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讀書?讀書和不讀書,區別在哪

經常有人說讀書沒用,讀書和不讀書區別在哪?

曾經有人說,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是一眼能看出來的,

鏈接:http

要不要讀書?讀書和不讀書,區別在哪

~~~

評論區有提到刷微博刷知乎是否可以代替讀書?

對於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書與碎片化的網絡閱讀相比的很大的區別,在於其體系性。

對於文學類作品而言,其體系性直接表現在它所表達的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上,

對於非文學類作品而言,其體系性體現在對立論前提的嚴格考察,體現在對觀點的嚴格論證上。

這裡並不是要說碎片化閱讀平臺沒有體系性,而是想要表明,在這些平臺上能夠找到體系性的表達太難。

在碎片化閱讀中,宣洩情緒遠多於理性思考,受眾對觀點的接受往往是先符合我的心意,再符合我的邏輯。而不是相反。所以人們總以為自己在學習,其實是在消遣。

長期浸泡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下,對於各種觀點人們往往總是被動接受,而逐漸懶於主動思考和批判現有的觀點。

而這樣的特點恰恰是由碎片化本身的特徵所決定的。

這就好比一堆沙子堆在一起,永遠還是一堆沙子。

只有燒沙泥為磚,構築成結構體系,方才能得一大廈。

反過來,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外人往往看得到一幢華麗的大廈,但其構築方式卻是隱藏其中的。

而構築的方式正如同思維方式,恰恰是碎片化閱讀所無法提供的。

通常而言,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的實踐活動,一種是間接來自於書本。

與直接經驗相比,書本因其體系性和抽象性,本身就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另一種更加高效的方式。

而書與碎片化閱讀相比更為明顯的特徵和優勢,在於其自身嚴謹的思維方式,無論是講述故事的思維方式,還是推導出結論的思維方式。這種閱讀體驗會帶給人們更強的思維訓練。

須知,前沿的知識總有不再前沿的一天,但是思維能力卻是永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