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面屏真的 100% 做到了那麼手機的差異性,會由什麼來體現?

設計功能,而不是設計手機;

通話,拍攝,移動互聯網,各項應用可完成的工作等,目前看到的摺疊屏是一個典型的偽需求產品,在無法將核心功能完成的更好的情況下,引入了更繁瑣的造型,目的是大屏辦公?

如果全面屏真的 100% 做到了那麼手機的差異性,會由什麼來體現?

與其思考手機100%會怎麼樣,不如思考未來的交互方式會是什麼;

人可控制的器官,手耳眼口情緒思考,TNT進行了糟糕的探索,並給出了教訓。我假想未來大腦思考輔以口語或將是交互的途徑,這還將有綿長的路要走。

那如何做到信息展示,現在討論AR,展示給眼睛。但更大膽一些,未來或許能夠直接將信息傳遞給大腦,信息-眼睛-理解-大腦變為信息-大腦。

我想吃青菜,在家手工做;

反饋到某巨頭雲端,至此多項信息進入大腦;

最近的可配送點和配套可選食材浮現在眼前的AR地圖上,各項青菜做法存入大腦信息庫,可直接提取。隨後大腦下達全部購買指令,等待配送。

回到題目,差異性或許在誰往新的交互上探索更遠,谷歌AI是探索,飽受詬病的TNT也是,AR,手勢操作,眼球跟蹤也是。

和我期望的未來,最正的方向是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