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20团一一勐满农场

勐满农场

  • 1974年由勐腊总场分出三个农场之一
曾经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20团一一勐满农场

  • 勐腊农场,创建于1959年9月,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是由最初的转退伍军人及家属、湖南支边青壮年和当地群众组成的第一支拓荒者,拉开了在勐腊种植橡胶的序幕。
  • 农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境内,跨北纬21°21′52″——21°35′38″,东经101°27′35″ ——101°41′15″之间,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农场部地处勐腊县城南部,场界与国境线最近距离10余公里。
  • 1959年9月,由孟庆山带领的63名拓荒者从云南省橄榄坝农场转战至勐腊县,创建了最早期的勐腊农场。
曾经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20团一一勐满农场

  • 随后,来自毛主席家乡湖南醴陵和祁东的湘江儿女作为支边人员也来到了这里,开始了创业的征程。来自全国各地城市、农村、企业、部队、学校的热血青年先后汇聚勐腊农场,参与祖国橡胶事业的开发与建设。建场以来,先后经历了多次分分合合,1974年由勐腊总场分为勐腊、勐棒和勐满三个农场;1981年再次分出了勐醒和龙茵两个农场;1984年企业改革又将龙茵农场合并到勐腊农场。
曾经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20团一一勐满农场

  • 截止2004年12月,农场拥有土地面积15万亩,其中橡胶种植面积11.49万亩,总人口11818人,其中在岗职工3158人,离退休职工2082人,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389人,文教人员113人,卫生医务人员101人。
  • 有五个橡胶分场、四个分场级直属单位,41个生产队,均分布在南腊河两岸坝子边缘和南木窝河河谷地区,同三个乡镇、十二个村公所、办事处和57个自然村寨相邻,在省道小腊公路,县道曼那——曼哈公路贯通,当年完成干胶8686吨,实现销售收入9922.6万元,上交税金360万元,实现利润260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97万元,胶工人均生产干胶4.56吨,职均收入1.91万元,比上年增加4600元,干胶直接生产成本6165元/吨。
曾经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20团一一勐满农场

  • 农场从建场时的医务室发展到现在具有县级医院规模的职工医院,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网络,为农场职工和当地各民族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促进了边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农场从1960年3月建起第一所小学到2005年年底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40多年间投入了大量的办学经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让职工子女的就学得到了保证,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农场职工子女成为农垦事业的接班人,为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曾经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20团一一勐满农场

勐满农场举行成立揭牌仪式

  • 2017年12月 15日,勐腊县勐满农场举行成立揭牌仪式,标志着勐腊县勐满农场将恢复农场建制,全面实行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管理。
  • 揭牌仪式宣布了勐满农场新一任班子决定,向勐满农场新任场长授予了企业印章。
  • 勐满农场恢复和重建完整的原农场建制,实行农场法人实体登记,强化勐满农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体制,并按勐满农场历史称谓将现有10个生产队改称为勐满农场10个分场名称,现有居民小组恢复为原有生产队名称。
曾经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20团一一勐满农场

  • 恢复原农场建制后,勐满农场将以保障天然橡胶战略地位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农业企业经济体系。
  • 西双版纳的国营农场,自从2010年属地到当地政府后,不再使用国营农场的体制,改称农场管理委员会,农场干部成了政府官员,基层生产队干部成了直接的承包人员。
曾经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20团一一勐满农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