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重塑未來

無人駕駛汽車正從科幻變成現實。2004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莫哈維沙漠舉辦第一屆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結果很讓人氣餒,所有的參賽汽車在起點沒走多遠就失敗了,這次比賽因而被戲稱為“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沙漠大崩潰”。

然而,無人駕駛汽車的故事並未止步於此,隨後的幾屆挑戰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9年,谷歌公司受此鼓舞,啟動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拉開汽車行業變革的序幕。此後,國內外眾多的科技公司和汽車廠商陸續開始研發無人駕駛技術。

今年5月31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用事業委員會(CPUC)授權開展無人駕駛汽車客運服務,意味著無人駕駛汽車將來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谷歌、Uber等公司已經開始躍躍欲試。可見,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無人駕駛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在摩爾定律發揮作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數字技術變革將日新月異。

無人駕駛汽車將帶來全面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無人駕駛》一書作者預言,人工智能將從顛覆駕駛開始,全面重構人類生活,一場關於交通、物流、能源、製造、保險、醫療、倫理道德的全面挑戰已經開始。誠然,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趨勢,不僅將重塑汽車行業價值鏈,還將深刻影響其他很多行業。有人預言無人駕駛汽車將顛覆33個行業,汽車經銷、交通運輸、城市規劃等直接相關行業自不待言,其他行業包括保險、娛樂、零售等等。如同智能手機一樣,無人駕駛汽車未來影響取決於設備、IT和能源三者疊加。

此外,法律政策創新和倫理規制亦不可或缺。今年1月,畢馬威發佈《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報告》(Autonomous Vehicles Readiness Index),提出衡量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的四個指標:政策和立法;技術和創新;基礎設施;消費者接受度。在其中,荷蘭、新加坡、美國、瑞典和英國依次位列前五,中國排在第十六位。

這一排名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國自動駕駛汽車法律政策的滯後性,我國直到今年才開始出臺允許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的法律政策。國內一些技術廠商如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等已經獲得了首批測試牌照。除了道路測試,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標準、市場準入、操作和使用規範、保險和責任、網絡安全、隱私和數據保護、使用者許可等事項都需要法律政策的適應性調整。當然,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道德爭議會一直存在,但作為在哲學上無解的爭議,在技術上卻可能找到避免的辦法。

作為第二次機器革命(即如今的人工智能變革)的重要產物和標誌,無論從未來5年、10年抑或20年來看,無人駕駛汽車都可能產生巨大影響,這些影響牽扯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政策制定者現在就開始綢繆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並應對其潛在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