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引領全球化4.0,中國已做好準備

10月25-27日,三天時間

政、商、學、媒體各界,

600餘名全球領袖級人物齊聚廣州

新智慧、新方案、新認同

一個讓世界讀懂中國的新扇面

就此打開……

觀點 | 李勇:引領全球化4.0,中國已做好準備



在“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開幕式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李勇發表主旨演講,得到與會嘉賓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認同。李勇表示,要“讀懂中國”,首先要了解新中國成立70年以及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觀點 | 李勇:引領全球化4.0,中國已做好準備

並認為:“中國已經準備好進入全球化4.0的嶄新領域。中國對新一輪全球化的決心將繼續為其他國家創造新的機遇。”

全文如下: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僅供參考)

觀點 | 李勇:引領全球化4.0,中國已做好準備

尊敬的黃坤明部長、李希書記、鄭必堅會長、塞迪略主席、王超會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和榮幸受邀與大家一同參加“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選的很好,契合當下。今天我們要“讀懂中國”,首先要了解新中國成立70年以及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記錄,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中國已經佔世界GDP總量的16%,也是世界上貨物貿易量最大的國家。中國既是接受外資最多,也是對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在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中,逾百家企業來自中國。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就也可以通過其在世界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體現。中國是G20成員國之一,也是金磚國家的主要成員,同時還是聯合國事業的堅定支持者,這其中就包括了我有幸領導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

在我們讚揚中國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過去半個世紀內不斷加速前進的全球化進程,這些成就,尤其是經濟方面的成就,是不可能達成的。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一個能讓(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融入全球價值鏈,同時在遵循WTO的規則下運用貿易來推動工業發展的全球化進程。

同事們、朋友們,全球化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一直是相輔相成、互惠共贏的兩項進程。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讀懂中國對新一輪全球化和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

同事們、朋友們,有些人可能懷疑中國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其他國家的利益也受到了損害,也因此這些人開始訴諸保護主義。我深信,這些懷疑是毫無根據的。那些封閉邊境的國家將會中斷自身就業機會和投資的來源,降低創新和學習能力以及開放型經濟體中至關重要的創造性活力。由於這些人採取過於簡單的解決方式,他們將會面臨落後於人的風險。他們試圖逆轉全球化的進程,卻可能失去原本領先的優勢。我們堅信,在貿易摩擦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是輸家。而我們應該能夠有一種經濟和政治上的無縫方案,才不會讓全球化逆轉。

IMF估計,到2020年,貿易摩擦的累積效應將對世界經濟造成約7000億美元的損失,即世界GDP的0.8%,這相當於瑞士的經濟總量。且不說經濟損失,當下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都具備全球性的特點,也因此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尤其是氣候變化的挑戰、社會不公和消除貧困等問題。許多因素都將影響全球化的未來,但全球化將伴隨著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即工業4.0而向前推進。

日益增長的數字一體化和快速發展的科技創新給我們帶來了全球化4.0。全球化4.0是今年世界經濟論壇提出的一個新詞,以此表示全球化結構中的新轉變。以科技的諸多轉變為特徵的全球化4.0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潮流。如果構想得當,全球化4.0將為解決諸如全球性的社會不公和氣候變化等挑戰提供新的機會,併為世界提供一種新的互聯互通方式以及一種基於平等與公正的解決方法。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已經準備好進入全球化4.0的嶄新領域。我們在剛才黃部長的演講以及習近平主席給大會的賀信中都能聽到,中國近年來在科技方面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飛躍,並且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了一股全球性力量。中國已經成為許多科技產品的最大消費國,為許多海外高科技企業和機構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比如說在2017年,中國的手機銷量佔全球的40%,電動汽車的銷量佔全球的64%,半導體的消費額佔全球的46%。這些數據表明,當某些國家退怯的時候,中國卻在利用全球化4.0帶來的機遇繼續推動改革開放。

在工發組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許多積極的跡象,中國根據自身在過去和當下的發展經驗,決心利用全球化4.0造福他人,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首先,從中國國內經濟因素來考慮,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對新一輪全球化的決心將繼續為其他國家創造新的機遇。因為快速發展的中產階級以及由此衍生的對商品和服務的新的需求促使中國轉向以消費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因此中國進一步開放了國內市場並鼓勵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和出口。發展中國家應當抓住機遇,讓自己的產品打入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併藉此發展工業,創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例如,我們看到中國已經放寬了外國對華投資的限制,擴大了農業、採礦、製造業等領域的准入門檻。負面清單在不斷縮短,並通過取消海外購買中國資產的3000億美元上限,放寬了債券市場設定的外國投資限制。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中國對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和全球化的承諾的最生動體現。不久後將在上海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次進口博覽會將繼續得到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支持。

各位同事,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消息,中國在世界銀行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排行中從去年的46位上升到了31位。其次,在國際上我們贊同中國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國際關係模型以多邊主義為基礎,同時認可聯合國系統採用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有時會忽略一個事實,即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最大援助國之一。從1950年到2016年,中國通過逾5000個援助項目,提供了超62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並且開展了約11000場次的課程,培訓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26萬多名學員。此外,中國還是聯合國技術合作自願捐款基金的最大捐助國之一。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的可持續發展峰會上宣佈成立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現已擁有31億美元的資金,將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聯合國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也將繼續作為該基金的合作伙伴。“一帶一路”倡議和資金規模達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在振興全球化方面具有顯著的潛力。最後,我們也別忘了中國對國際金融機構,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提供的強大而持續的金融和政策上的支持,證明了中國為建立包容性的全球金融結構所做出的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認為世界應當抓住全球化的機遇,工發組織對此表示贊同。我很榮幸地說,工發組織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便給予了大力支持。上世紀80年代末,工發組織對中國在深圳、廈門、珠海和汕頭建立第一批經濟特區的支持也得到了中國領導人的充分認可。自那時起,我們在中國實行了數百個技術合作項目。我們對在廈門成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支持,為引進新技術和外國直接投資作出了貢獻,也為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

未來,工發組織將會繼續支持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我們將會推進包容的、可持續的工業發展,即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第九條,遵循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將努力減少如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造成的貿易壁壘,儘管中國對海外優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很大,但缺乏獲得中國監管信息的渠道仍會對外國企業構成貿易壁壘。工發組織將提高人們對中國質量監督體系的認識,並通過提升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質量來改善其貿易能力,從而增加對中國出口的機會。同樣,工發組織也將通過繼續加強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在國際層面上支持中國,其中也包括加強“一帶一路”合作以及我們的代表性倡議——“城市之橋”。

最後,請允許我強調一點,如果其他國家想從中國的經驗中受益,那他們必須先了解中國的發展故事,這將有助於減輕不必要的疑慮和恐懼,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經驗其實也是一個學習和分享的過程。今天我們的會議在這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工發組織將繼續努力增進互信,這對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以及抓住新工業革命和全球化4.0帶來的機遇至關重要。我們希望國際社會能知道,我們現在是,也將一直是中國的可靠夥伴,而且我們也是其他成員國的可靠夥伴,並願與大家一同在深化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繼續前行。

觀點 | 李勇:引領全球化4.0,中國已做好準備

盛會落幕,征程不停

思想盛宴,回聲不止

讀懂中國,永遠是進行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