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央企離奇案背後,融鈺集團神祕實控人本是資本運作「老手」

隨著融鈺集團“假央企”事件的持續發酵,這家帶著強烈“永大集團基因”的神秘上市公司又一次走入了公眾視野。

融鈺集團最新表態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單位,與中核國財相關負責人確認的信息不一致,其違反了商業合作之誠信原則”;融鈺集團言下之意似乎是,上市公司受到了來自“假央企”的欺騙。

但實際上,融鈺集團及其董事長尹宏偉留給外界的印象卻是異常的“神秘”與“不靠譜”;雖然融鈺集團曾宣稱進軍“大金融服務”,但數次的“忽悠式”重組與一系列“概念炒作”,讓融鈺集團仍依賴“永大集團”留下的固有資產過活,其董事長尹宏偉更是長期藉助“匯垠系”資本,意圖隱藏實控人真實身份。

最終,當突發的“假央企”事件與急轉直下的業績相互催化下,持續崩塌的股價連帶信託股東爆倉的潛在風險,或將成為“壓垮駝峰”的最後一根稻草。

“神秘”融鈺集團實控人

前段時間,股價遭遇持續下挫的融鈺集團突然拋出一份“振奮人心”的公告,宣稱擬引入“央企中核國財”作為戰略投資方,合作方向包括“雙方交叉增資入股,在三年內打造100億元基金投資平臺和央民創新合作平臺,並相互利用對方的資質與資源,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程等一系列“誘人”計劃。

該公告一經發布瞬間引發投資者強烈關注,並遭到證監會正式立案調查;不過,融鈺集團最新表態稱“經多方核實,其身份並非是國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單位,與中核國財相關負責人確認的信息不一致,其違反了商業合作之誠信原則;言下之意,融鈺集團在經過多方核實後發現被中核國財以央企子公司的身份欺騙”。

但其實,尹宏偉留給外界的印象卻是頗為“神秘”其董事長尹宏偉更是長期藉助“匯垠系”資本,意圖隱藏實控人真實身份。

融鈺集團的前身為吉林永大集團,這家由呂永祥創建的傳統類企業,2011年10月,永大集團成功登陸A股市場。此後,因公司業務持續低迷,讓創始人呂永祥有了“賣殼跑路”的想法,在經過高送轉等連續的利好釋放與股價炒作後,永大集團創始人呂永祥及其家族成員,終於在成功套現近70億元后“跑步離場”。

2016年7月18日永大集團發佈公告,公司創始人呂永祥將其持有的公司23.81%股票,協議轉讓給廣州匯垠日豐投資者公司並完成過戶;至此永大集團實控人發生變更,“匯垠系”資本成功完成“接盤”並將永大集團改名融鈺集團。

此後的很長的時間裡,融鈺集團均對外宣稱公司並無“實際控制人”,外界只能看到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匯垠日豐投資;其後的一連串監管與問詢,讓廣州匯垠日豐投資公司背後真正的“東家”逐漸現身。

假央企離奇案背後,融鈺集團神秘實控人本是資本運作“老手”

“忽悠式”併購重組之路

除了神秘的實控人外,尹宏偉控制下的融鈺集團亦被業內貼上了“不靠譜”的標籤;自2017年起至今,上市公司就出現多次“忽悠式”重組的失敗案例,在一系列“概念炒作”後,融鈺集團不得不面對繼續依賴“永大集團”固有的資產過活這一現實。

例如,2017年4月,融鈺集團曾披露,擬購買保險行業資產,預計交易額約10億元;兩個月後的6月12日,其重組的標的從保險行業資產變更為移動互聯網行業公司駿伯網絡,然後2017年9月融鈺集團卻宣佈重組終止。

距前次重組併購失敗僅過了2個月的12月29日,融鈺集團又宣佈與聯保集團簽署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擬以23億至28億元的價格,收購聯保經紀100%股權,希望藉此完善在泛金融領域產業佈局,進軍保險經紀行業,但之後卻未有下文。

時間轉到2018年,融鈺集團的併購變得頻繁,而結果卻均以失敗告終;2018年2月23日,融鈺集團再發布併購計劃,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安徽黃埔網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股權,但6月1日,融鈺集團再度宣佈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就在一天前,融鈺集團5月31日晚宣佈終止全資子公司融鈺創新原本擬受讓長沙財中51%股權事宜;在此之外,公司全資子公司融鈺投資擬與長沙財中成立合資公司繼續合作,雙方希望共同出資成立湖南融鈺財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務。

在此之前,融鈺集團曾於2018年1月22日召開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融鈺集團擬以自有資金人民幣3900萬元受讓乾康金融43.33%的股權並以人民幣1500萬元向其增資;時間過了半年,2018年7月1日,融鈺集團宣佈該項《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終止履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終止履行乾康金融股權受讓與增資的同一天;融鈺集團7月1日又宣佈一項新計劃,擬受讓福建我要汽車持有的廣西廣投資管19%的股權,雙方預估交易價格不低於2.85億元,截止當前,該項投資計劃仍處在懸而未決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融鈺集團處延式擴張的對象大都屬於金融類公司,一方面是上市公司馬不停蹄地對外展開投資、擴張,另一方面又不斷有併購、投資終止的消息傳來,這背後隱含的是公司近幾年經營狀態的尷尬境地。

假央企離奇案背後,融鈺集團神秘實控人本是資本運作“老手”

翻看公司財報可發現,2017年,融鈺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62.36%,淨利潤7192萬元,同比增長358.89%,但公司的投資收益為7113萬元,幾乎等同於全年淨利潤總和。

當前,融鈺集團絕大多數主營業務的收入,由旗下10家全資、控股子公司組成,除融鈺信通、智容科技可貢獻超千萬利潤外,其餘營收額要麼虧損,要麼微利;而按照報表上的數據簡單加總後,會發現公司的淨利潤主要來源並非來自主營業務,而是投資收益。

假央企離奇案背後,融鈺集團神秘實控人本是資本運作“老手”

具體來說,公司的主要投資收益來自此前永大集團參股9.28%的撫順銀行,該銀行2017年淨利潤7.5億元,按照持股9.28%比例計算,錄得近7000萬元投資收益,這幾乎覆蓋掉公司全年淨利潤;而融鈺集團2018年最新發布的一季報顯示,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為-831.29萬元,同比下降238.2%,顯然公司受到投資收益較大影響。

屋漏偏逢連夜雨

事實上,當急轉直下的業績與“假央企”事件的相互催化下,持續崩塌的股價連帶信託股東爆倉的潛在風險,將融鈺發展推向另一起潛在風險中。

假央企離奇案背後,融鈺集團神秘實控人本是資本運作“老手”

目前來看,融鈺集團前十大股東中,除第一大股東廣東匯垠日豐外,其餘九家皆屬於信託產品,分別歸屬於陝國投信託、長安信託、金谷信託、華鑫信託、廈門信託、國投泰康信託、光大信託七家信託公司。

從這些信託的買入時間分析,最早買入者在2016年四季度時,如陝西省國際信託;而最晚的買入者為光大信託旗下的啟發2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也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時進場。

因為這些信託計劃大多是槓桿持有,像融鈺集團出現股價持續大跌,必然會導致信託計劃的資金被強行平倉。

以融鈺集團的第四大股東金谷信惠63號信託計劃為例,該股持有的山東鋼鐵、長城影視、凱恩股份、寧波精達、波導股份、達華智能均是前期出現的“閃崩股”,而同為金谷信託的金谷信惠85號也同樣出現過被資金快速拋售的痕跡。

從金谷信託購入融鈺集團時點分析,旗下兩隻信託產品的購入的時間均是在2017年第四季度;彼時上市公司的股價還在14-15元附近,如果按跌到當前2018年8月中旬3-3.5元計算,80%的跌幅,合計浮虧近1.5億元。

假央企離奇案背後,融鈺集團神秘實控人本是資本運作“老手”

除金谷信託外,其他幾家信託的情況亦不樂觀;從上述進場時間段看,融鈺集團股價下跌均超過70%;包括長安信託、廈門信託、華鑫信託、光大信託等,部分信託的浮虧總數達5000萬—1億元;而股價大跌,必定會帶來踩踏式的“連鎖反應”資金主動或是被動出逃,均屬不可避免。

從此前披露出的數據觀察,這些信託中僅有長安信託、國投泰康信託兩家券商出現浮虧後的減持,剩餘信託均選擇堅守,這也為其後更大的風險埋下伏筆。

當前,在“假央企”事件的逐步演進和催化下,持續下挫的股價,對於融鈺集團這類擁有太多信託計劃持股的上市公司而言,顯然是一個利空消息;一旦該事件引發投資者恐慌、集中拋壓必將接踵而至,或許該事件將成為“壓垮駝峰”的最後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