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想當一個好人

我不是非要當一個好人。

這裡的“好人”,無關道德品性,更多指的是那些在人際交往中,因為害怕被討厭,所以磨去自己所有稜角,面面俱到的“好人”。


不管是職場上,還是生活中,我們需要的都不是好人,而是能夠直接坦誠地說出想法,把工作做得更好、讓生活更加豐富的人。不以真心去碰撞,想法難以交融,人際關係流於表面。久而久之,所謂好人,就變成了大家眼中“隨便的人”“有點假的人”“好欺負的人”。習慣把所有的事交給你來做,一旦你不做了,就會立馬被反咬一口。

我從來不想當一個好人

但誰不想真的去當一個“好人”。想當好人的傾向,本質上是“不希望自己被討厭”的願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是人見人愛的。但有時候往往是這種“想和所有人打好關係”的願望,讓自己在與其他人的相處中,變得束手束腳,總是賠笑臉、因為害怕對方不開心,一昧地附和,從來不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可是這樣的好人真的不會心累嗎,一味地照顧著別人的感受,自己去獨自舔舐傷口。

我沒辦法和世界打成一片,

我也從來不想成為這樣的好人。


那麼如何不去當一個好人呢?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會被迫遇到一些要“當好人“的事情。同事要你幫的小忙、親戚朋友拜託的小事、購物時產生的不愉快…“也不是什麼大事,拒絕的話好像不太好““這種小忙,不幫說不過去”“算了吧,對方也不容易,不計較了”。“她看起來那麼可憐,如果連我都幫,還有誰能來幫”

我從來不想當一個好人

不當好人的第一要義便是“學會說不”。

生活中,我們的很多不愉快往往都來自於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因為是小事、小忙,不想得罪對方,所以統統答應。於是在無形中給自己添了不少麻煩,做不好的話,還會讓人覺得你不上心。學會拒絕,反而不會惹怨言。拒絕幫忙,但是認真給出建議,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你是熱心靠譜的人。這樣既避免了自己勞心傷神,也讓對方不在事事依賴他人。

“不去當好人”的第二個要點是,不要過多去擔心別人會怎麼想。

有時候,我們無奈地迎合別人的需要,經常是因為擔心如果我不這麼做,她會怎麼想?因為別人的想法而不安,害怕摩擦和衝突,於是不知不覺又扮演起“好人”的角色。從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和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所以常常以對方的“想法”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最終讓自我成為他人的附屬。

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好人,但同時世界上根本就沒有能夠讓所有滿意的好人。在現實中,無論是多麼棒的人,都沒辦法得到所有人的喜歡。甚至有時候,人們會本能地討厭太過完美的人。

一個“自我意識”足夠成熟的人,永遠會懂得把握人際交往的分寸。遠離人群,才能遠離不必要的人際糾紛。而活出自己才能讓你不被人群淹沒。我為什麼不想當“好人”呢?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好人,好人們都太過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