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跳水救了個自殺的人,爲大清江山續命六十載

文:月涼風輕

在太平天國的怒濤有席捲天下之勢,大清王朝搖搖欲墜,曾國藩力挽狂瀾於既倒,扮演了“救命恩人”的角色。正是他一手興辦團練,終於打垮了太平天國,為大清江山續命六十載。

而曾國藩也有個“救命恩人”,沒有那個人的援手,他早已死在湘江冰冷的水底。

咸豐四年(1854)四月,曾國藩的湘勇初練成軍,被朝廷日夜催促,曾國藩只好率軍開赴前線。出征前,曾國藩的兩位幕客,李元度與陳士傑,發現曾國藩偷偷寫好了遺書,他倆很擔心,便對曾國藩說,我倆跟您一塊去,有個照應。曾國藩說,你們是書生,不必去,我是統帥,我去就行了。兩人仍不放心,找來章壽麟(當時也是幕客),讓他躲在曾國藩座船的後艙,屆時隨機應變,務必保證曾大帥的人身安全。

他跳水救了個自殺的人,為大清江山續命六十載

曾國藩

由於情報有誤,曾國藩以為敵營空虛,有機可乘,於是率領五營湘勇,趁夜偷襲銅官(距長沙以北60裡)。曾國藩哪裡曉得,與其對陣的是太平天國的名將、智勇雙全的翼王石達開。結果,湘軍中了埋伏,輸得一塌糊塗。湘軍初戰不利,士氣大挫,紛紛奪路奔逃,水上那座簡易浮橋,哪經得起蹬踏?湘勇落水的落水,中箭的中箭,銅官沸成一口大湯鍋,湘勇頓時變為露餡的餛飩。曾國藩身臨前線,督戰使奇招,插一面令旗在岸頭,手提利劍,大呼:“過旗者斬!”殘兵敗將見此情形,急中生智,繞過旗杆,逃得無影無蹤。曾國藩感到敗局已定,這是他第一次帶兵打仗,也是唯一一次。曾國藩很有自知之明,輸了這一回,把身家性命都輸掉了。他萬念俱灰,縱身跳進湘江,餵魚算了!

他跳水救了個自殺的人,為大清江山續命六十載

電視劇裡,湘軍大敗時曾國藩痛哭的形象

此時,湘江上炮火連天,目睹曾國藩跳水的人並不多,幕客章壽麟趕緊縱身入水,奮不顧身的將曾國藩拖了上來,一心求死的曾國藩,想再次跳水自殺,章壽麟將其死死抱住,並不斷作勸慰工作,使曾國藩恢復了活下去的勇氣。章壽麟不僅水性了得,而且力氣很大。他從江中撈起曾國藩,背在背上,往省城方向發足狂奔,好歹把湘軍大帥的那條老命(曾國藩不算老,才43歲)從冥河中搶救了回來。

曾國藩獲救後,第二天中午才抵達長沙,身上溼衣未乾,蓬頭跣足,神情狼狽不堪。左宗棠出城,來安慰敗軍之將,只見曾國藩仍然穿著落水時的袍子,十分邋遢,其人則垂頭喪氣,要死不活,不由得哈哈大笑,說,滌公,目前局勢,“事尚可為”,你要振作。曾國藩兩眼發直,瞪著他,不發一語,只將交接清單及賬冊遞過去,示意左宗棠為他辦交接。

他跳水救了個自殺的人,為大清江山續命六十載

太平軍

省城的官員幸災樂禍,對他多有揶揄。部下勸曾國藩吃點東西,他也不碰碗筷。當天,曾國藩就搬到城南高峰寺去住,撰寫遺囑,他命令弟弟曾國葆,買來了一口棺材,停放在江邊,還給皇帝寫了遺折。曾國藩將死期定在四月四日——死前還要辦交接,剩餘多少軍械、多少銀兩,都得交接清楚。辦交接要時間,所以,曾國藩自我了斷的時間,定在四月四日。巧的是,在生死關頭,四月三日的夜裡,湘潭傳來捷報:塔齊布、彭玉麟等人率湘軍十營,攻下了湘潭城,銅官的敵軍聞風逃逸,湘軍大勝,不日回援長沙。曾國藩不用死了,不禁感嘆:真是天意啊。曾國藩這才如逢大赦,破涕開顏,收拾旗鼓,重整軍務。

十年以後,湘軍得勝,曾國藩率領湘軍,徹底打敗太平軍。曾國藩封侯拜相,湘軍文武也是雞犬升天。按常情,章壽麟——對曾國藩有救命之恩的人,必得厚報,而且,他就在兩江總督曾國藩的手下做知縣,曾國藩若是幫他一把,實在算不上出格的事情。可是,至死,曾國藩一直沒有關照過章壽麟。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去世。章壽麟覺得,曾國藩在世時,自己都未得到重用,他死後,自己還會有什麼好結果?章壽麟深深地感到,仕途沒法混了,還是告老還鄉吧。

他跳水救了個自殺的人,為大清江山續命六十載

銅官感舊圖跋

公元1876年,章壽麟從南京回湖南,逆江而上,從洞庭湖轉入湘江,途中經過銅官。章壽麟在此處,將船泊下,畫了一幅畫,即《銅官感舊圖》。圖畫好後,一百多位近代史上的名人,為這幅畫寫文章,或賦詩,或題詞作曲,對曾國藩貶多褒少。章壽麟的兒子,將這些序跋訂成四冊,題名《銅官感舊圖題詠》,出版發行。

我們先看章壽麟自己怎麼說。他在自序中說,曾國藩這等人,既有天命,那麼,他的出生絕非偶然。同理,他的死亡也不能忽然。老天一定會讓他把事情幹完了,在適當的時候,才讓他謝幕。他不會死於銅官,即算我不救他,他也不會死,總會有人救,甚至天神顯靈,護佑他,也是可能的。章壽麟很謙虛,不居功,這是他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章壽麟固然姿態高,但是,天下悠悠之口,意見絕不能一致。李元度認為,章壽麟“不言祿,祿亦弗及”。這是用介子推的典故。春秋時,介子推追隨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長達19年,在嚴重缺糧的情況下,介子推竟將自己大腿肉割下,煮給重耳吃。重耳復國後,登上王位。介子推不求回報,最後,還真就沒有回報。人們說這個故事,一般都用於諷刺,諷刺介子推的主公太薄情。李元度把這句話用到章壽麟身上,也就是在諷刺曾國藩的薄情與矯情。

曾國藩為什麼不給章壽麟回報呢?因為,曾國藩認為章壽麟救人是私恩,若以公家的官職或者資源去回報私恩,那不合適。以此,曾國藩為了保持自己高大光輝的形象,故意不去回報。這是矯情,也是薄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