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眼薦書】余華:馬原身上始終保持的一個優點,就是幼稚

先鋒派代表作家馬原近日推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長篇《黃棠一家》,該書講述了中產階層黃棠、洪錦江的家族故事。這部長篇小說藉助黃棠之力四散開來,丈夫、兒女、女婿一干人等均被納入敘述視野,堪稱一部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浮世繪”。上週六,馬原與當代著名作家餘華、著名評論家陳曉明就這部小說,在北京展開了文學三人談。

【扬眼荐书】余华:马原身上始终保持的一个优点,就是幼稚

大病後他跑去雲南“隱居”

馬原不寫小說已經20年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小說曾經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在20年前將它遺失了。

在同濟大學中文系,馬原過著教書匠的生活,自2000年之後,馬原的授課講稿陸續整理出版,《虛構之刀》《閱讀大師》《小說密碼》,他以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經驗,向學生們傳授著寫作的“秘密”。

然而這種生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被打破了。2008年2月,馬原原突然發現自己的前胸和後背生出了大片大片的紅疹,他患上了可怕的肺癌。馬原不顧家人的勸說,主動中斷治療,然後以樂觀的心態逃離了醫院。他選擇了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南糯山的姑娘寨,過著如千百年來文人們同樣的隱居生活,晴耕雨讀,雞犬相聞。

然而大病之後,那個小說家馬原卻突然奇蹟般地迴歸了,《牛鬼神蛇》《糾纏》,一部接著一部,身居偏遠之地,馬原對於現實、對於生命的感覺卻愈發敏銳,直到這部最新的長篇小說《黃棠一家》,馬原則開始直面當代中國的生活,以新貴家庭黃棠一家為基點,表達對於社會發展的深切關注。

雖“滯後”但他是冷靜的

馬原堪稱中國當代文學中“先鋒派”小說家的旗幟人物,“先鋒派”雖然不是一個有組織的流派,但其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1984年,馬原就已經寫下《拉薩河的女神》。這篇小說第一次把敘述置於故事之上,把幾起沒有因果聯繫的事件拼貼到一起。他用這種方法寫小說是有特別的意義的,並且後來形成一股無法切斷的流向。

1985年以後,馬原陸續發表了《岡底斯的誘惑》等力作,他把傳統小說重點在於“寫什麼”改變為“怎麼寫”,預示了小說觀念的根本轉變。

因為先鋒小說無法有效地處理文學與現實的關係,“先鋒派”作家在經歷了最初的繁盛之後,都紛紛轉型,尋找書寫的新路徑。在這一波潮流中,馬原的“滯後”是冷靜的。馬原的小說創作自《零公里處》發表後,經歷了二十年的“隱退”,直到2012年,他帶著長篇小說《牛鬼神蛇》迴歸人們的視野,人們才驚奇地發現,這部帶著馬原20年思考的作品中,先鋒的痕跡已經變淡,馬原開始以古典主義的方式,直面歷史與現實。

小說從“碰瓷”事故開始

《黃棠一家》毫無疑問是馬原自“轉型”之後轉得力度最大的一部。這種“轉型”似乎又不是一種簡單的轉型,他試圖在小說中,以不那麼符合傳統現實主義故事講述的方法,對故事的意義進行有意“冒犯”。

小說以黃棠的丈夫洪錦江遭遇的“碰瓷”交通事故開始,“目擊者”把事故照片公佈於網絡又大敲警察竹槓。兒子洪開元是個“富二代”角色,他人脈頗廣,既會飆車惹禍,還能代父對付政敵;女兒的洪靜萍拍攝蒼鷺河沿岸搬遷的紀錄片,挖出沙場工人魯國慶與城管執法隊的暴力衝突。女兒祁嘉寶以“底線價格”從繼父手中收購沿河土地;女婿孔威廉的醫療器械生意直接暴露了醫療器械採購中的層層回扣……此外還有食品安全、人體器官交易、假離婚大潮、娛樂圈選秀等社會問題的彰顯。

在這部小說中,馬原的目光進一步擴展,試圖通過黃棠、洪錦江的中產化家族的敘事,形成對中國現實生活的一種“總體性”理解和把握。馬原與現實的態度,不是仇恨式的對峙,也不是傳統現實主義的宏大敘事,而呈現出了一種平靜交流的、但有距離的“和解”。

餘華稱馬原優點就是幼稚

這麼多年來,馬原開過公司、搞過房地產、拍過紀錄片,直到突然在眾人眼前消失去山上休養。用餘華的話來說,這些年馬原的生活跌宕起伏,漂泊不定,老朋友見面提到馬原,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哪裡。

“事實上,這些年我聽到好多惋惜馬原不寫東西瞎折騰的聲音。但是我看完這本書以後的感受是,沒有一種生活是可惜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滿了財富,只不過你去開採還是沒有開採。”

談起馬原這本新作,餘華毫不吝惜對好友的讚美,稱之為“一個老江湖寫出來的書”。在他看來,馬原以前的《虛構》《岡底斯的誘惑》這樣的作品類似舉人寫的,《黃棠一家》這種書是一個江湖寫的。“有一句老話叫‘十年修成一個舉人,十年修不成一個江湖。’並不是說江湖強於舉人,舉人一定強於江湖,我們這個社會需要舉人,也需要江湖。”

餘華還強調說,“馬原身上始終保持的一個優點,就是幼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