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聰明的父母,從來都是用「幫助孩子」代替「斥責孩子」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辣媽菲爺

娃最近有段時間,不知道為何總是頻繁眨眼睛,每隔幾秒就連續眨幾次那種,被他爸瞧見了,立馬斥責娃這種“壞行為”,過了好一會,娃還是眨眼,娃爸就開始威脅再眨眼就要打她了,兇的孩子立馬跑出她爸爸的視線,怯生生地待在一個角落,想哭又不敢哭。

起初注意到在角落還是在頻繁眨眼的娃,立馬過去抱著她,問“寶寶,是不是眼睛不舒服?”娃直接回答“沒有”。我立馬轉頭對一旁還在生氣的娃爸說“你也別說她了,娃一直眨眼睛肯定有原因的,我們要做的不是斥責她,而是幫助她把原因找出來,解決它。”

百度之後發現娃頻繁眨眼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有異物,也有可能是缺乏某種營養元素,還有可能是視覺疲勞,我也不能確定到底是哪一種,第二天就帶著娃去了醫院,醫生仔細檢查後讓我不要擔心,直接開了一隻抗疲勞的眼藥水,讓滴幾天看看。

回去之後我也給娃停了電子設備,讀書的時間也減少,滴眼藥水的同時還給娃補充複合維生素,幾天後,娃就不眨眼了。

看吧,很多時候,當孩子出現異常行為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除了斥責還有幫助。

正面管教:聰明的父母,從來都是用“幫助孩子”代替“斥責孩子”

2.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理念?因為我小時候也有相同的感受。大概十幾歲的時候我不知道得了什麼毛病,喉嚨裡老是有痰,一定要把它吐出來才舒服,於是我被迫成為了一個隨地吐痰,粗鄙的小孩,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我總是挑角落的位置坐,那樣才能把痰吐在沙發的縫隙裡,要是被父母抓住我這個行為,換來得自然是一頓打罵,“你這孩子怎麼那麼噁心!”

父母的打罵傷盡了我的自尊,但是當時我也只是滿心羞愧,無言以對。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幾年,直到我17歲考上大學去北京讀書,從悶熱潮溼的南方去到了乾燥冰冷的北方,我的症狀居然自我痊癒了。

如果用我今天的觀點看,為什麼當時我的父母沒有選擇幫助我去找原因,而是直接因為這個結果斥責我,而讓我一直因此被責罵了幾年呢?

如果幫我分析一下我的這種行為究竟是病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究竟是需要藥物治療還是心理疏導,那麼我相信,我一定會更加愛我的父母。

不過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孩子大部分都是糙著養過來,那一代父母也沒幾個懂得科學的養育理念。

今天,我把如此不堪的事情說出來,也只是作為一個曾經的孩子,現在的媽媽,我深深擔憂著,有多少孩子在家庭中蒙受他們不可控的冤屈,有多少父母,在用斥責孩子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而感受不到孩子心裡的求助?

正面管教:聰明的父母,從來都是用“幫助孩子”代替“斥責孩子”

3.

這種推理邏輯我們可以應用到很多和孩子“死磕”的日常場景中,都可以嘗試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孩子不聽話→她需要我什麼幫助?

比如到時間吃飯了,孩子就是不肯老老實實呆在餐桌上,我們可以試著勾起她們吃飯的慾望:“看,媽媽給你買的新餐具,你喜歡嗎?”“今天有你最喜歡吃的西紅柿耶……”“媽媽給你講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故事吧~(用榜樣的力量喚起孩子的食慾)”

比如到時間了,孩子該睡覺了,卻還在床上翻轉騰挪,按照以往已經被孩子折騰得耐心全無的父母必然是大吼,你快給我睡覺!明天還要不要起床上學了?

如果切換到幫助孩子的思維,首先就是詢問孩子今天是不是特別沒有睡意?我們把檯燈調暗一點會不會更加好睡?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哄你睡覺好不好?要不你躺下來,媽媽給你撓撓背?……

總有一種方法能把娃哄睡,尤其是你和孩子都認可的方法。讓孩子心甘情願去睡覺肯定比責罵一番孩子帶著委屈入睡好得多,孩子的睡眠質量也會更好,這方法也更加持久有效。

孩子的學習不太好,與其責罵孩子不爭氣,不如靜下心來詢問孩子“你有哪些不懂呀,媽媽/爸爸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幫你……”

正面管教:聰明的父母,從來都是用“幫助孩子”代替“斥責孩子”

4.

以上的理念,全部來自“正面管教”理論,想必熟悉此理論的父母已經瞧出來了:正面管教的核心並不是控制他人,而是學著改變自己。

正面管教的許多工具和方法,都是為了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能力,在今後遇到問題和挫折的時候,擁有直面挫折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下的幾個小技巧是我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實踐證明是非常切實有效的:

①多用“啟發式”溝通的技巧

啟發式的溝通思考方式除了可以鍛鍊孩子思考能力和溝通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認可她將要做的事情。

就拿“飯前洗手”這件小事來說,有時候孩子就會跟你唱反調,堅決不洗手,每次吃飯前都要因為這種小事而折騰上老半天,許多父母都會暴跳如雷。我家自然發生過這種情景,後面我發現一個技巧,就是通過詢問“她為什麼不想洗手”等一系列問題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你為什麼不願意洗手呀?”“水太涼了……”我給她換成熱水;

“洗手檯太高了”我給她拿了張凳子墊高;

“衣服袖子好緊,要弄溼衣服……”我幫她把外套脫下,袖子解開……

看,孩子的每一個“藉口”你都能完美擊破,最後還不是乖乖去洗手。

②認可孩子的感受

當你下班回家的時候,你因為疲憊想在沙發上休息30分鐘,但是剛看到你回家的孩子興奮地在一旁吵鬧,想讓你陪著她玩,與其呵責她安靜點,還不如心平氣和地蹲下和她說“媽媽現在好累,想休息30分鐘,不如我先和你玩5分鐘,然後30分鐘後再來找我,好嗎?”

孩子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都會聽你的話,並且會遵守承諾。當你和她建立好良好的尊重關係,她就會明白她不能隨意搗亂,你尊重她並履行諾言,她亦如此。

③對孩子的期待合理

一個家庭裡有了孩子,家裡必然不會像傢俱雜誌那般整整齊齊,你也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孩子更有可能不是別人家的天使寶寶,更大可能是高需求寶寶;她/他或許不能很快掌握好各種新技能,也許不比別的孩子健康聰明……

面對這些情況,我們為人父母的,就要學會適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來迎合孩子,不勉強自己成為一個“完美媽媽”,同樣地,也不勉強孩子成為一個“超級寶寶”。

用平常心去面對育兒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對孩子有合理的期待,從此你會發現孩子也沒你想象中的那般調皮。

5.

即使是各種科學育兒理論已經被鼓吹的今天,我依然能聽到有人說,“亂棒底下出孝子”這種話,遇到事情經常就是“不嘰歪,直接打”。

為什麼要拒絕呵斥和懲罰孩子呢?因為在大部分情況下,你只是通過呵斥和懲罰孩子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對問題的解決毫無幫助,甚至會雪上加霜。本來就不願意吃飯的娃因為你的呵斥直接放聲大哭,直接抱住她奶奶,怎麼說都不願意吃上一口飯。

如果對孩子打罵多了,非但不會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還會越打越油,相信我,你的體力永遠比不上一個正在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歲月悠悠長,打罵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

更重要得是,這特別容易傳遞給孩子“暴躁情緒”,俗話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都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孩子就更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等將來他們在社會上就更難立足,四處碰壁,極端一點的,還會走上毀滅之路。

說實話,作為一個佛系媽媽,看多了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禍害,也會生怕自己一個細小的舉動就會給娃帶來毀滅性的傷害。但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我們能和孩子建立一種友好,親密又有效的溝通方法,也能幫助我們輕鬆育娃,孩子也能從中獲益。

育兒路漫漫,何必太緊張,先育好自己,就不會怕教育不好孩子。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