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本報記者 鄭豔霞

9月4日~6日,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在浙江蕭山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承辦。會議的主題為“纖維力量,領創未來”,旨在搭建纖維新材料最新成果及應用的國際交流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會議聚焦全球纖維新材料發展新格局、新趨勢,探討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匯聚了國內外相關行業協會、產業鏈專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企業等相關單位參會,共議化纖和纖維新材料領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原副會長許坤元,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俞建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司長曹學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浙江省經信委副主任諸葛建,蕭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魏大慶、歐洲人造纖維工業協會理事長Van Houte,日本化纖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理事長上田英志,印度合成纖維工業協會會長UDESHI、秘書長KAPUR,泰國化纖協會名譽會長

Mayuree,韓國化纖協會主任鄭昌勳,臺灣區人造纖維製造工業同業公會團組團長蘇百煌,臺灣區人造纖維製造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沈西洪,臺灣紡織業拓展會秘書長黃偉基,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建林,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水榮等嘉賓出席會議。

此外,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國家統計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棉紡、針織、長絲織造、紡機等各專業協會,蕭山區各部門相關負責人,及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臺灣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上海市紡織工業技術監督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德國亞琛大學、英國國家複合材料中心等專業院校和研究院所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歐盟、日本、韓國、泰國、英國、印度和中國內地、臺灣、香港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紡織化纖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參加了會議。

高端致辭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高勇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技術創新處於極度活躍期,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3D打印、智能機器人、頁岩氣、可再生能源以及生物質、新材料等領域的革新層出不窮,持續推動技術進步,並孕育新一輪工業革命。纖維新材料產業與新興科技和業態融合,形成前所未有的多維發展空間。行業圍繞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確保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需求,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的深度融合和廣泛應用,不斷培育出新動能、新業態和新需求。

全球化纖和纖維材料產業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帶動下,從自身優勢出發,拓寬發展渠道,勾畫發展藍圖。以新一代智能型纖維、紗線及織物、高技術非織造材料、高性能複合纖維材料、納米及石墨烯纖維先進材料和再生纖維材料為代表的新領域加速突破,開闢了纖維新材料高科技、智能化和生態化發展的新局面。

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的背景下,中國纖維新材料領域一直致力於促進和世界各國同行之間的學習、交流與合作。中國纖維新材料領域的發展離不開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世界也需要中國這一重要市場和製造基地。高勇期待本次會議對於促進世界各國、地區纖維新材料產業的優勢互補、經濟技術合作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也希望本次大會能夠成為世界纖維新材料領域同仁探討與溝通的橋樑和紐帶,並將各路專家、學者、 從業者的新理念、新設想匯聚成為產業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共同推動世界纖維新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王新哲在致辭中指出,當前,世界化纖行業加速調整,特纖維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中國化纖產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技術創新體系仍未形成,產業用纖維比重偏低等。

他指出,下一步,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化纖產業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著力推進化纖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新的發展階段,王新哲對如何推進化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4點建議: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三品”戰略兩大戰略。二是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個性化定製製造四大新型製造方式。三是促進“兩化”融合和全要素融合兩大融合,四是推進產融合作、產教合作、國際合作三大合作。同時他希望中國與國際同行們攜手並進,休慼與共,創新合作模式、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全球化纖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諸葛建表示,化纖是紡織最重要的原料,也是浙江省的傳統優勢產業。浙江省化纖集聚態勢明顯,杭州、嘉興、紹興三個地區的化纖產量和產值佔全省的80%以上,其中蕭山區是我國最大的化纖產業基地。浙江化纖產業擁有從原料到織造、印染、服裝、針織、經編、家紡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優勢,擁有榮盛、桐昆、新鳳鳴、恆逸

等化纖龍頭企業。同時浙江化纖產業發展也有一些短板,如產品檔次不高、同質化嚴重等。下一步浙江省將進一步以控制總量、優化存量、拓展應用為路徑,推動浙江省化纖行業提質增效,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水平。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魏大慶表示,化纖製造業是蕭山區最大的傳統主導產業。經過30年的發展,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行業地位日益突顯,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各要素均居於全國領先水準,是全國首批命名的國家級紡織產業聚集基地,擁有

恆逸、榮盛等上榜2017中國企業五百強的上市公司。目前,全區化纖總部型產能達1095.3萬噸,佔全國化纖總量的22.16%,約佔世界化纖總量的14.02%。

他談到,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蕭山區將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按照“全域城市化、區域一體化、城區國際化”三化聯動總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城區改造重建、城市功能重組、產業騰空重塑,通過破立並舉、綜合施策,著力拉長產業鏈、補強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做深“四換三名”文章,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打好化纖製造業改造提升硬仗。圍繞“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園區為載體,不斷推動蕭山化纖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努力再造蕭山工業經濟發展新優勢,為浙江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供“蕭山樣板” 。

纖維高質量發展論壇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紡織化纖工業經歷了怎樣的涅槃蝶變?新時代下,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將給我國化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世界主要纖維生產國家和地區未來將如何發展?全球原油市場的變化將對化工、化纖產業鏈產生怎樣的影響?面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潮流,世界化纖行業如何應對?我國化纖新材料領域的技術發展和應用趨勢的最新動向,以及全球化纖行業將如何實現協同共進?

纖維高質量發展論壇圍繞以上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盛來運在題為《新時代中國宏觀經濟走勢與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雖有波動,但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4大指標運行格局穩定,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實體經濟平穩向好。

他指出,判斷中國宏觀經濟未來走勢必須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一是經濟增長從高速檔成功切換到中高速檔,增長的穩定性增強;二是產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換;三是需求結構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四是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五是發展目標由重視經濟增長轉向更加重視民生事業發展。經濟運行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重要支撐。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必須加快改革創新。一是要保持定力,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思維;二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加快改革開放,為轉型升級創造良好體制機制保障;四要以穩應變,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事務部處長陳懷生介紹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潮流的概念及特點、什麼是逆全球化潮流、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以及美國近期採取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給行業帶來的影響。針對上述問題,行業該如何應對呢?陳懷生提出3點建議:一是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潮流,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在WTO體制框架下加強業界合作。二是繼續加強與中國行業企業合作,關注“一帶一路”倡議,關注中國持續改革開放。三是加強規則分析和理論研究,加強爭端預防,提升合規管理水平和法律風險防範意識。陳懷生還對企業提出4點建議:一是做好市場替代。二是做好行業資源整合和全球配置。三是加強對話、磋商和遊說。四是尋求行業組織支持,做好產品排除工作。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白頤重點分析了未來幾年石化行業發展對滌綸、腈綸、錦綸原料的供應情況、發展約束條件以及競爭力影響,並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上田英志分析了全球纖維行業發展趨勢,他主要提出了以下4個觀點:一是全球纖維行業正在增長,2017年至2025年期間全球纖維需求的年增長率為2.6% ,其中,亞洲的年增長率為3.3%增長,化學纖維將支持不斷擴大的纖維需求。二是高性能/高功能纖維的增長率預計會非常高,標準化變得更加重要。三是把握未來纖維需求的關鍵詞是“可持續性”和“信息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 四是信息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改變社會結構體系,也可能改變全球纖維需求和供應結構。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端小平講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化纖產業的基本面變化和改革開放40年中國化纖行業重要歷史節點,並提出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的建議與期待。

他指出,改革開放為中國紡織化纖工業注入了不斷髮展的活力與動力。首先,改革開放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比較充分的國內外市場公平競爭的大環境,特別是外資的引入、國有企業改革、民營企業發展,讓行業迸發出市場活力。其次,改革開放讓我們較好地把握了行業發展方向、目標、途徑。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視野更加開闊。第三,改革開放讓市場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在此期間,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成長起來,成為我國紡織化纖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端小平強調,未來,化纖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依靠科技,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自主創新;二是堅持綠色發展,關注與環境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三是加強產品、企業、行業各層面的品牌建設,提高附加值;四是堅持共享,既要更大力度的“引進來”,也要更高水平的“走出去”。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歐瑞康化學纖維事業板塊副總裁Andre Wissenberg

的報告主題為《化纖製造2025-全球紡織品市場持續增長的未來展望》。他預測了全球人造纖維產業的願景,並概述了未來技術解決方案的方法。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格羅茨·貝克特公司產品及研發部主管、《纖維年鑑》主編Andreas W.Engelhardt分析了全球纖維應用趨勢。他指出,去年全球纖維、紗線和聚合物非織造布的市場約1.1億噸,相當於人均14.5公斤。市場需求一直並將繼續成為受人口和可支配收入增長驅動的增長模式。從服裝、家用紡織品到地毯技術最終用途的紡織品應用將繼續隨著新的動態變化的市場規律而增加。

Andreas W.Engelhardt表示,未來功能性紡織品(主要使用聚酯和粘膠纖維)將越來越多地獲得市場份額,智能紡織品技術將越來越多地滿足休閒和時尚服裝的設計需要。未來影響纖維材料的趨勢將是水、能源和節能化學產品,以及穩定增加的安全舒適豐富的服裝產品。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福建華峰新材料有限公司設計副總裁(前NIKE全球服裝創意總監)Ryan Aanderud介紹了運動服飾設計發展趨勢及纖維新材料應用。他認為,創新不是製造不同的東西,而是改進已經存在的東西,每樣新產品是創造更好事物的機會,也是講述一個故事的機會。

高端訪談·重要活動

本次大會的高端訪談特別設計了兩個對話環節,歐盟化纖協會理事長Frédéric VAN HOUTE,印度合纖協會秘書長S. C. Kapur,泰國化纖協會名譽會長Mayuree,臺灣紡織業拓展會秘書長黃偉基,蕭山區副區長魏大慶、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恆逸集團董事長邱建林、榮盛石化董事長李水榮等嘉賓從不同角度暢談世界化纖產業發展大勢、面臨的挑戰,各國的發展優勢及互相合作的契機,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中國化纖取得的巨大進步等。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會上還舉行了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佈儀式。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全球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化纖品種,也是目前我國第二大化纖產品。在推動傳統再生纖維素纖維高質量發展中,綠色發展成為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為此行業龍頭企業自發組成了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共同推動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工作。大會期間,《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三年行動計劃》發佈,將成為我國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未來3年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行動綱領。

2018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舉行

此外,本次大會還包括4個專題論壇,分別為:纖維新材料領域的先進技術、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德國亞琛大學技術交流專場、綠色發展與纖維產業鏈的高值化。論壇將聚焦先進基礎纖維新材料、關鍵戰略纖維新材料、前沿纖維新材料及製品、智能製造、智能產品、綠色纖維及其製品等的技術新體系、發展新趨勢、價值新格局等展開深入探討。

(本文攝影:黃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