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 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记者的探访之旅首站来到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公园,盛夏时节,这里圆荷吐芳、碧波荡漾,如画的风景衍生出旅游、餐饮等产业服务链,拉动了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经济发展,为周边 3000 多百姓提供了创收增收机会。

他山之石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 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水镇工作人员 朱小蕾:

人流量最多的时候,每天都有一万多人入园。我们的小吃街和四合院客栈更是人气爆棚。

外地游客:

好像水洗过一样,很清新的感觉。

看着眼前的风景,恐怕你想不到的是,十年前这里还是徐州市最大、塌陷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区,面积1.74万亩,积水平均深度4米以上。而在徐州,共有这样的采煤塌陷区35万亩。

为了补上生态环境欠账,徐州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启动规模浩大的塌陷区整治修复行动,创造性地实施了" 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 " 四位一体治理模式。较浅的塌陷地,经削高补低、修复整平,复垦耕种;塌陷深度大于两米、无法耕种的地块,因地制宜挖湖引水造景,建设美丽乡村湿地。塌陷地治理,钱从哪里来?搬迁群众往哪里去?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徐州市贾汪区区委书记 曹志:

我们先期也没有钱,但是我们就是通过建立平台公司融资,然后通过改善环境以后,土地的出让产业的导入回收资金,然后还银行贷款,我们借的每一笔钱都能做得到、借的来、用得好、还得起;人的问题,我们就采取移民、易地搬迁,纳入了失地农民保障,也解决了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徐州获得了超值的回报:原先的各类塌陷区,被建设成为绿色掩映的景观区、涵养生态的修复区;昔日的塌陷地,如今已成为赏心悦目的城市明珠。

除了采煤沉陷地,工矿废弃地曾经也是城市生态之觞。这里是徐州金龙湖宕口公园,曾经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废弃采石场,无序的爆破和采掘,造成岩体破碎,危崖累累。

徐州市经开区城建局原副局长 刘同富:

怎么样去生态修复呢?首先是在这石面上石坡上钻孔,然后把土、营养液和适合当地生产的树种、草种,喷播进去,不适合喷播的地方呢,我们做成鱼鳞坑,现在效果很明显。

如今这个废弃的采石场不仅成为全国首座宕口遗址公园,还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城市矿山治理样板工程。

目前,徐州已对全市42处这样的采石宕口实施了生态修复,盘活利用矿山废弃土地 5.8 万亩。和徐州相似,我省的平顶山市也有“煤城”之称,有采煤塌陷地30万亩,工矿废弃地1万亩,面临着治理难题。去年,平顶山市党政代表团专程赴徐州取经。

平顶山市委书记 周斌:

我们深刻地感到,徐州生态转型成功,最根本的就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发展新路子,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

徐州的荒山,多为石灰岩。无土缺水,绿化难度极大。从2011年开始,徐州大力推进“进军荒山工程”,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山上没有土,车子上不去,党员群众就背土上山,植树造林。

徐州市大洞山绿化工人 张新亮:

用人工往上背,当时肩都磨出血,都从家里带的煎饼,带着水,饿了就一口煎饼一口水。

几年来,徐州市石头缝里种森林,累计造林10多万亩,让全市的“秃山头”都披上了“绿衣裳”。

徐州市还规定,市区沿街沿路10亩以下的土地不能用于商业开发,全部建设公园绿地,百姓出行500米内就能步入公园绿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伴随着“生态名片”越来越靓,徐州市吸引了微软、IBM、大唐电信、甲骨文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前来布局。

徐州市委书记 周铁根:

总书记到徐州来,讲了一句话,他说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这一句话实际上就讲出了我们生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生态资源本身它也是重要的资源,比如说我们发展服务业,发展旅游业这同样是对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促进我们的转型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从前看标兵回看追兵中抓落实,激发内在动力,不断奋勇争先。贯彻全会精神,我省的资源枯竭城市能从徐州生态转型中汲取什么经验,去更好地贯彻落实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呢?

鹤壁市委书记 范修芳:

我们感受最深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只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全可以由“黑脏乱”变成“绿净治”。只要科学规划,加强城市修复和生态修复,完全可以把“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优势”。

下面有请特约评论员杨禹先生,请他谈一谈徐州的生态转型对河南有什么启示?

他山之石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 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时事评论员 杨禹:

它说明一个道理,在生态环境的发展当中,落后的薄弱环节,只要思路正确、用力得当,它是可以很迅速地变成生态环境的领先环节。第二个就是徐州在生态转型当中,既选准方向选准道路,搭好它整个方向上的四梁八柱,又做了大量的努力,体现了生态环境转型当中的钉钉子精神,你看当地人民用了很多甚至体现了咱们焦裕禄精神等等。第三就是它的生态的转型,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绑在一起去考虑的思路。那把这三条经验,你把它都拎出来,就能看出徐州它为什么能够在生态转型当中迈出了这么大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