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中日战争是一场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对战,按常理来说,一个工业强国打农业国应该轻而易举获胜的,而且还是分裂内杠的农业国。如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不过出动了一万多军队就将百万大军的大清击败割去香港并获得2100万两白银,当时英军阵亡的才69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17700人死伤合计才405人就占领北京让天朝上国的大清一败涂地,战后俄国掠取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赔款另计。如果说这两场战争面对的是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还可以解释的话,甲午时日本一个半工业化国家死亡不过千人就将煌煌大清踩在脚下,这也难怪完成工业化后的日本会嚣张的说三个月灭亡中国了。

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做个对比,抗战时期日本的钢铁产量近60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是中国150倍;日本年产铜8.7万吨,中国700吨,中国不到日本百分之一;日本海军舰船吨位115万吨,中国6万吨,日本是中国19倍。其它的还有飞机产量、火炮产量、汽车产量、硫酸产量等等,中国无不和日本有着难以逾越的差距。依照清末以来中国的作战记录,短时间内摧毁中国的抵抗进而占领中国似乎并不难做到。

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但现实却是日本陷入了对华战争的泥潭,1938年6月的武汉会战后中日双方就进入了相持阶段,战线维持了6年都没有大的变化,原因究竟是什么?仔细想来原因不少,如①清朝时期虽然统一,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多少民族国家意识,所以并不能一致对外,何况还有满汉间的矛盾?而经过孙中山等人几十年的宣传,国民的民族意识大涨,征服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国家是很困难的。②战前我军和国军再次形成统一战线,虽然还偶有摩擦,但对外大致还是团结的。③我军敌后游击战的存在削弱了日军的运输能力,日军能投放到前线的力量大减,并且游击战和根据地的存在让日本无法消化占领区增长力量反而要不断损耗。④经过数十年的内战,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再想像以前一样用几千一万人就打败中国已经不可能了,虽然前期中国军队战力相比日军还是渣。

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上面的因素都很重要,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被忽略了,那就是淞沪会战改变了日军的战略方向。如果观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多数朝代都是以北统南的,除了刘邦暗度陈仓和朱元璋北伐以及国军的北伐三次例外。在古代那是因为中国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而北方是平原容易聚集力量,北方还有骑兵优势,宋朝之前北方的人口也远多于南方。在现代其实也差不多,无论是东北平原还是华北平原都更有利于进攻方,古代有骑兵而现代日本也有坦克和汽车。南方的河流山脉沼泽是有利于防御方的,特别是西南的群山更是如此。日本侵吞中国的路线一开始学的就是后金入主中原的方法,也就是先打服朝鲜占领东北,然后入关获取华北平原,最后是从陕西入四川和江南两路南下攻陷整个中国。但日军的这个战略却被一场民国主动挑起的战役打乱了,这场战役就是淞沪会战。

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我们知道,清末以来中国的政权对列强都是非常怂的,每每被打了还得赔着笑脸奉上钱财土地让洋大人消气,中法战争不败而败就是如此,更别说主动进攻列强了。但淞沪会战却一反常态的变成了国军主动进攻,而且投入了大量精锐和日军血战。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时间,1931年9月18号,日本炸毁南满铁路一段栽赃中国吞并东北;1933年热河事变日军占领热河;1935年日本策划让华北五省自治以吞并华北并和国府签署了《何梅协定》,协定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国党和中央军撤出河北;1937年7月7号日本又借口一名日军失踪挑起战争准备真正霸占华北,此后北京天津失守。日军正按照之前的战略一步步从北到南灭亡中国,入关日军占领整个华北集中精锐攻击陕西的话,我们是难以阻挡的,没有了陕西四川能守得住吗?中国正处于亡国的边缘,必须将日军的战略方向改变,至少得分散他们的力量,于是,看到这一点后,怂了一辈子的老蒋终于硬了一回。

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1937年8月9号,两名日军因为闯入虹桥机场被守军打死,11号日本政府谈判时想和华北一样让中国撤出上海的军队被拒绝。13号国府发表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然后立马开始主动进攻准备消灭上海日军,果敢而决绝。此战国军动员了70万兵力,其中有大量中央军精锐,如88师这样的德械师和中央教导总队,当然,也少不了桂军、川军、粤军、东北军、湘军等地方军队。这一战中国军队伤亡合计30万人(其中10多万是撤退途中产生的),日本宣布伤亡4万,上海沦陷。

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无论从伤亡数据还是丢失土地面积看都是一场大败,但这却是战略的大胜利!此战日军的战略方面从之前的北往南打变成了由东向西,战后日军获取了上海这个远东第一大城市和财源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欲望,上海和民国首府南京不过一步之遥,他们之前稳扎稳打的战略被急功近利占领南京迫使国府投降的想法代替。占领南京后发现国府撤到重庆并没有投降,但他们已经无法放弃到手的利益了,作为中国经济核心的江南一旦得手哪里舍得放弃?华北方面的日军只能想办法南下将华北华东连成一片,于是徐州会战爆发,中国以伤亡10万人的代价争取到了在武汉部署的时间。虽然有台儿庄大捷并造成日军26000人的伤亡,徐州会战依然失败了,国府为了阻挡日军炸开了花园口,日军只能被迫向东撤退。

这是一场中国死伤超过日本7倍的败仗,但它却让中国获取抗战胜利

徐州会战和花园口之水使得日军直线南下和东向夹击武汉的盘算破灭,而从上海到武汉上千公里的运输线极大削弱了日军投送能力,然后经过4个月的武汉会战后中日双方在战线上达成力量平衡,谁也无法消灭谁。于是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和中国对峙了3年多的日本财政、资源消耗殆尽,所有的贵金属都用来买美国的资源机器了。他们只有三个选择,一是和中国达成和平协议消化占领地盘,但国府没有同意;日本只能在承认失败吐出之前战果和获得新的战争资源支持战争两者间选择了,吐出肯定做不到,那么只有打东南亚获取资源金钱这个唯一的出路。所以,抗战的胜利在淞沪会战日军改变战略方向后就决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