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宣城

安徽的徽文化备受世人瞩目,徽文化的历史积淀是相当的深厚,皖南地区的宣州文化更是被人们熟知,宣纸、宣酒更是声明在外,宣城的地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宣城,是与苏、浙两省交界的“锁三吴,襟两浙”之地。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属越国,楚灭越后属楚国。自古也就有“吴头楚尾”之说。宣城的文化包括徽派雕刻、宣城竹编、文房四宝(徽墨、宣纸、宣笔)、宣城民俗等等,那今天就一起聊聊宣城。

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宣城

1.宣城传统工艺

先来聊聊宣城众所周知的宣纸,现在宣纸不仅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朝时期泾县归宣州管辖故名宣纸,民间还有这样一个说法,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一代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最好的纸,用于怀念师傅,但是始终不能如愿。有一天孔丹偶然遇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河边,因为日晒雨淋,树皮已经腐烂变得很白,露出一条条细长的纤维,孔丹突发奇想用它造纸,经过不断地试验,终于造出了一种质地绝佳的纸,这便是最初的宣纸。在宣纸中有一种纸名叫“四尺丹”,就是为了纪念孔丹,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但是已经无从考证,仅仅是在民间流传。

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宣城

2.宣城民俗文化

放荷灯,宣城“六月六,放荷灯”这是宣城市千年古镇水东镇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的晚上,镇上的男女老少都会带着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叠起来形似荷叶的一盏盏荷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随着每个人的目光飘向远方,据说这个民俗的由来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唐朝末年水阳江有妖怪作乱,经常江水泛滥,两岸人们苦不堪言,当地一名名叫杨泗的少年,在一日傍晚遇见妖怪正在兴风作浪,奋不顾生跳下去与妖怪搏斗,最终制服了妖怪,但自己却再也没在出现,为了纪念杨泗,当地人们修建了杨泗庙,而每年的六月初六也就是杨泗的生日,折五颜六色的荷灯放入水阳江,用于怀念英雄。

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宣城

3.宣城绩溪特色

宣城绩溪有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江南一绝,花车转阁,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而作为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花车为风车形,用优质杂木制成,以绸带,花朵作为装饰,就像一个四面敞开的大花轿,车身用六根木桩连接底座,花车后紧随的是鼓乐队,巡游的时候,由四名壮汉推进,同时转动木轮,缓慢前进,女童手捧鲜花坐在上面唱着绩溪民谣,民歌。现已经列入宣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宣城

今天聊的是宣城文化,如果有哪些说的不清楚或者大家了解的宣城文化,欢迎评论哦。我是说文解化,如果你想了解各地文化、民俗的话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