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微生物 发自 戒不掉的

我每天要解锁手机几十回,打开10多个APP,触控上百次屏幕,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手机中毒者”,不刷微博,不玩游戏,也不曾有过要戒掉手机的想法。

直到那天偶然玩起了抖音,起先觉得这是一个画质差界面丑的APP,但在看了“喵喵喵”、“海藻舞”等经典视频,看了一打长腿小姐姐后,我惊讶地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多巴胺分子式

手机上瘾这件事其实值得深究,研究表明,当人们玩手机时,大脑内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在大脑里,它的可以调节欲望和满足感。当你预计做一件事会有回报时,大脑多巴胺的含量就会增加,产生愉悦感。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多巴胺分子式

纽约大学行为心理学家娜塔莎在她的著作《设计上瘾: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中归纳了赌博机器的设计原理。

她指出,“在未知的情况下提供忽然的奖赏”,会让人非常上瘾。比如在玩老虎机时,人会抱有赢的希望,但他不知道具体赢钱的时候,当牌面耦合,发出金钱掉落的声音时,多巴胺就会激增,促进人继续下注。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在很多社交网络和手机APP里,从界面到功能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经过无数工程师和设计师的精心调教。

看似再佛系不过的《旅行的青蛙》,却能无时无刻地牵动着“老母亲们的心”。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抖音里面也有达大量的交互细节,在潜意识层面让你停不下来。

比如抖音上每次下滑之前,你都猜不透下一个视频是什么,这跟老虎机一样,给出了一种随机性奖励。

包括它的时间限定、竖屏模式、自动循环播放、点赞功能等,都是让你的大脑在第一时间接受刺激,提高活跃度,减少时间流逝的感觉。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技术的本质

手机上瘾这件事情,进来经常被一些硅谷的技术评论家抨击,在他们眼中,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具有危害性,甚至会破坏我们本身的人性。

国外包括纽约时报、Wired、The Verge等在内的主流媒体,对这些被称为“技术人文主义者”的观点表示了认同。

媒体报道只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科技圈大佬也站到了“技术人文主义者”一边。Snap CEO和Twitter老板都对社交网络的负面作用表达了隐忧。

马克在克伯格曾经鼓励Facebook的工程师要“快速前进,不择手段”,而在今年1月,他却破天荒地提出Facebook要改变战略,“让用户正确地花费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多和朋友交流,而非刷新闻看视频。”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收取这无意义的信息,看似缩小了时空的距离,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紧密,关系变得冷淡。追寻利益的硅谷创造了这种局面,在产品中添加了很多别有用心的设计,让人们在手机中失去了部分自我。

但实际上,硅谷对于人性并不陌生,它甚至可以追溯到硅谷诞生之初。

1960年,硅谷的电子产业还不如果园给加州带来的收益多。当时的电子计算机,价格昂贵而且难以使用,只有大学和政府机构可以负担得起,并且它们被保留用于专门的任务,例如计算导弹轨迹。

硅谷依赖于少数大型机构客户,美国国防部就是硅谷当时最大的客户,但后来政府的采购不断下滑,给电子计算机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怎么突破行业局限,触及更多的人群,成了摆在电子计算机面前最大的挑战。

但是,公众对于它的态度是排斥的,当时恰逢美国反战主义兴起,在很多人眼中,计算机就是服务于政府的杀人机器。计算机的体积和操作界面也过于庞大复杂,丝毫不给人任何亲切感。

1968年,库布里克指导的《2001太空漫游》上映,在这部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科幻作品中,电脑的形象和行为令人毛骨悚然,更加剧了人们对电脑的不信任。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帮助人们改变对电脑态度的先驱者是一群极客,他们当中有黑客,有嬉皮士,有工程师,还有创造《全球概览》杂志的创始人。

他们深深地从那个时期的反文化中汲取灵感,希望自己的机器成为“人的延伸”,并释放“人类潜能”而不是压制它。

之后,微处理器迅速发展,电脑的体积被大大压缩,以施乐为首的公司开始对图形界面进行改进,并推出了鼠标这种符合人类直觉的操作方式,所有的努力,突显的都是对人性本身的思考,设计所围绕的核心理念始终是人。

这里还有一断插曲,就是施乐想要投资苹果,乔布斯开出了分享技术的条件,他跑到施乐总部把技术抄袭了个遍,并推出了互动性更好,更人性化的图形处理界面,让苹果电脑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易用性。

而后,盖茨又对苹果进行了抄袭,当乔布斯直指盖茨鼻子骂娘时,盖茨只冷静地说:“听着,事情是这样的,我们都有一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但当我想去偷点东西时,发现苹果已经把那里洗劫一空了。”

无论如何,苹果和微软都把施乐的理念进行了商用化推广。乔布斯本人也非常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在电脑上加一个把手,比如让麦金塔电脑能说出Hello。

通过设计,逐渐消除了人们对电脑的不信任和恐惧感,把计算设备带入了千万家庭的日常生活,将湾区变成了一个诞生百万富翁和诞生革命性科技的圣地。

如今,传统的电脑也变成了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在这个转变中,硅谷似乎失去了初心,从软件的功能到设计,依然是从人出发,但已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科技企业的反思:防沉迷

面对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一些企业终于做出一些改善。

比如在还没发布的iOS 12中,苹果加入了电池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查看每个APP的工作时间。

家长可以通过共享Apple ID的方式,为孩子设置屏幕使用时间。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Google在安卓上也上线了管理手机使用时长的功能,还可以强制让手机进入勿扰模式,并减少色彩设计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干扰。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王者荣耀》等游戏也内置了“健康游戏系统”,当累积游戏时间超时后,系统会自动进行干预。

似乎突然之间,整个科技圈掀起了一股“反技术上瘾”的潮流,这在某些方面是处于社会舆论压力,有些方面也出于企业对自身产品价值的反思。

科学家指出,你戒不掉手机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它!

但无论如何,“防沉迷”注定不是这些科技企业的核心,在利润的诱惑下,企业依然在想尽办法套牢用户的注意力,毕竟这才是它们挣钱的方式,有时间留存才有流量,有流量就能变现(比如通过广告)。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防沉迷”本身就和企业的运作方式相背而行,相信没有几个公司会诚心诚意地做“用完即走”的产品。

而在资本的驱动下,指望科技公司做出质的改变是徒劳的,还是需要用户自己去界定,在技术的洪流下,试图去保持自己的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