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考改革要涼了?多地或拖遲實施新高考!

中國打破“科舉式”升學考評模式是必然的,主觀評估與客觀評價體系的結合也是遲早的事。對新高考的遲疑多半集中在高考監管環節,不知道這一輪高考改革是否再次出現向效率傾斜的局面?


教育部高考改革要涼了?多地或拖遲實施新高考!


2018年9月高中開學前後,國內部分省區(如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廣東等)似乎對執行教育部新高考改革有些“磨磨蹭蹭”,也因此曝出推遲實施的可能性。

我猜測,率先實施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確實存在值得總結的操作事項,畢竟高考是中國現行教育體制的核心環節,謹慎應對也符合客觀規律。

而更大的關注點疑似來自正在進行的北京新高考模式,尤其是其中加入的“綜合素質評價”(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環節。

要知道,此前的高考改革,教育公平一般都放在首位,又有“2020年基本消除貧困”的扶貧攻堅目標的指引,高考調整的大多是科目數量。

而“北京模式”加入高考主觀評價標準引發輿論的關注,高考改革的風向標究竟如何調整?是否有更大動作?

緊接著今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上堅決克服“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基調,讓人們對新高考改革力度的猜測繼續升溫。

全國高考升學率已經連續多年在70%以上,從形式上說,上大學的難度已經降到歷史最低。

教育公平的焦點集中在優質教學資源的分配上,比如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升學考核模式。

“北京模式”加入綜合素質評分,會進一步打破“唯分數”的一元入學標準,但也同時觸動了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經。

中國打破“科舉式”升學考評模式是必然的,主觀評估與客觀評價體系的結合也是遲早的事。

對新高考的遲疑多半集中在高考監管環節,主觀評分的尺度如何界定,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不知道這一輪高考改革是否再次出現向效率傾斜的局面?

教育部高考改革要涼了?多地或拖遲實施新高考!

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尚德在線教育海外合作高級總監,資深自媒體人,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