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投資崗涼涼?招聘市場回歸理性,又一輪人才洗牌開始……

地产投资岗凉凉?招聘市场回归理性,又一轮人才洗牌开始……

先說個真實的情況,最近給地產公司招人,明顯感覺投資崗沒有之前那麼吃香了。

換做一年以前,實際投資經驗僅一年的投資人員,都有公司搶著要,但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兩年以下的投資人員,要推一段時間才能推出去。

從上半年五六月份到現在,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數月之久,並非個案。

當然那些經歷背景好的人才,依然吃香,經歷背景好的人,也在等更好的坑。

就像現在的房價一樣,大家都謹慎看待。人才市場依然也是看供需關係曾經是賣方市場,現在逐漸變成買方市場。

Part 1

前兩年投資崗最火的時候,誇張到什麼程度呢?公司裡的行政、前臺做夢都想找機會轉投資崗…

先來說說投資崗這幾年的階段性要求變化,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崗位要求都是依據實際情況而變。

2015年之前,很多公司城市公司層級都不設投資崗。更多是營銷(項目定位)和前期開發兼顧。

當時大家聽得比較多的投資開發部,或者前期開發部。拿地和前期報建的基礎性工作基本都放在同一個部門。那時候拿地一方面看授權價格,更重要的是看政府關係。

2015年底開始,國家大力去庫存,市場行情逐漸好轉,土地市場逐漸活躍,地產公司開始大力招聘投資人員。

當時知名房企對投資人員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既要看投資專業從業年限,也要看實際的拿地業績。

記得2016年初,一家標杆房企杭州城市公司招聘投資經理,有一位候選人有五年左右的經驗,具備獨立操盤項目經驗,最終對方給到的級別是專業經理。

就在一年之後,也是當時市場大火的時候,該人選就被另一家標杆房企挖去當了投資總監。薪資自然也是翻倍。

那時候手裡有不少2年左右的人選,一些公司堅持用人標準,覺得年限短,資歷不足,而一些敢於大膽用人的公司,直接把主管級別的人選挖過來做高級經理,薪資翻倍。

不得不說,投資崗市場從那個時候開始被攪混了,投資人員一時之間如扶搖直上。

當然網拍以後對投資人員各方面要求都提高了,除了要政府關係,還需要地產圈子的廣泛人脈,畢竟拍地即是技術活,需要智商情商都在線。

隨著土地限價等措施的介入,剛進入地產公司的投資崗做得更多是一些基礎性工作,隨著土拍環境限制越來越大(政府限價、自持比例、公司資金情況等),對能力的提升必然有所限制。

就在去年,投資實際經驗只有一年的都是互搶的節奏。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大家逐漸迴歸理性,實際業績、有效經驗、綜合背景能力統統迴歸。

之所以最近感覺投資崗涼涼了,是因為前段時間的非理性招聘,當市場下行,逐漸恢復理性,那些水分較多的簡歷,競爭力一下子就大打折扣了。

地产投资岗凉凉?招聘市场回归理性,又一轮人才洗牌开始……

Part 2

回到2016年,各地地王頻出,招拍掛獲取土地的成本日益增加,各家地產公司都開始尋求多元化的拿地方式。

更多的公司從一手招拍掛轉向二手市場,包括股權收購、合作開發、舊城改造、在建工程轉讓、項目代建代理等等。

僅2016年,融創138億收購融科,萬科129億併購印力,陽光城104億收購物產中大,地產行業收併購總金額超過4000億。

融創、陽光城就在那一場收併購大戰中脫穎而出。“買買買”之歌雖然讓人覺得瘋狂,現在回頭看不得不佩服人家當時的戰略和眼光。

地產行業做投資,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之前跟嘉凱城一位朋友聊過,當時恆大以總價非常低的價格打包收購了嘉凱城,轉頭就將青島的項目打包出售,光一個地區項目的售賣價格,跟總的收購價相差不多。

這一進一出,收割者享受到了市場回暖和土地增值紅利,失敗者留下的是沒有踩準時機、盲目投資擴張帶來的悲涼。

資金鍊斷了就等於斷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再驍勇善戰的士兵,依然逃不過無米之炊。

“朝菌不知晦朔,而蟪蛄不知春秋”,等不到春天就已經死在寒冬。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地產投資崗開始細分,具備招拍掛、收併購等綜合經驗的投資人員成為行業爭搶的熱門對象。

在之後的一波收併購的浪潮中,很多項目被捋了好幾遍,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什麼爛地都可能有接盤俠。

為了完成業績,實際收併購過程中,有意忽略存在問題的不在少數。

一些項目存在的問題在後續開發中難以解決,公司耗費巨大人力財力也就算了,項目無法真正產出變成致命問題,無法變現,資金鍊風險較大。

這就跟市場好的時候,只要價格合適不管戶型樓層,都會有人買一樣。市場不好了,那些存在問題的房子出手難度就大大增加。

地产投资岗凉凉?招聘市场回归理性,又一轮人才洗牌开始……

Part 3

收併購潮還沒過去,各家地產公司又齊刷刷開始玩起了產業地產、城市運營商概念。

過去大家對市場判斷一致,追求擴大拿地規模,不同的是在城市能級上有所選擇。

現在分化嚴重,二線地產公司猛衝,爭取生存空間和市場話語權。

頭部公司前期土儲較大的開始謹慎,以恆大為例,每年土儲降速5%,加上人口紅利減退,人群區域聚集,人口老齡化,更加偏重生態和養老產業。

大部分公司轉向綜合服務商概念,除了土地拓展,高科技和大健康領域也吸引不少地產投資專業人士的青睞。

產業地產興起,該領域投資人員開始逐漸吃香。一時之間,各色各樣的產業地產投資人員遍地開花。

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兩年時間,包括校招培養、轉崗的投資崗人數至少翻了3倍。

當市場上沒有這麼多土地可供獲取的時候,房企自然開始整頓隊伍。受政策和大環境影響,一些公司開始對經驗較淺的人員下手。

就像今年一波又一波房企裁員的消息,一會縮編30%,一會砍掉“小白兔”,各種信息充斥,弄得人心惶惶。

Part 4

然而實際情況是,地產公司缺人嗎?

缺!

缺什麼人?

背景好,能幹活的人!

地產公司現在不缺基層、不缺高管,就缺中間那批背景良好,有一定經驗,性價比高,可以直接上手幹活的人。

理性的聲音告訴我們:房地產市場前景不明,對招聘市場最大的影響就是,崗位要求更高了。

如果現在有一個三到五年左右經驗,具備有效土拓經驗(偏綜合能力)的投資人員擺在我面前,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樣的人依然吃香。

說到底投資拓展崗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崗位,對從業者要求非常高,不僅鍛鍊從業者的綜合能力,公關能力還有人際交往能力。

在市場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從業人員風險挖掘、風控能力遠比會做PPT重要。雖然PPT做得漂亮也很重要。

要不斷加強對市場背景的調研能力,對市場風險以及項目本身風險的分析能力,抗壓能力、處理難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产投资岗凉凉?招聘市场回归理性,又一轮人才洗牌开始……

Part 5

綜上所述,打鐵還得自身硬。不論市場行情好不好,真材實料的人都不缺好工作和機會。

真心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跟風,不論是校招剛入行,還是老鳥要轉崗,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地产投资岗凉凉?招聘市场回归理性,又一轮人才洗牌开始……

這就跟農民們扎堆種白菜一樣的道理,看人家去年什麼賣得好賣的貴,今年大家就都去種白菜了。結果市場供遠大於求,白菜就賣不出去或者賤賣。

之前在線聽過哈佛大學最受歡迎導師泰勒·本-沙哈爾關於幸福的課程,他就提到人應該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確實,從前幾年開始,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投資崗如何熱門。碰到各種想盡一切辦法要轉崗的人。

就拿身邊一些做報建的朋友來說,大多都認為以後要轉型,其實做報建轉型並不難,能夠做好資源整合的報建人員,完全有具備做項目總的實力。

現在報建崗位轉項目總的通道其實比較順暢的,不用非得轉到投資崗。

轉型不是看著什麼火就轉,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方向轉型。先做“專家”,再做“雜家”。在瘋狂的市場面前,能夠堅持自我、保持初心,方能戰無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