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爲它!

微生物 發自 戒不掉的

我每天要解鎖手機幾十回,打開10多個APP,觸控上百次屏幕,但我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名“手機中毒者”,不刷微博,不玩遊戲,也不曾有過要戒掉手機的想法。

直到那天偶然玩起了抖音,起先覺得這是一個畫質差界面醜的APP,但在看了“喵喵喵”、“海藻舞”等經典視頻,看了一打長腿小姐姐後,我驚訝地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4個小時。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多巴胺分子式

手機上癮這件事其實值得深究,研究表明,當人們玩手機時,大腦內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廣泛存在於人體中,在大腦裡,它的可以調節慾望和滿足感。當你預計做一件事會有回報時,大腦多巴胺的含量就會增加,產生愉悅感。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多巴胺分子式

紐約大學行為心理學家娜塔莎在她的著作《設計上癮:拉斯維加斯的老虎機》中歸納了賭博機器的設計原理。

她指出,“在未知的情況下提供忽然的獎賞”,會讓人非常上癮。比如在玩老虎機時,人會抱有贏的希望,但他不知道具體贏錢的時候,當牌面耦合,發出金錢掉落的聲音時,多巴胺就會激增,促進人繼續下注。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在很多社交網絡和手機APP裡,從界面到功能都經過精心的設計,經過無數工程師和設計師的精心調教。

看似再佛系不過的《旅行的青蛙》,卻能無時無刻地牽動著“老母親們的心”。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抖音裡面也有達大量的交互細節,在潛意識層面讓你停不下來。

比如抖音上每次下滑之前,你都猜不透下一個視頻是什麼,這跟老虎機一樣,給出了一種隨機性獎勵。

包括它的時間限定、豎屏模式、自動循環播放、點贊功能等,都是讓你的大腦在第一時間接受刺激,提高活躍度,減少時間流逝的感覺。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技術的本質

手機上癮這件事情,進來經常被一些硅谷的技術評論家抨擊,在他們眼中,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絡具有危害性,甚至會破壞我們本身的人性。

國外包括紐約時報、Wired、The Verge等在內的主流媒體,對這些被稱為“技術人文主義者”的觀點表示了認同。

媒體報道只是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科技圈大佬也站到了“技術人文主義者”一邊。Snap CEO和Twitter老闆都對社交網絡的負面作用表達了隱憂。

馬克在克伯格曾經鼓勵Facebook的工程師要“快速前進,不擇手段”,而在今年1月,他卻破天荒地提出Facebook要改變戰略,“讓用戶正確地花費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多和朋友交流,而非刷新聞看視頻。”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人們沉浸在虛擬世界,收取這無意義的信息,看似縮小了時空的距離,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不再緊密,關係變得冷淡。追尋利益的硅谷創造了這種局面,在產品中添加了很多別有用心的設計,讓人們在手機中失去了部分自我。

但實際上,硅谷對於人性並不陌生,它甚至可以追溯到硅谷誕生之初。

1960年,硅谷的電子產業還不如果園給加州帶來的收益多。當時的電子計算機,價格昂貴而且難以使用,只有大學和政府機構可以負擔得起,並且它們被保留用於專門的任務,例如計算導彈軌跡。

硅谷依賴於少數大型機構客戶,美國國防部就是硅谷當時最大的客戶,但後來政府的採購不斷下滑,給電子計算機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而怎麼突破行業侷限,觸及更多的人群,成了擺在電子計算機面前最大的挑戰。

但是,公眾對於它的態度是排斥的,當時恰逢美國反戰主義興起,在很多人眼中,計算機就是服務於政府的殺人機器。計算機的體積和操作界面也過於龐大複雜,絲毫不給人任何親切感。

1968年,庫布里克指導的《2001太空漫遊》上映,在這部有著劃時代意義的科幻作品中,電腦的形象和行為令人毛骨悚然,更加劇了人們對電腦的不信任。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幫助人們改變對電腦態度的先驅者是一群極客,他們當中有黑客,有嬉皮士,有工程師,還有創造《全球概覽》雜誌的創始人。

他們深深地從那個時期的反文化中汲取靈感,希望自己的機器成為“人的延伸”,並釋放“人類潛能”而不是壓制它。

之後,微處理器迅速發展,電腦的體積被大大壓縮,以施樂為首的公司開始對圖形界面進行改進,並推出了鼠標這種符合人類直覺的操作方式,所有的努力,突顯的都是對人性本身的思考,設計所圍繞的核心理念始終是人。

這裡還有一斷插曲,就是施樂想要投資蘋果,喬布斯開出了分享技術的條件,他跑到施樂總部把技術抄襲了個遍,並推出了互動性更好,更人性化的圖形處理界面,讓蘋果電腦展現了無與倫比的易用性。

而後,蓋茨又對蘋果進行了抄襲,當喬布斯直指蓋茨鼻子罵娘時,蓋茨只冷靜地說:“聽著,事情是這樣的,我們都有一個有錢的鄰居叫施樂,但當我想去偷點東西時,發現蘋果已經把那裡洗劫一空了。”

無論如何,蘋果和微軟都把施樂的理念進行了商用化推廣。喬布斯本人也非常注重人性化的設計,比如在電腦上加一個把手,比如讓麥金塔電腦能說出Hello。

通過設計,逐漸消除了人們對電腦的不信任和恐懼感,把計算設備帶入了千萬家庭的日常生活,將灣區變成了一個誕生百萬富翁和誕生革命性科技的聖地。

如今,傳統的電腦也變成了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在這個轉變中,硅谷似乎失去了初心,從軟件的功能到設計,依然是從人出發,但已不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

科技企業的反思:防沉迷

面對越來越大的輿論壓力,一些企業終於做出一些改善。

比如在還沒發佈的iOS 12中,蘋果加入了電池統計功能,用戶可以查看每個APP的工作時間。

家長可以通過共享Apple ID的方式,為孩子設置屏幕使用時間。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Google在安卓上也上線了管理手機使用時長的功能,還可以強制讓手機進入勿擾模式,並減少色彩設計對用戶注意力的吸引,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干擾。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王者榮耀》等遊戲也內置了“健康遊戲系統”,當累積遊戲時間超時後,系統會自動進行干預。

似乎突然之間,整個科技圈掀起了一股“反技術上癮”的潮流,這在某些方面是處於社會輿論壓力,有些方面也出於企業對自身產品價值的反思。

科學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

但無論如何,“防沉迷”註定不是這些科技企業的核心,在利潤的誘惑下,企業依然在想盡辦法套牢用戶的注意力,畢竟這才是它們掙錢的方式,有時間留存才有流量,有流量就能變現(比如通過廣告)。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防沉迷”本身就和企業的運作方式相背而行,相信沒有幾個公司會誠心誠意地做“用完即走”的產品。

而在資本的驅動下,指望科技公司做出質的改變是徒勞的,還是需要用戶自己去界定,在技術的洪流下,試圖去保持自己的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