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一派浮言 謝浮名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又是一年畢業季!

多少沉醉在青春裡的少男少女,即將揖別荷爾蒙野蠻爆發的學生時代。如何揖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看起來浪漫瀟灑,然而,那只是詩人的夢話,假如真如飛鳥一般從青春的隧道里劃過而不留下痕跡,那是對青春的辜負和褻瀆。前人教導我們,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因此,為了給青春一抹靚麗的色彩,即將畢業的青年學子,在拍畢業照的時候,已經不屑重複“民國範”、婚紗風,而是打出了響亮的旗號:“大吉大利,晚上吃雞!”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河南大學畢業生的吃雞照)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 ,這一網絡流行語來自美國電影《決戰九點半》。

幾十年前,賭錢贏一把最低能賺2美元(12.5752人民幣元),一份包含三塊雞肉和土豆蔬菜的飯是1.75美元(11.0033人民幣),當你贏一次的時候就有足夠的米米去買一份雞肉飯了。

電影中,一個賭徒每次賭錢之前都要說一次這句話, 然後就總能贏錢。

後來,一款很流行的遊戲,借鑑了這部美國電影的創意:遊戲玩主每當取得了一次勝利,屏幕上會出現一行大字:“大吉大利,晚上吃雞。”這樣,“吃雞”成了拿第一的代名詞。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這一流行語,一掃頹唐之風,寄予了青年學子們對未來的無限嚮往,讓人熱血沸騰,按時下的說法,叫做“滿滿的都是正能量”。

青春就是一場賭博,調動全身的潛能,好好地搏一把,肯定能得到上天的眷顧。

曙光在前,吃雞在望。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就普通學子而言,寒窗苦讀,18歲熬過中學,22歲熬過大學,一路上埋頭攻讀,甚至挑燈夜戰,每個人大概都能書寫一部勵志傳奇。

以高中生論,每天6點半起床,晚上23點半睡覺,是絕大多數人的常態。孜孜以求,衣帶漸寬,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其英勇氣概,堪比縱橫敵陣,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

到了大學,似乎鬆了一口氣,再沒高中生涯那麼緊張狼狽了,可以有時間在靜夜裡遙望星空發呆,在異性之間處幾個朋友,風花雪月得很。其實這只是假象。那麼多的學分要掙,那麼少的獎學金要搶,那麼猛於虎的畢業論文要拿下,那麼複雜的未來之路要積蓄力量去趟平,都必須流幾身汗,脫幾層皮。

在一流的大學,我們見過幾個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

我有一個學生,具備一流的頭腦,中學時也極努力,如願以償考進了北大。離開了父母嚴厲管教的他,以為進了北大,就是進了保險箱,這輩子都可以衣食無憂,優哉遊哉,過他的幸福生活了,於是吊兒郎當起來,課不上了,題不做了,學校所有的活動,能躲的都躲了,就沉迷在網絡遊戲裡無法自拔。一個學年下來,門門掛科,因而被學校勸退。

別以為這是個案,被大學勸退的,每年不知有多少,而且,大多是因為沒有了對“晚上吃雞”的嚮往。

當然,我的這個學生,後來幡然悔悟,在捲起鋪蓋,離開北大的時候,指著校門吼道:等著,我明年還會來的!

第二年,他果然又考進了北大。只是,在這一年裡,他比起其他的同學來,流了更多的汗,熬了更長的夜,復讀了一年高三。

再到北大時,他比他曾經的同學矮了兩個年級。

說起這段辛酸史,他在我面前淚牛滿面。

有學生無限感嘆道:學生時代,我們累過、苦過、笑過、痛過、哭過、夢過、恨過、拼過、敗過、忍過、燃過、癲過、贏過、傻過。。。。。。

這算作是最沉痛地總結。

別以為大學文憑是混出來的,天下沒有那麼便宜的事。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之所以比雞湯的味道純正,更有營養,並不因為它是對青春的紀念或祭奠,而是它能催人奮進。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比雞湯味道純正多了

香噴噴的雞塊就懸掛在2.5米高的所在,你別想一伸手就能拿到。

要拿到它,你必須努力跳起來。

躺在路邊懶洋洋地曬太陽的乞丐,指望著施捨度日,是不太可能有大快朵頤的福氣的。

我 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曾有一個同事,無論智力水平還是顏值,都不特別突出。可是,他有一股狠勁,緊緊地拽著時間的韁繩,如青松般咬定青山不放鬆,努力之極。

一個週末,同事玩開拖拉機,少條腿,霸蠻把他拉上桌。一個小時以後,他見有人來了,立馬起身讓位,一邊嘆了一口氣:唉,又浪費了我一個小時。

就因為如此分秒必爭,才成就瞭如今的這個著作等身的名家。

他曾對我說:哥,我 有現在的些微成績,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換來的。

這人是誰?我不能直接告訴你。我只能透露一點點:大家都叫他勵志的華哥。

勵志的華哥,按現在的說法,該叫“吃雞的華哥”了吧。

各位即將畢業的青年學子,記住了嗎?大吉大利,晚上吃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