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跳水救了个自杀的人,为大清江山续命六十载

文:月凉风轻

在太平天国的怒涛有席卷天下之势,大清王朝摇摇欲坠,曾国藩力挽狂澜于既倒,扮演了“救命恩人”的角色。正是他一手兴办团练,终于打垮了太平天国,为大清江山续命六十载。

而曾国藩也有个“救命恩人”,没有那个人的援手,他早已死在湘江冰冷的水底。

咸丰四年(1854)四月,曾国藩的湘勇初练成军,被朝廷日夜催促,曾国藩只好率军开赴前线。出征前,曾国藩的两位幕客,李元度与陈士杰,发现曾国藩偷偷写好了遗书,他俩很担心,便对曾国藩说,我俩跟您一块去,有个照应。曾国藩说,你们是书生,不必去,我是统帅,我去就行了。两人仍不放心,找来章寿麟(当时也是幕客),让他躲在曾国藩座船的后舱,届时随机应变,务必保证曾大帅的人身安全。

他跳水救了个自杀的人,为大清江山续命六十载

曾国藩

由于情报有误,曾国藩以为敌营空虚,有机可乘,于是率领五营湘勇,趁夜偷袭铜官(距长沙以北60里)。曾国藩哪里晓得,与其对阵的是太平天国的名将、智勇双全的翼王石达开。结果,湘军中了埋伏,输得一塌糊涂。湘军初战不利,士气大挫,纷纷夺路奔逃,水上那座简易浮桥,哪经得起蹬踏?湘勇落水的落水,中箭的中箭,铜官沸成一口大汤锅,湘勇顿时变为露馅的馄饨。曾国藩身临前线,督战使奇招,插一面令旗在岸头,手提利剑,大呼:“过旗者斩!”残兵败将见此情形,急中生智,绕过旗杆,逃得无影无踪。曾国藩感到败局已定,这是他第一次带兵打仗,也是唯一一次。曾国藩很有自知之明,输了这一回,把身家性命都输掉了。他万念俱灰,纵身跳进湘江,喂鱼算了!

他跳水救了个自杀的人,为大清江山续命六十载

电视剧里,湘军大败时曾国藩痛哭的形象

此时,湘江上炮火连天,目睹曾国藩跳水的人并不多,幕客章寿麟赶紧纵身入水,奋不顾身的将曾国藩拖了上来,一心求死的曾国藩,想再次跳水自杀,章寿麟将其死死抱住,并不断作劝慰工作,使曾国藩恢复了活下去的勇气。章寿麟不仅水性了得,而且力气很大。他从江中捞起曾国藩,背在背上,往省城方向发足狂奔,好歹把湘军大帅的那条老命(曾国藩不算老,才43岁)从冥河中抢救了回来。

曾国藩获救后,第二天中午才抵达长沙,身上湿衣未干,蓬头跣足,神情狼狈不堪。左宗棠出城,来安慰败军之将,只见曾国藩仍然穿着落水时的袍子,十分邋遢,其人则垂头丧气,要死不活,不由得哈哈大笑,说,涤公,目前局势,“事尚可为”,你要振作。曾国藩两眼发直,瞪着他,不发一语,只将交接清单及账册递过去,示意左宗棠为他办交接。

他跳水救了个自杀的人,为大清江山续命六十载

太平军

省城的官员幸灾乐祸,对他多有揶揄。部下劝曾国藩吃点东西,他也不碰碗筷。当天,曾国藩就搬到城南高峰寺去住,撰写遗嘱,他命令弟弟曾国葆,买来了一口棺材,停放在江边,还给皇帝写了遗折。曾国藩将死期定在四月四日——死前还要办交接,剩余多少军械、多少银两,都得交接清楚。办交接要时间,所以,曾国藩自我了断的时间,定在四月四日。巧的是,在生死关头,四月三日的夜里,湘潭传来捷报:塔齐布、彭玉麟等人率湘军十营,攻下了湘潭城,铜官的敌军闻风逃逸,湘军大胜,不日回援长沙。曾国藩不用死了,不禁感叹:真是天意啊。曾国藩这才如逢大赦,破涕开颜,收拾旗鼓,重整军务。

十年以后,湘军得胜,曾国藩率领湘军,彻底打败太平军。曾国藩封侯拜相,湘军文武也是鸡犬升天。按常情,章寿麟——对曾国藩有救命之恩的人,必得厚报,而且,他就在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手下做知县,曾国藩若是帮他一把,实在算不上出格的事情。可是,至死,曾国藩一直没有关照过章寿麟。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去世。章寿麟觉得,曾国藩在世时,自己都未得到重用,他死后,自己还会有什么好结果?章寿麟深深地感到,仕途没法混了,还是告老还乡吧。

他跳水救了个自杀的人,为大清江山续命六十载

铜官感旧图跋

公元1876年,章寿麟从南京回湖南,逆江而上,从洞庭湖转入湘江,途中经过铜官。章寿麟在此处,将船泊下,画了一幅画,即《铜官感旧图》。图画好后,一百多位近代史上的名人,为这幅画写文章,或赋诗,或题词作曲,对曾国藩贬多褒少。章寿麟的儿子,将这些序跋订成四册,题名《铜官感旧图题咏》,出版发行。

我们先看章寿麟自己怎么说。他在自序中说,曾国藩这等人,既有天命,那么,他的出生绝非偶然。同理,他的死亡也不能忽然。老天一定会让他把事情干完了,在适当的时候,才让他谢幕。他不会死于铜官,即算我不救他,他也不会死,总会有人救,甚至天神显灵,护佑他,也是可能的。章寿麟很谦虚,不居功,这是他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章寿麟固然姿态高,但是,天下悠悠之口,意见绝不能一致。李元度认为,章寿麟“不言禄,禄亦弗及”。这是用介子推的典故。春秋时,介子推追随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长达19年,在严重缺粮的情况下,介子推竟将自己大腿肉割下,煮给重耳吃。重耳复国后,登上王位。介子推不求回报,最后,还真就没有回报。人们说这个故事,一般都用于讽刺,讽刺介子推的主公太薄情。李元度把这句话用到章寿麟身上,也就是在讽刺曾国藩的薄情与矫情。

曾国藩为什么不给章寿麟回报呢?因为,曾国藩认为章寿麟救人是私恩,若以公家的官职或者资源去回报私恩,那不合适。以此,曾国藩为了保持自己高大光辉的形象,故意不去回报。这是矫情,也是薄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