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的成功到底在哪?

  作為一名三農達人,小編其實一直在探究今日頭條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1998年對中國的互聯網來說是絕對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網易、新浪、搜狐相繼成立,門戶網站開始興起盈利,並且佔據互聯網的主線。只不過後來,隨著智能產品的越來越普及和網絡需求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專門化,單純的門戶網站已經滿足不了這樣的需求。

今日頭條的成功到底在哪?

補鍋換底

  今日頭條的強勢崛起,無論是在流量、廣告、用戶數、活躍度等等方面,都有點讓門戶網站措手不及。小編有個最大的感受,就是今日頭條向我們農村敞開了大門。智能產品的普及以及這些年的村村通工程,向農村打開了瞭解外界的窗口,也向外界展示了窺探農村的窗口。突然有一天,你就發現,你所想了解的農村,不再需要在特定的時域,去一些門戶等大的網站,看那些小個體的“返鄉觀察”,今日頭條的“三農”頻道,內容多的足夠喚醒你的鄉愁。

今日頭條的成功到底在哪?

殺豬飯

  這或許是今日頭條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在城市流量已經飽和的情況下,把流量分向農村,將互聯網進一步下沉,而這剛好趕上了迫切需要了解外界和讓外界瞭解農村的需求,農村的互聯網市場以這樣一種方式被今日頭條打開。

  以往窺探農村,從一些返鄉觀察和調研報考可以得出一些結論,但這有個明顯的弊端,這些呈現出來的農村話題的主動權、話語權並沒有真正掌握在農民手中,農民或許是主演但絕對不是導演。今日頭條剛好在這個農民需要話語權的年代,讓農民既當主演又當導演,讓他們用自己的鏡頭、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話語去分享農村,去展示農村。

今日頭條的成功到底在哪?

推磨

  而與“算法”綁在一起的“垂直度”,也讓用戶更具有黏性,甚至面對不同的首頁界面,有些用戶能刷上頭條一天,這也是門戶等一些網站遠遠不能比擬的。還有個更大的吸引在於“流量分成”,讓很多農村作者發現,原來拍攝的農村是可以實實在在“變現”的,這更一步增加了用戶的“活躍度”。自去年以來,三農成為今日頭條最活躍的領域,原創作者超過20000名,祖國的大江南北、各個民族幾乎都能找到三農作者在向外界呈現,也培養了一大批農村“網紅”,通過他們也讓“山貨上頭條”,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進城。

  相比於門戶網站,今日頭條向外界打開了農村的大門,也迎合了對於信息更加渴望的農民需要。

今日頭條的成功到底在哪?

炸辣椒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了,最早一批進城留下的農村人,早已經有了豐厚的積累,年紀越大,會越想過去;80、90後也已成人,即使進了城,留下的童年依舊在農村。所以在今日頭條三農領域,會出現很多拍攝之前你所經歷卻已經逝去的畫面,這一些相比於“鋼筋水泥”下的“鄉愁”難尋,來的那麼親切和自然。雖然這一些並不一定是當下的農村狀況,但是喚起那些進城的農村精英,對農村的關注又何嘗不是件好事呢?

  有人說,今日頭條很low,話題很土,這或許是個實話,但是草根話題雖然土,但確實很管用。當年農民日報的記者舉著“農民”二字獲得總理點名提問,這樣的場景畢竟不多見,這或許也證明了農民缺少有效的渠道來表達自己的話語權,門戶網站發展了20年沒有給,今日頭條卻迎合了這部分農民最迫切的願望。

今日頭條的成功到底在哪?

臘肉

   雖然很多人去頭條做“三農”領域的內容,也是奔著“變現”取得,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這也是農民最樸素的願望。雖然在自媒體紅利已經過去的今天,很多三農作者沒有做出來,但我們依然能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到農村,越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關注農村,越了越多的農產品開始有了更好的銷路,這或許就是給予農村話語權的“回報”吧!

今日頭條的成功到底在哪?

農村趕場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可以預見鄉村的活力再進一步振興,對鄉村的關注也將進一步加強,而筆者認為,保證鄉村話語權、保證農民話語權,是保障農村福利的一項重要措施,城市已經大發展,我們的農村,太需要表達,需要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渠道去聽到他們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