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不理財,60歲退休已成奢望?

60歲退休後需要多少錢養老?答案是:至少182萬。別懷疑,有新聞報道為證。

如果現在不理財,60歲退休已成奢望?

據國務院人口普查數據統計,2030年前後,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人口預計將增至4億左右,到2050年,我國60歲和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總數分別達到4.5億和3.35億,正式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這意味著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

按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生活水平,一個老人一年3.4萬計算, 20年合計需要花費128萬,除了日常生活開銷外,即便有醫保的情況下,如果中途不幸罹患重疾,醫療費會花費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的費用。

很多人說,城市養老壓力大,計劃回農村。實則農村的養老問題更突。82年出生的小陽,父母已步入花甲之年,前年把父母從老家接到縣城住,可即便如此,父母的養老問題還是困擾著他,城市退休了還有養老金,但大多數農村老人養老還得靠子女。

政府給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70元的養老金,根本不夠基本保障,一旦生病根本無力支付醫療費用。

如果現在不理財,60歲退休已成奢望?

1.看病只知靠醫保,養老只知靠兒女?已經行不通了!

看病只知靠醫保,養老靠兒女已經不能滿足老年生活水平的要求了。

很多人以為單位給買醫保就萬事大吉,殊不知醫保“保”而不包,社保只能提供最基礎的醫療保障,可以幫我們解決一部分的醫療問題,但是不能幫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

談到社保每個城市都是有給付線的,社保報銷多少,個人承擔多少。都是有一定的報銷比例,很多進口藥,醫療器材,都是不在報銷範圍內,一旦發生重大疾病需要緊急住院時家裡的所有積蓄就要全部送給醫院了。

這時就需要我們配置商業醫療險來為我們先做好保障計劃,生、老、病、死、殘,我們只願意談“生”,不願意面對疾病和死亡,但不代表就不發生。

除了醫療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生活保障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過去傳統觀念都認為養兒防老,可現實是面對高漲的物價,很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想在城市站穩腳跟已舉步維艱,買房已掏光了兩代人的積蓄,消耗了父母的養老錢。

同事小海,父母為他在西安市高新區為買的婚房從首付到月供都是父母出,他和媳婦兩人的工資除了養娃,還車貸,日常生活外已無多餘儲蓄。

其次,在照顧陪伴上,家裡有四個老人,是典型的4+2+1模式,父母80歲以後,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真的需要照顧時,孩子也年近半百。

在年輕時,有多少人認為自己不會失業,或者從來沒考慮過失業,下崗了怎麼辦?認為自己如果生病了,有人包了所有的醫療費用,認為自己養老不是問題,到時候再說,肯定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1970年出生的人,再過10年,他們多大了?”

“1980年出生的人,再過10年,他們多大了?”

“1970年,今年是48歲,再過10年,也就是已經退休了”

“1980年出生的人,今年是38歲,再過10年,就會面臨中年的職業危機,下崗,失業,收入滑坡是最難過的坎。”

那麼,他們的父母,又分別多大了?都已經70,80歲了,因此,

10年以後,擺在我們面前的,養老,養護,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事情。

正是由於很多人對職業風險,醫療風險,養老風險,這些事情並沒有去思考過,所以、就不會重視橫跨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大山”。那麼如何理財才能提前退休享受生活呢?

如果現在不理財,60歲退休已成奢望?

2.提前佈局養老,越早越好

人從出生到終老,每一天都離不開金錢。一輩子都在花錢,不代表一輩子都在賺錢。前天閨蜜小吳來找我說出了自己深深的擔憂,她今年28歲,孩子3歲,十五年之後她43歲,孩子18歲,孩子正處在即將上大學的年紀。正是用錢的高峰期。

而自己卻要面臨養老的風險,失業的風險,疾病的風險。在我們25歲—45歲是創造財富的黃金時期,在孩子15歲之前的花銷還未到達教育的頂峰前,就需要提前合理的規劃好每年的收入與支出,合理的安排好結餘下的資金,做好理財規劃。

比如除了基本的社保以外配置商業保險,孩子的教育金定投計劃,自己的養老金定投,基金定投,房產的按揭,和高風險的投資。

其次,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讓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老人得到良好的贍養,最後規避職業風險,提前增值自己,讓自己變成行走的印鈔機,增加自己額外的收入。

養老金三三法則,社保/商保+基金定投+風險投資(如P2P)等,才是我們應有的養老保障方式。

當明確知道未來要花多少錢,有多少資金缺口的時候,就越早理清家庭的收入支出、資金分配、孩子和老人的安排,越能儘快提前收益,享受富足的生活。

當然,每個家庭的結構,收入與支出,資產與負債都不一樣,養老金最晚30歲之前就要開始,這時就需要在專業理財師的幫助下,建立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 學習理財感受複利的力量。

如果現在不理財,60歲退休已成奢望?

3.堅持做正確的事,享受時間的複利

愛因斯坦曾說過:“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複利+時間”

傳說西塔發明了國際象棋。國王十分高興,決定重賞西塔。

西塔說:“我不要你的重賞 ,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行了。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裡放1粒,在第2個格子裡放2粒,在第3個格子裡放4粒,在第4個格子裡放8粒,以此類推,以後每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

區區小數,幾粒麥子,這有何難,“來人”,國王令人如數付給西塔。

於是,開始數麥粒。第一格內放1粒,第二格內放2粒第三格內放2’粒,…還沒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麥子已經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扛到國王面前來。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飛快增長著。

國王很快就看出,即便拿出全國的糧食,也兌現不了他對西塔的諾言。 原來,所需麥粒總數為:=18446744073709551615

這些麥子究竟有多少?大約820億噸。按照現在全球大麥產量來看,大概550年才能滿足。

這就是「複利」的魔力。

複利的關鍵在於堅持和穩健,做好了5年甚至10年理財計劃的人,才能從長期的複利中獲取更多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