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立德樹人宗旨下的高職輔導員育人工作的創新

李勇:立德树人宗旨下的高职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创新

2013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1400萬教師致慰問信,信中對教師們提出期望:“希望全國廣大教師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體現在高等教育事業中,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於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並將之全方位貫穿到辦學治校的全過程。由此可見,立德樹人已經成為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使命。

在推動我國教育改革以及提高我國教育水平的過程之中,我國嚴格按照素質教育中的相關要求不斷地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真正地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緩解我國現有的就業壓力、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意義重大。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著很多誤區,而輔導員在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面也有不足之處。高職輔導員如何自覺踐行立德樹人宗旨,為高職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教育引導和學業幫助,真正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讓學生在接受完高職大學教育之後順利成長成才,充分發揮個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大問題。

一、高職輔導員落實“立德樹人”宗旨工作現狀調查分析

為全面瞭解湖南省一線高職輔導員育人工作情況與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高職院校輔導員在立德樹人中的地位與作用,客觀掌握高職輔導員“以學生為本”德育工作的實效,以及對高職輔導員在立德樹人中如何創新“育人”進行客觀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課題組成員從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實地調研走訪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四地市的6所高職院校,分別是長沙民政職院、長沙環保職院、湖南鐵道職院、湖南城建職院、岳陽職院和湖南工程職院。調研內容包括:一是瞭解6所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管理辦法》實施情況;二是瞭解6所高職院校學生對輔導員工作評價;三是與6所高職院校主管學生工作的院(系)領導訪談,收集了高職輔導員履行立德樹人使命開創工作新局面的主要方法與實現路徑建議,值得借鑑和推廣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點:

(一)真正做到尊重和關愛學生。立德樹人,學生是主體,輔導員是關鍵。傳道者只有擁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才會力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大多數的高職輔導員除了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成績之外,還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學會尊重學生和關愛學生,及時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背景以及心理處境,對其提供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突破傳統的師生關係之間的桎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繫與互動。比如當學生遇到挫折時,當學生迷茫時,當學生需要幫助時,輔導員會第一時間在各個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

(二)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大多數的高職輔導員和學生之間都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輔導員用人格魅力影響了絕大多數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有一種教育和示範作用,能幫助學生在學習觀念、就業觀念、習慣培養、素養訓練等方面獲得提高,這樣一個過程也是“立德樹人”的一個具體體現。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我國許多的老師以及高校的輔導員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之中難以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老師和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缺乏信任,老師往往高高在上,學生只能夠服從於老師的安排和命令。因此,許多學生的真實需求難以被老師所理解,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互動。在落實以德樹人教育宗旨時,我國的高職輔導員必須要突破這種師生關係,站在朋友的角度去關愛學生和信任學生,積極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難題,贏得學生的好感和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積極地配合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主動地參與學校所組織的各種教育實踐活動。

(三)站在家長的角度欣賞學生。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大多數的高職輔導員都具備嚴謹的工作作風、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式以及能夠親近學生的性格品質,這都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給予學生良好的示範作用。不可否認,高職輔導員在學生的成長以及學習之中扮演著家長的角色,輔導員除了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心理狀況之外,還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以及家庭狀況。為了更好地落實以德樹人的教育宗旨,部分優秀的高職輔導員能站在家長的角度,以家長的心態欣賞學生、關愛學生,真正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立德樹人”工作機制探索

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基本道德規範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引領,注重宣傳教育、示範引領、實踐養成相統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勵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結合當前實際,探索“立德樹人”宗旨下高職輔導員育人新方法和新路徑,提出以下建議:

(一)高職院校應大力培養“學習型、研究型、領導型”的輔導員隊伍

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在基層和一線,常常需要不斷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因此,努力達到“學習型、研究型、領導型”的要求,是提升高職輔導員工作能力的目標。

以前高職輔導員主要發揮著教育功能,其重心在於思想政治工作。目前高職輔導員則發揮著教育、管理和服務功能,既要堅持政治性原則,又要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尤其是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在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輔導員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包括輔導員隊伍在內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做出了新的部署。《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已於2017年8月31日經教育部修訂出臺,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系列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升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高職輔導員逐漸從外在的壓力轉入內在的壓力。這種內在壓力使輔導員在關注學生成長的同時,還要特別關注自身的發展,做一個研究型輔導員已成為新時代所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專家有過輔導員工作的經歷,不低於40%的高校黨政管理幹部曾從事過輔導員工作。為此,領導型輔導員的培養主要做好兩個方面:一是積極培養由遠及近的思維特質、使命導向的行為特徵、決策引領的責任模式和自我驅動的激勵需求等隱性勝任力;二是持續增強知識與技能兩個方面的顯性勝任力。

(二)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的長效機制

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修訂稿)》等文件相繼出臺以來,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定位、崗位職責、發展前景都得到了較好的制度性保障,輔導員隊伍的發展迎來了機遇期。建立健全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的長效機制已然成為推進輔導員隊伍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做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證和提升高校輔導員勝任力的必然要求。

高職輔導員職業化應從輔導員的職業願景、高校環境、政策支持和現實需要四個維度加以推進,在釐清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規律、職業准入條件、職業培訓體系和職業考評機制的基礎上,堅持崗前培訓、在崗培訓、骨幹培訓和域外培訓相結合,設立輔導員教師崗和輔導員管理崗,打通輔導員職稱和職務的雙重職業生涯階梯晉升渠道,凸顯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特點。

高職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需要在專業化理論的指導下,從知識技能的專門化、自治組織的專業化、培訓內容的科學化、服務定位的準確化和政策支持的有效化等方面加以積極推進。目前高校輔導員隊伍“重使用、輕培養”的慣性模式依然存在,無論是微觀視角下輔導員個體的生存狀態、生涯規劃、成長路徑,還是宏觀語境下政府的體制建構、機制運行、政策制定,都不同維度地反映出高校輔導員專業化水準較低的現狀。因此,在彰顯輔導員專業化的內在認知能力這一核心要素的前提下,應大力加強對輔導員個體的角色定位、高等學校的制度設計和社會環境支持系統的最優耦合,從而有效整合資源、完備專業組織、健全保障體系,凸顯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特點。

高職輔導員專家化要緊緊依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平臺,著力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門人才,通過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基地,選拔推薦一批有志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繼續深造,攻讀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同時,進一步調整輔導員隊伍的職稱評審和職務晉升的資質和條件,堅持輔導員隊伍建設引得來、穩得住、出得去,從立德樹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出發,切實解決好輔導員的教師職務聘任問題,培養一批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理論功底紮實、勇於開拓創新、善於聯繫實際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幹隊伍,使他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激發高校輔導員的主觀能動性,促使高校輔導員向思想政治教育專家方向發展。

文/李勇(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高校輔導員骨幹專項課題“立德樹人宗旨下的高職輔導員育人方法與途徑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