝,我又不戴耳环,也不可能开珠宝公司,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看了一下,里面有钻石戒指等昂贵之物,心里比较害怕。她们说:“我们年轻时什么都不懂,一有钱就买这些首饰,整天想的就是打扮。通过这次的学习,终于发现这些没有什么利益,您可不可以拿来帮助众生或者弘扬佛法?”我说:“用女众的首饰来弘扬佛法,对我来讲也很困难,可不可以拿这些来装藏供佛?”“可以可以,您怎么做都可以!”

我想了一下,这种做法确实很好,很多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自己,有钱的时候要么是吃、要么是打扮,除此之外从来没有想过众生。现在态度上应该有所改变,自己的快乐要让其他众生也分享。孟子曾问一个国王:“听到美妙的音乐时,独自享受、与人享受哪个更快乐?”国王说:“与人享受更快乐。”“那么与少数人一起听快乐,还是和很多人一起听快乐呢?”国王说:“与很多人一起听更快乐。”因此,我们哪怕有一分快乐,独吞下去也太可惜,应该让众生一起分享。这种发心是断除我执的方便方法。

我刚才也讲了,断除我执的方法一个是空性法,一个是利他法——逐渐降低自己的位置,提高别人的位置。当然,刚开始你不一定要把钱全部给众生,一点都不剩。但是你要知道,你钱包里的钱有你自己的一部分、有你亲人的一部分,还有众生的一部分。若串习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切都可以奉献给众生,这就是大乘菩萨不共的发心和行为。

要知道,如果没有修这些法,我们可能潜藏着很多恶心和傲慢。懂得这些教言之后,一旦烦恼现前,自己会觉得很惭愧,别人也看得出你在用这种方式进行对治。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令彼乏安乐,恒常遇祸害。

还要让这个人(原来的我)身心缺少安乐,不仅如此,而且我要让他恒常灾难临头、倒霉不断。

没有修自他交换的时候,看到关系不好的人遭受痛苦,我们很容易幸灾乐祸。原来“9·11”发生时,就听说有幸灾乐祸的国家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很多国家非常高兴,声称这是上天对美国的惩罚。其实这是不懂慈悲心而导致的。别人受到痛苦,我们理应有悲悯之情,试想如果这些不幸降临在了自己身上,我们还会不会高兴呢?谁都不愿意自己受苦,谁要是希望遇到违缘,那他就是大菩萨。为什么呢?下面讲这个原因。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未完待续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你可能还不了争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