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眼荐书】余华:马原身上始终保持的一个优点,就是幼稚

先锋派代表作家马原近日推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长篇《黄棠一家》,该书讲述了中产阶层黄棠、洪锦江的家族故事。这部长篇小说借助黄棠之力四散开来,丈夫、儿女、女婿一干人等均被纳入叙述视野,堪称一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浮世绘”。上周六,马原与当代著名作家余华、著名评论家陈晓明就这部小说,在北京展开了文学三人谈。

【扬眼荐书】余华:马原身上始终保持的一个优点,就是幼稚

大病后他跑去云南“隐居”

马原不写小说已经20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小说曾经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在20年前将它遗失了。

在同济大学中文系,马原过着教书匠的生活,自2000年之后,马原的授课讲稿陆续整理出版,《虚构之刀》《阅读大师》《小说密码》,他以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向学生们传授着写作的“秘密”。

然而这种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被打破了。2008年2月,马原原突然发现自己的前胸和后背生出了大片大片的红疹,他患上了可怕的肺癌。马原不顾家人的劝说,主动中断治疗,然后以乐观的心态逃离了医院。他选择了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的姑娘寨,过着如千百年来文人们同样的隐居生活,晴耕雨读,鸡犬相闻。

然而大病之后,那个小说家马原却突然奇迹般地回归了,《牛鬼神蛇》《纠缠》,一部接着一部,身居偏远之地,马原对于现实、对于生命的感觉却愈发敏锐,直到这部最新的长篇小说《黄棠一家》,马原则开始直面当代中国的生活,以新贵家庭黄棠一家为基点,表达对于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

虽“滞后”但他是冷静的

马原堪称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派”小说家的旗帜人物,“先锋派”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1984年,马原就已经写下《拉萨河的女神》。这篇小说第一次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把几起没有因果联系的事件拼贴到一起。他用这种方法写小说是有特别的意义的,并且后来形成一股无法切断的流向。

1985年以后,马原陆续发表了《冈底斯的诱惑》等力作,他把传统小说重点在于“写什么”改变为“怎么写”,预示了小说观念的根本转变。

因为先锋小说无法有效地处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先锋派”作家在经历了最初的繁盛之后,都纷纷转型,寻找书写的新路径。在这一波潮流中,马原的“滞后”是冷静的。马原的小说创作自《零公里处》发表后,经历了二十年的“隐退”,直到2012年,他带着长篇小说《牛鬼神蛇》回归人们的视野,人们才惊奇地发现,这部带着马原20年思考的作品中,先锋的痕迹已经变淡,马原开始以古典主义的方式,直面历史与现实。

小说从“碰瓷”事故开始

《黄棠一家》毫无疑问是马原自“转型”之后转得力度最大的一部。这种“转型”似乎又不是一种简单的转型,他试图在小说中,以不那么符合传统现实主义故事讲述的方法,对故事的意义进行有意“冒犯”。

小说以黄棠的丈夫洪锦江遭遇的“碰瓷”交通事故开始,“目击者”把事故照片公布于网络又大敲警察竹杠。儿子洪开元是个“富二代”角色,他人脉颇广,既会飙车惹祸,还能代父对付政敌;女儿的洪静萍拍摄苍鹭河沿岸搬迁的纪录片,挖出沙场工人鲁国庆与城管执法队的暴力冲突。女儿祁嘉宝以“底线价格”从继父手中收购沿河土地;女婿孔威廉的医疗器械生意直接暴露了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层层回扣……此外还有食品安全、人体器官交易、假离婚大潮、娱乐圈选秀等社会问题的彰显。

在这部小说中,马原的目光进一步扩展,试图通过黄棠、洪锦江的中产化家族的叙事,形成对中国现实生活的一种“总体性”理解和把握。马原与现实的态度,不是仇恨式的对峙,也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而呈现出了一种平静交流的、但有距离的“和解”。

余华称马原优点就是幼稚

这么多年来,马原开过公司、搞过房地产、拍过纪录片,直到突然在众人眼前消失去山上休养。用余华的话来说,这些年马原的生活跌宕起伏,漂泊不定,老朋友见面提到马原,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

“事实上,这些年我听到好多惋惜马原不写东西瞎折腾的声音。但是我看完这本书以后的感受是,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你去开采还是没有开采。”

谈起马原这本新作,余华毫不吝惜对好友的赞美,称之为“一个老江湖写出来的书”。在他看来,马原以前的《虚构》《冈底斯的诱惑》这样的作品类似举人写的,《黄棠一家》这种书是一个江湖写的。“有一句老话叫‘十年修成一个举人,十年修不成一个江湖。’并不是说江湖强于举人,举人一定强于江湖,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举人,也需要江湖。”

余华还强调说,“马原身上始终保持的一个优点,就是幼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