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宣城

安徽的徽文化備受世人矚目,徽文化的歷史積澱是相當的深厚,皖南地區的宣州文化更是被人們熟知,宣紙、宣酒更是聲明在外,宣城的地域文化有著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宣城,是與蘇、浙兩省交界的“鎖三吳,襟兩浙”之地。春秋時屬吳國,戰國時屬越國,楚滅越後屬楚國。自古也就有“吳頭楚尾”之說。宣城的文化包括徽派雕刻、宣城竹編、文房四寶(徽墨、宣紙、宣筆)、宣城民俗等等,那今天就一起聊聊宣城。

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宣城

1.宣城傳統工藝

先來聊聊宣城眾所周知的宣紙,現在宣紙不僅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朝時期涇縣歸宣州管轄故名宣紙,民間還有這樣一個說法,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東漢造紙家蔡倫死後,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一代以造紙為業,很想造出一種最好的紙,用於懷念師傅,但是始終不能如願。有一天孔丹偶然遇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倒在河邊,因為日曬雨淋,樹皮已經腐爛變得很白,露出一條條細長的纖維,孔丹突發奇想用它造紙,經過不斷地試驗,終於造出了一種質地絕佳的紙,這便是最初的宣紙。在宣紙中有一種紙名叫“四尺丹”,就是為了紀念孔丹,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但是已經無從考證,僅僅是在民間流傳。

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宣城

2.宣城民俗文化

放荷燈,宣城“六月六,放荷燈”這是宣城市千年古鎮水東鎮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動,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的晚上,鎮上的男女老少都會帶著用五顏六色的紙摺疊起來形似荷葉的一盞盞荷燈,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隨著每個人的目光飄向遠方,據說這個民俗的由來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唐朝末年水陽江有妖怪作亂,經常江水氾濫,兩岸人們苦不堪言,當地一名名叫楊泗的少年,在一日傍晚遇見妖怪正在興風作浪,奮不顧生跳下去與妖怪搏鬥,最終制服了妖怪,但自己卻再也沒在出現,為了紀念楊泗,當地人們修建了楊泗廟,而每年的六月初六也就是楊泗的生日,折五顏六色的荷燈放入水陽江,用於懷念英雄。

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宣城

3.宣城績溪特色

宣城績溪有一種傳統藝術被譽為江南一絕,花車轉閣,起源於清代嘉慶年間,而作為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花車為風車形,用優質雜木製成,以綢帶,花朵作為裝飾,就像一個四面敞開的大花轎,車身用六根木樁連接底座,花車後緊隨的是鼓樂隊,巡遊的時候,由四名壯漢推進,同時轉動木輪,緩慢前進,女童手捧鮮花坐在上面唱著績溪民謠,民歌。現已經列入宣城非物質文化遺產。

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宣城

今天聊的是宣城文化,如果有哪些說的不清楚或者大家瞭解的宣城文化,歡迎評論哦。我是說文解化,如果你想了解各地文化、民俗的話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