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做活这件事,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

「他山之石」做活这件事,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坚持从文化抓起,通过做活社区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真正融入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他山之石」做活这件事,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

惠民文化演出受追捧

“林大姐是俺社区的演出‘明星’,不光演得好,还非常热心,现在好多居民都是她的忠实粉丝。”最近,在嘉和社区采访时,社区居民王乐花迫不及待地给笔者报料。她所说的林大姐叫林治兰,是社区里的文艺演出辅导员。

据了解,前几年,草庙子镇的文化演出活动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作保障,一直处于群众自娱自乐状态,没有专人引导和培训,演出档次始终在低位徘徊。特别是每年的演出几乎都是“老三样”,参加演出的人员有怨言,出力不讨好,观众不买账,可谓“两头受气”。面对这一窘况,草庙子镇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在每个社区下派了3 至6 名文艺演出辅导员,由镇上拿出专项经费扶持发展。

“这些文艺辅导员都是在全镇精心挑选的,每年由镇上进行定期集中培训,然后由他们负责各自社区的文艺演出排练。”草庙子镇分管宣传的镇武装部长董志刚介绍,这些新聘任的文艺辅导员普遍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充分利用闲余时间组织文艺爱好者进行节目排练,使演出的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文化创新路越走越宽

从过去节目没市场到如今的场场爆满,让这个镇充分认识到,文化演出只有“演”到观众的心坎上,才能得到满满的人气好评。于是,群众“点节目”,政府搭平台,市场来运作的全新模式应运而生

每年,在草庙子镇开展的社情民意调查中,文化范畴项目能占到五分之一的比例,而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演出又是重中之重。群众的满意度、提出的意见建议一度成为下步开展演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充分体现了镇政府对群众文化生活的高度重视。

正因如此,在找准了问题症结的前提下,草庙子镇在开展文化演出中做到有的放矢,而搭好台、当好“管家”已成为这个镇的自觉行为。

☟☟☟☟☟

「他山之石」做活这件事,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

围绕硬件提升,镇上为每个社区建设配套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舞蹈排练室以及各种演出器材。软件方面,由镇上出面聘请了市里的专业演出人才上门进行培训。同时,这个镇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引导部分专业演出团队与社区演出团队合作,做到在切磋交流中向对方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出水平。

为了更好地做大“新文化”发展格局,草庙子镇在抓好社区系列纳凉晚会等众多传统文化演出品牌的同时,还相继推出了“最美家庭文化演出展”“志愿文化走进社区”“和谐文化惠万家”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出项目。特别是“最美家庭文化演出”这个节目,通过遴选具有不同文化演出特色的家庭,让社区居民看到了美好的家庭才是社区健康发展的活力细胞。

美丽社区中的最美文化

草庙子镇社区文化演出活动只有真正“活”起来,才能走出非凡之路。

近年来,草庙子镇紧紧抓住社区发展文化先行这个牛鼻子,深度挖掘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演出节目。

社区好人、社区大团结、社区红袖章、党旗永在心中等一系列发生在社区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成为这个镇文化演出创作的上选题材,正是这些身边的正能量和感人故事,借助文艺创作的手法实现精彩回顾,让观众感到有“看头”,学得来。

90 多岁的嘉和社区老党员周志义,前几年身子骨硬朗时,是个时刻闲不住的热心肠,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义务到小区打扫卫生。谁家有了难事,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总理”。对此,镇上特意请来了专业创作团队,编排了歌舞《社区就是我的家》,用文艺的方式歌颂他的事迹,群众反响热烈。

唱响主旋律,紧扣时代节拍,牢牢把握文化演出的主阵地,是草庙子镇一贯遵循的原则。每逢“七一”“八一”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节日,这个镇都会组织社区文艺创业者集中创作编排,使一个个红色经典的节目再现舞台,让社区居民在最美红色文化氛围中感受文艺的魅力。

「他山之石」做活这件事,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
「他山之石」做活这件事,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