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種地是不務正業嗎?

心隨風動85


說這種話的人首先是沒有良心的白眼狼。要麼是傻吧拉嘰,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的孬種。

什麼叫不務正業?沒有犯法,我們是自由的。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可以從事任何方面的經濟活動。作為農民,按道理應該以農為本,才能兼顧其他。

可現實情況是,各種不確定因素,讓農民種不起、賠不起。什麼叫有尊嚴的活著,活著要養活自己、家人。

種地也要能力,能把地種好,又能掙錢,何樂而不為?

不要質疑農民不種地。就象工人做工,企業倒閉了,工人不得不重新擇業。道理一樣,農民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出路。

你也許也是農民,但你的怨氣來自哪裡?


老樹1030


小編我(13547040722)認為,農民不種地不是不務正業,從我親身的經歷來告訴你,我就是農民,但我沒有種地,不過我一直在外面打工,我從多年的經驗中,一個人同時幹很多樣事情,是一件也幹不好,所以在我出去打工的時候,我就沒有種地,可能我在外面一個月的工資,比種地一年的收入都高,所以怎麼叫不務正業呢,當然有另外一種情形,如果自己不種地,而且還不幹任何事情,這可能就叫不務正業了,

現在的農民百分之八九十的都出去打,地也包給了種植大戶,這樣打工種田兩不誤,也給家裡增加了收入,何樂而不為?如果你也想打工,沒有合適的項目,可以聯繫小編,會為你真誠的服務,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請你點評一下


用戶2624261137678


農民不種地是不務正業,這是傳統守舊的觀念。在現代農業發展的當今時代,種地已經不再是農民的唯一。

在過去,農民就是務農,就是種田種地。農民守著祖輩留下的田地,每天都“面朝黃土北朝天”,天天都在辛苦勞作,一年到頭卻也是賺得個辛苦,沒餘下幾個錢。因此,大多數農民除了窮還是窮,沒有太多的想法,也沒有大多的路子,除了種地還是種地。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推進,新時代下的農民,已經從傳統的土地上解放了出來,種地其實已經賺不到什麼錢。甚至,有一部分農民已經從第一產業農業,走向了第二第三產業的加工、物流、運輸、賣買、購銷服務等職業。

一是就地打工就業。隨著經濟發展,現在的農村周邊的企業、工廠越來越多,農民不用背井離鄉,也不用再種地,就可以在家門口就地找工作掙錢。在一些農村工廠裡幹活,或是受僱於一些大農場大老闆工作。一般來說,我們南方地區請農民工幹活,農民可以每天有60-15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經常有活幹,這點收入也比種地好多了。

二是外出打工賺錢。最近十幾年來,我們廣西農村的很多農民,特別是年輕一些的人,大多到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打工。據調查,廣西每年外出務工人員1100多萬。這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原來也是種地的,但外出打工後就不願意再種了。有的人打工一打就是十幾年二十年,收入有高也有低,少則一個月兩三千元,多則上萬元的也有。

三是自己辦廠創業。積累一定的資本資金後,有不少農村人看到某些行業不錯,也會自己辦起加工廠來。比如說豆腐加工,腐竹加工,大米加工,醃菜加工,花生榨油加工,等等。只要動動腦筋,自己投資做點小本加工生意,其實在村裡的生活也可以過得不錯,並非一定要種地。

四是投身第三產業。有的農民開起小飯館搞起餐飲服務業,或是買回三輪車、小拖車進行運輸。有的農民還掌握有一定的手藝,進行一些特色行業工作,如編織,陶瓷製作,扇子製作,等等。我所認識的廣西農村,就有不少陶瓷專業村、小五金專業村、砂鍋專業村、休閒旅遊專業村,這些村的有不少農民已經跳出傳統的種地束縛,通過各種方式賺錢謀生,而且建起樓房,買起現代電器、新潮傢俱,日子過得還挺滋潤呢。

新時代新農民。農民不種地,現在已經不再是稀奇事,更不是什麼不務正業。你還見到不種地的農民是怎麼賺錢謀生的?歡迎留言分享。

如果你喜歡瞭解三農精彩資訊,記得關注“桂農通”,我願與各位愛三農的朋友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分享三農信息。


桂農通


農民不種地是不務正業嗎?

什麼事物都是與時俱進的,所以,農民不種地是不是不務正業這個話題,也有其時代性。

農民,俗稱莊稼人,其意即是以種莊稼為生的一群人。所以,農民最本真最原始的工作,就是種地為生,土地在過去是他們的唯一生活來源。新中國成立前,在農村是唯農是業,“千生意萬買賣,不如老農搬土塊”。因為種地本錢很少,一般不會賠本,並且可以直接產出糧食,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農村也是“以糧為綱”,所以,那時候在農村不種地,便是不務正業,做點小買賣,那叫投機倒把,搞點副業,那叫“資本主義尾巴”,都是要受到打擊的。所以,在那時候的農村,如果哪個男人身材弱小,不是種地的好把式,在農村是會被瞧不起的。

但是,改革開放以後,農村提倡多種經營,各盡所能,各業並舉,只要是能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只要不違法,啥營生都可幹。所以,不種地而轉營其他,不再受到歧視,而是受到提倡和表揚。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中期表彰萬元戶的時候,表揚對象不再是以種田為主,跑運輸的,搞經營的,甚至理髮為業的,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只要你能掙錢致富,都是受表彰的對象。

首先,在農村,單獨的種植業也得到極大改變。種植業內部,種植結構得到很大調整,從過去的以糧為綱,轉向經濟作物為主,果業生產得到極大發展。同時,養殖業,特別是珍稀動物養殖和規模養殖,受到大力提倡。大農業中,真正實現了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其次,在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得到大力提倡和發展,迅速佔領了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基本上村村有工副業,家家進行小加工。在那個時候,誰還會說不種地就是不務下正業呢?

再是,農業人口迅速轉流。在機械化程度提高,種植業不再需要那麼多人力的情況下,農村的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或經商,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誰又能說,外出務工的養家餬口是不務正業呢?

綜上來說,現在這個時代,不管城市人還是農村人,要養活自己,就要有新思路,新觀點,就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出路,不能固守傳統,要學一技之長,要掌握一定的生產和生活技能。如此而已。


齊東晏子


農民不種地產業轉移是正當合法的,近十年來化肥農資價格高,而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介格低,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作物豐收還有一點收入,若大水乾旱年糧食減產,農民就賠本。(我地農產品價格,水稻百斤120左右,玉米每斤8角5分,去年棉花籽棉每斤2,8元,今年油菜籽每百斤260元)。中國從外國進口糧食等作物,國產農產品價格低,中壯年農民轉型打工,把田地租給大戶得點租金,都舉家外出務工去了。打工每天150元,月收入4000到5000元,年收入四五萬元。每天100元,月收入也有3000元,比種田收入高几倍。不外出打工掙錢,上有老下有小負擔重生活過不了,現在農村大多數田地荒蕪,有些大戶村子只有少數六七十多的老人留守在家,很少看到有人種地了。








關注社會情感文化


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農民不種地,怎麼就成為了不務正業了呢?不務正業這個詞語是一個貶義詞,所以,不能用在這個地方。

農民種地,天經地義,但是農民不種地,也並不是錯事。社會總在向前發展,經濟也在不斷提高。社會結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過去是一個純農業社會,農民種地當然是天經地義的。可是社會的發展需要工業的支撐,社會結構必須要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化,那麼,很多的農民也就不能再從事農業生產了。

再說了,打工經濟的興起,很多農民工進城務工,為城市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難道,他們能叫不務正業嗎?當然不能。


華華看三農


農民想種地,不是不想種地,可地種到頭,就是俗語所說的,討著吃恐怕都跑不動了,因為地要投資,化肥貴,機耕機收費又大,農民產的糧食又不上漲,一年到頭力沒少出收入低,不棄地另謀出路不行,所以有些地送人都沒人敢要,只有讓地荒蕪,寧願讓人說不本分算了,不過農民不好好種地就胡整不本分,這是前多年的說法,現在聽不到這種說法了。


泥人161


農民不種地是不務正業嗎?工人做工,農民種地。這句話應該是出自六十年代一年級的教科書,哪年代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全國上下一盤棋,工,農,商,學,兵,各有各行,沒有隨便跨行業之說。一切都按國家的年度計劃發展,那時實行的是每五年一個計劃,號稱“五年計劃”,它的利痺就不多說了,經歷過的人都知道。

現在國家實行的是市場經濟,一切由市場的發展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工人也可以下崗經商,教師可以舉辦補習班,醫生可以到其它民營醫院走穴,工作人員可以有其它灰色收入。農民種地是老祖宗遺傳下來的職業,可是現在不行時了,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一斤稻穀辛辛苦苦種植三個月,換不來一瓶礦泉水。在一切向前看的年代,農民的兒子結婚同樣要買房,買車和昂貴的彩禮。在目前國內糧食價格疲軟的情況下,農民要是再按老傳統。死板的種植幾畝地,恐怕不被餓死也得窮死。

兒子結婚要買房,買車,送彩禮,這些都得要鈔票,農民也得與時俱進,因此在農村就出現了棄農經商,搞養殖業,搞小工廠,以及出門打工等現象。

農民不種地是不務正業,這純屬無稽之談,農民不種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要是種地收入高,誰會背井離鄉出門打工,要是種地收入高誰不會安居樂業,說農民不種地是不務正業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要是等到將來糧食價格飛漲了,你再看有哪個農民不回家種地!





百花爭春我為先


農民不種地是不務正業嗎?

我認為農民不種地不是不務正業,反而是一種進步的表現。

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民就是種地的,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田地裡出力流汗幹活的人。可是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當一個農民在自己貧瘠的土地上收穫不到糧食,當全家人每天都過著拮据而淒涼的生活,當看到別人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你作為一位土裡刨食的農民,你不覺得慚愧嗎?

當然,作為農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大膽創新能致富固然好,但有很多農民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放棄了自己家裡的土地,去經商去下海,掙得了大把的鈔票,讓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他在不同的崗位上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現在這社會,沒錢寸步難行!“雞不尿各有便道”,種地掙不到錢了,改變思路吧,農民種地,能掙大錢讓全家過上幸福的生活,才是真爺們!





李哥阿峰


回答悟空∵農民過去三十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一口人摺合幾畝薄田基本達到溫飽,可現在一隻人才一畝多田,或者幾分田地。按高產要求也是基本滿足溫飽而已。隨時人口增加教育投資,憑著那幾畝地是杯水車薪。所以農村人出現打工潮,是必要的途徑。人們認為不種田就是不務正業,現在已過時了。農民出去打工其實也是無耐之舉,有一些人正是通過打工而改善了生活。中國國情就是農村剩餘勞動力投入到城市而滿足了城市缺勞動力的實際,從而使城市名行業運轉正常。這也是對農民來說是雙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