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掌權後迎來了自己的「匈奴」,西羌人造反了!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漢宣帝掌權後迎來了自己的“匈奴”,西羌人造反了!

因為霍家的影響力實在太大,收拾完霍家以後,漢宣帝特意下了一道詔書,向大家解釋事情的原委。

不久前,張赦曾經指使李竟給霍雲帶話,想讓霍家犯上作亂。我看在大將軍的面子上,就把事情給壓了下來,希望的是他們能有所醒悟改過自新。可萬沒有想到,霍家人和霍家的女婿們非但不覺醒,反而重新制定了陰謀,想推翻朕的統治,取而代之。

多虧祖宗保佑,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被我知道了,這才沒有釀成大禍。我很痛心啊,這次處理霍家的事情,多虧了幾位忠義之臣,是他們事先有所覺察,才沒有讓霍家人進宮作亂,這些人都重重有賞。

就這樣,霍家完蛋了,和霍家關係密切的人家也完蛋了,那些告發霍家的人,都得到了賞賜。這個時候有人給漢宣帝上書了,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個姓徐的人。

原來在霍光去世之後,霍家過著驕橫奢侈生活的時候,茂陵有個徐生就跟身邊的人說,霍家這樣下去,肯定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因為人一旦驕橫奢侈,就會得意忘形對誰都不會尊重,那一旦這樣就會冒犯皇帝,冒犯皇帝,那可是大逆不道的罪名。有權勢的人,身下會壓著很多人,那些人就會嫉恨他們,霍家掌權的時間實在太長了,嫉恨他們實在太多了,現在他們又倒行逆施自取滅亡,霍家要是不亡,那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這徐生是這麼分析的,也採取了行動,就是給漢宣帝連續上了三次書,大意如下:

陛下,霍家掌權太久了,您就算再信任再喜歡他們,也要給他們敲敲警鐘了,否則會害了他們的。

可漢宣帝每次都只有一句回覆,我知道了。

現在霍家被滅,告發霍家的人都得到了獎勵,唯獨沒有徐生的份,就有人替徐生鳴不平給漢宣帝上了書。

陛下,臣聽說,有一個人去主人家做客,看到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筆直的,煙囪旁邊還有一堆柴草,這客人就告訴主人,你這樣危險啊,恐怕會發生火災,還是把煙囪改成彎曲的,再把柴草搬開遠離煙囪的好。可主人沒把這話往心裡去,什麼也沒做,之後就出事了,那煙囪竄出的火星掉了出來,燒著了柴草,整個屋子都要燒起來了。多虧鄰居發現的及時,大家都拼命的救火,這才保住了主人的屋子。

為了表示對大家的感謝,主人宰牛擺酒款待鄰居,被燒傷的人坐在上座,其他按出力大小依次列坐,可唯獨沒有請那個讓他改煙囪的人。有人看不過去,就對主人講了,如果你當初聽了客人的話,改了煙囪,就不會有今天的火災了,也不用這樣宰牛辦酒的破費了。你怎麼能只請幫忙救火的,不請那個提醒你的人哪?主人這才恍然大悟,把那個客人請來感謝。

陛下,在霍家沒有出事之前,就有茂陵的徐生上書,讓您早作準備,以防霍家生出變故。如果當初聽從了徐生的話,那國家就不會這麼花錢封官的賞賜有功之人,也不會有那麼多大臣因為謀反事情受到誅殺。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了,很多人都得到了賞賜,只有徐生什麼都沒有得到,請陛下明查。

漢宣帝接到上書以後,就命人賜給徐生絹帛十匹,後來又讓他做了郎官。

好了,霍家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現在該漢宣帝大展拳腳了,這裡先說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公元前64年,漢宣帝劉病已改名了,當然這不是他一時心血來潮,在那個時候,皇帝的名字是很特別的,別人的名字要是和皇帝名字有一樣的字,那是犯罪要受處罰的。可劉病已裡的那兩個字,又是比較常見常用的字,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皇帝佔這兩個字,所以因名獲罪的人不少。現在漢宣帝大發慈悲,他把自己名字改為劉詢,還下了赦免令,以前因為和我名字同字獲罪的人,都赦免了吧。

說完了小事,接下去就要說說大事了,我們就先說一說西羌。在漢武帝后期,聚居在今天青海省的羌族,經常來內地搶東西。當時匈奴想報復漢朝尋找盟友,也一直想和西羌搞聯合對抗漢朝。

漢武帝晚年雖然不像以前那麼明白了,可對於這種危及國家安全的事情,他還是不敢糊塗的。為了不讓匈奴和羌人聯合起來,他屢次派兵去攻打西羌,可結果都不是很理想,漢軍經常敗在羌人的手下。幾次勝利以後,羌人的膽氣更足了,他們開始大規模的向北遷移,想尋找漢人棄耕的地方去放牧。

這會的羌人聲勢已經比較大了,為了幸福的明天,他們的各個部落也想聯合起來。漢朝靠當地郡縣的力量,根本就沒法阻止人家,就這樣羌人勢力越來越大,匈奴和羌人聯合的慾望是越來越強烈。漢朝是一次又一次的派兵想壓制羌人的動作,可每次都是損兵折將未見成效。

這轉眼間就到了漢宣帝執政了,為了安撫西羌,漢宣帝派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出使羌族,羌族人比較實在,先零部落的酋長就向使者表示,我們其實也想和漢人好好相處,只是這些年啊,我們這裡的水草是越來越差了,我想想向北渡過湟水,去你們漢人不種田的地方放牧。

這義渠安國也做不了主啊,也沒敢應承下來,就回來原話稟報了漢宣帝。漢宣帝就這個事情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熟悉羌人的趙充國上書了。他認為羌人提出的要求,作為漢使沒有當面拒絕,這就是失職。因為羌人看你沒有回絕,就可以當做你代表漢朝同意了,以後的麻煩肯定少不了。

趙充國分析的很對,從那以後,羌人就把自己提的要求當成了依據,他們擅自渡過了湟水,去北邊放牧。公元前63年,在先零部落的牽頭下,先零部落的酋長和其他二百多個羌族的部落酋長,達成了放下仇恨交還人質的共識。他們簽訂了攻守盟約,要一起去漢朝地盤幹一票大的。

這可是大事,鑑於之前趙充國的遠見,漢宣帝這次主動徵求了他的意見。

趙充國指出,羌人為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前他們各個部落之間互相廝殺,還是比較容易控制,現在他們停止內部爭鬥共同反漢,我們一定要給與足夠的重視。還有就是,羌族和匈奴早就眉來眼去了,現在羌族有動手的打算,要防備他們哥倆聯手啊。最後嘛,除了羌族和匈奴,西邊那塊人還是不少的,也要防備羌人聯合其他種族的兄弟。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應該對他們給予足夠的關注,要密切注意他們的動向,免得出了事情自己措手不及。

一個多月以後,小月氏部落的羌人果然派人去匈奴借兵了,他們想攻擊鄯善和敦煌,要切斷漢朝和西域的通道。這是個不大不小的信號,不過在趙充國看來,事情並沒有看到的那麼簡單,他向皇帝上書建議,現在他們已經有動作了,我們應該加強邊防的軍事了。這樣還不夠,聯合起來的羌人曾經讓我們吃了不少的苦頭,我們應該想辦法離間這些西羌的部落,還要派人去了解他們的動向打算。

公元前61年的春天,在丞相和御史的推薦之下,漢朝再次派義渠安國出使西羌,目的是去了解一下各部落羌人的情況,看那些是可以拉攏的,那些是需要防備的。這義渠安國來到西羌之後,就用朝廷的名義召集來了三十多位部落首領,可這時候的羌人,對朝廷已經不是十分的尊重了,所以在義渠安國的眼裡,他們沒一個好東西。

那既然義渠安國的判斷是這樣的,他吸取了上次自己不果斷的教訓,果斷的把這三十多人都給殺了,而後又趁人家不防備,發兵攻打羌人的部落,殺死了有一千多羌人。這下可惹了麻煩了,不說那些本來有二心的羌族部落,就連原本已經歸順朝廷的羌族部落,也對漢朝是又怕又恨,他們紛紛離開了老家,然後威逼著其他小部落去攻打漢朝的城池,還殺死了漢朝的官吏。

為了將功補過,義渠安國以騎都尉身份,帶領三千騎兵攻打作亂的羌人。有了防備的羌人就沒那麼好對付了,他們打敗了漢朝的騎兵,義渠安國只好帶兵退到令居,而後就把實情上奏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