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中立國是怎麼回事?

西甲二人轉皇馬愛巴薩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二戰期間,全世界的中立國一共有5個,分別是瑞士、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

作為中立國,首先不能主動挑起戰爭,只有防禦權;其次,要保持政治上的中立地位,不支持交戰各方任何一國;最後,不得以任何形式給交戰雙方提供直接或者間接援助。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二戰時期5箇中立國中,只有瑞士屬於絕對的中立國。因為西班牙、土耳其給軸心國提供過間接的支援,甚至派遣過志願軍參與戰爭;瑞典則給交戰雙方提供過礦產資源,葡萄牙給盟軍提供過港口。

作為中立國,還要受到它國的承認,同時也必須擁有足夠確保自身安全的國防力量。德國橫掃歐洲之前,歐洲地區還有一些小的中立國,比如荷蘭、比利時等。但這些國家的軍事力量太過弱小,德國根本不管他們是否“中立”,直接吞併它們。

當時德國依靠裝甲部隊橫掃歐洲各國,鋼鐵成為了重要的戰略資源。恰巧位於北歐的瑞典就是鐵礦石產量大國,德國曾想拿下瑞典。但瑞典在邊境部署了幾十萬精銳部隊,拿下瑞典肯定要付出重大代價,還是多花點錢買鐵礦石吧。

瑞典從宣佈中立以來,一直擁有幾十萬的常備軍,並且瑞典的國防動員能力強大,當戰爭來臨,可以馬上武裝數百萬人。對於這樣的中立國,沒有哪個國家會隨便侵略它。


兵說


中立國通常指的是某個國家完全置身於其他國家間所進行的戰爭之外,對交戰雙方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不進攻任何一方,也不接受來自任何一國的軍事援助。歷史上,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中立國有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瑞士,瑞典這五個國家。

挪威作為一個永久中立國,卻有著極為發達的軍事工業

但這二戰中,即使身為中立國,也是並不能獨善其身的。挪威這二戰中曾宣佈本國保持中立,但最後還是遭到了德國的進攻。理由很簡單,馬其諾防線阻礙了德國對法國的進攻計劃,而當時挪威與法國在邊境問題上比較突出,因此,法國與挪威接壤的部分並沒有修築完整的防線。再加上挪威憑藉著中立國的立場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國防實力嚴重不足。因此受到了德國的進攻。

瑞士本國以山地為主,易守難攻

那麼,同樣身為中立國的瑞士與西班牙當時卻為什麼沒有受到擴張慾望強烈的德國進攻?首先,瑞士在本國邊境部署了約50萬精銳部隊,如果德國發動突襲,是佔不到任何便宜,甚至會因此折損大量士兵。再加上瑞士銀行對客戶是保密的,德國也需要瑞士作為自己重要的資金籌措地。而西班牙弗朗哥政權是親納粹了,同時,考慮到戰爭一旦失敗,西班牙的中立國地位也將為納粹高管潛逃提供便利。因此,德國並未對這兩個中立國發動攻擊。

即使是在二戰中不可一世的德國軍隊,也極為忌諱瑞士的強大軍事實力

當然,即使是一個國家的中立性被國際承認,當戰爭爆發時,如果疏於國防防範,也依然會被侵略者所攻陷。只有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真正的強大起來,才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以及穩定。


軍事新觀察


不是所有宣佈中立的國家,都能獨善其身,這個在歷史上一再重演。實際宣佈獨立的那些國家,和美國很像,不是怕打仗,也不是怕得罪人,而是可以賺錢。

一開始美國並沒有那麼偉大,丘吉爾都快央求羅斯福了,可羅斯福依然沒有出兵的意思。羅斯福連續三次當選美國總統,第三次給予美國民眾的承諾,就是我保證不把你們的孩子送上戰場。但它食言了,不是因為對希特勒的憎恨,而是因為美國被日本主動攻擊,這讓他找到了出兵的理由,可我覺得這是紀錄片裡這樣解讀而已,應該是被逼迫的參加了戰爭吧。

要知道在最開始,英國用大量殖民地和資源,金錢作為抵押,向美國訂購了大量物資。美國製造業發達的時候,可以一天一首軍艦下水,援助英國4000多 戰艦,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規模?美國那時候就說自己的是中立國,中立就不會有人打自己,自己就可以安安穩穩搞生產,生產武器,賣給打仗的人。

但是,美國作為有立場的國家,和英國有著剪不斷理換亂的關係,它雖然出售武器,但只賣給英國,少量援助蘇聯,因此德國不得不在沿海佈置潛艇,擊沉任何一個被發現的美國運輸船。但即便如此,羅斯福也沒有要參加戰爭打德國的想法,因為對比損失那麼幾艘船而言,美國依然是賺錢的,整個美國擺脫金融危機,就是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來日本攻擊美國,美國也是對日宣戰了而已,根本沒想過去歐洲打什麼第二戰場,是希特勒希望支持日本,讓日本出兵蘇聯東部,這樣可以夾擊蘇聯,但日本海軍太猛,陸軍有點萎,錯誤判斷了當時的邊境形式,當時關東軍以為蘇聯有百萬大軍在對付他,實際人家都去解放斯大林格勒了,錯過了好機會。

而希特勒為了力挺日本,直接單方面對美宣戰,這才讓美國後來順理成章進入歐洲戰爭有了依據。縱觀整個二戰期間,什麼冰島,丹麥等中立國家,都是朝其中一方出售武器物資的後方基地,一旦影響到任何一方,都是直接被佔領的命運。比如當時丘吉爾就像通過佔領丹麥斷絕德國煤炭,結果德國一看這動靜還不如自己出兵先佔領呢,所以當時沒有什麼絕對的中立國,大國打不打你也是看利益羈絆而已。


嘿嘿56634


中立國指在發生武裝衝突時,對交戰的任何一方都不採取敵對行動的國家,分為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兩種。在衝突裡中立屬於一種主權受限,和不結盟是有區別的。

根據1907年簽署的《海牙公約》中的第5號和第13號公約,即《陸戰時中立國及其人民的權利義務公約》和《海戰時中立國權利義務公約》。

在發生戰爭時,交戰雙方必須遵守中立國的領土不可侵犯的原則。以及確認尊重中立國的主權;禁止交戰國在中立國領土及其領水內交戰和拿捕;禁止交戰國艦船通過其領水和在其領水內停泊的義務。

二戰時的中立國有這麼幾個,瑞士,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葡萄牙,美國這幾個國家,還有整個拉丁美洲所有國家!在二戰時,盟國和納粹都沒有侵略這些國家,所以這些國家沒有被戰火波及。

這幾個中立國沒有被侵略,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這幾個國家都有著完整的軍隊,侵略它們,不但會付出沉重代價,佔領以後還得分兵把手,只會分散自己的兵力,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當時交戰雙方的幾個國家,互相攻伐都打的非常吃力,哪有精力去招惹這些中立國呢?

二是地理位置問題,比如瑞士,正好處於歐洲正中間,對蘇聯和德國來說都是一道天然屏障,可以很好的成為己方擋箭牌,如果蘇德兩國無論誰主動侵略瑞士,都等於親自移除了這個擋箭牌。

而且當時的瑞士還是獲取情報的最佳地點,事實上,二戰期間,交戰雙方在瑞士展開了激烈的間諜戰,很多有價值的情報都從瑞士發出。

三,這幾個所謂的中立國,在二戰時並沒有完全遵守條約,保持純粹的中立,它們都站隊了!

瑞士因為國內德國人多,所以在政治上親近德國,德國納粹殺害猶太人時,瑞士不但不保護國內的猶太人,還用火車將大批猶太人送到集中營,並且侵吞了大量猶太人的財產,與德國保持密切的貿易往來,在二戰中大發戰爭財,還給德國提供了10億法郎的貸款!

西班牙和葡萄牙本身就是法西斯國家,西班牙的獨裁者弗朗哥就是在希特勒的幫助下上臺的。

但這兩個國家都很聰明,它們只給德國提供貿易支持,不參與戰爭,與英法等國不在明面上搞對立,所以二戰中沒有受到戰火波及。 希特勒雖然對弗朗哥很不滿,但實在騰不出手來打他。

瑞典在二戰時也是大發戰爭財,但是它比較慫,哪方都不敢得罪,所以與交戰雙方都保持不錯的關係,跟雙方都做買賣!

拉美諸國呢,在當時無論從地理上講還是從政治上講,都可以忽略不計,德國曾拉攏墨西哥和阿根廷,這兩個國家也動搖過,但後來看到德國在歐洲越打月慫,於是放棄了參戰!

最後來說說倒黴蛋美國吧,美國剛開始保持中立,給英國人賣武器發財,本以為還可以像一戰時候那樣撈一筆,然後在參戰,參戰後也選擇站英國一方。但是被日本看出了意圖,於是日本主動襲擊珍珠港,將美國拖下水,打破了美國的中立國身份。

由此可見,這些中立國都是間接加入了某一方陣營,從而讓自己避免了戰火。

當然啦,它們應該慶幸德國和日本戰敗了,如果德國和日本打贏了戰爭,它們才不管什麼條約,一定會把中立國也給侵佔了!


武六七


一戰以前,世界有有一個墨守成規的法則,凡事宣佈的國家,如任何國家對其發動戰爭,將視為侵略行為。

一戰時德國就沒把這條當回事,為了進攻打敗強大的法國,借道中立國,導致政治上極為被動,以至於後來世界主要的十幾個國家合起來打他,這也是德國一戰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戰中,希特勒以及德國主要將領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一直沒有佔領中立的瑞士。

這個規則也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