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人的阿里,一個人的京東


一群人的阿里,一個人的京東


一群人的阿里,一個人的京東


來源:創業邦、黃生看金融 文: 風間海色、黃生

京東正在經歷一場劫難。

2018年9月7日,原本是美國警方表示將要進一步披露案情的日子,也是劉強東案代理律師宣稱將“永遠結案”的日子,但最終,這一天什麼也沒有發生。京東在這一天再一次公開表態,稱劉強東不會離開京東,相關醜聞不會影響他的正常工作。

而另一邊,9月8日,近來發展穩健而迅速的阿里巴巴,卻傳出了靈魂人物馬雲將要退休的傳聞。阿里官方媒體報道中的馬雲“退休計劃”稱得上反應平淡:“馬雲天天都在做老師,也天天夢想著再去做老師,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想法。”

一個在風暴中心,卻“不想走”;一個雲淡風輕,似乎全世界都已知道,他已“不想留”。

一個人的王國,一個人的京東

劉強東在京東的絕對決定權,是毋庸置疑的。相比BAT中存在一批舉足輕重高管團隊,年輕的京東,似乎更像是劉強東一個人的王國。

根據京東公開資料顯示,劉強東對京東的控制之強,即便是在AB股架構較為常見的科技公司中,也是較為罕見的存在——他一個人擁有京東79.5%的表決權。

更罕見的是,京東的公司章程裡有這麼一條規定:如果創始人——也就是劉強東——不能參加董事會,就不能召開正式董事會。除非創始人已經不再是董事,或者創始人主動選擇迴避(有媒體報道這一規定在“章程細則”中,但經查閱,該規定並非在細則中,而是在規定章程內,根據美國相關法律規定,二者的約束範圍有略微不同)。

換言之,沒有劉強東的同意,京東這麼大個公司,連個正式的董事會都沒辦法開。一旦劉強東個人出現問題,京東將要面臨的問題將是巨大而嚴重的。

絕對自信:方向盤在我手裡啊

眾所周知,京東不賺錢了很多年。

阿里巴巴不生產一樣產品,但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購物網站;小米那時沒有一間工廠,但做出了中國銷量最好的手機品牌;滴滴打車沒有一輛自己的車,卻成就了中國最大的汽車服務公司。

只有京東,反其道行之。做自營,做倉儲,做物流,做整條供應鏈,為此燒掉了上百億投資。在以“輕資產”為標杆的互聯網企業中,堅持做重資產模式。

要做這樣的決策,沿著這樣的方向堅決地走下去,劉強東對於京東的絕對控制力功不可沒。

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經問劉強東:“你天天在沙漠開車,你不怕死麼?”

劉強東回答他:“方向盤在我手裡啊。”

風險再大,方向盤在手裡,知道往哪開能走出沙漠,似乎劉強東就不會慌。在強大的自信背後,劉強東仍有極其冷靜踏實的一面。就像雷軍曾經說,如果站在風口,連豬都能飛上天。只有劉強東接了一句:飛上天的豬,死得會更快。

對於京東的掌舵者來說,79.5%的表決權,以及“較為極端”的董事會保護條款,也就意味著近乎“絕對”的責任。

然而,人,是會出問題的。

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9月7日晚間,美國《Business Insider》率先報道了“馬雲即將退休”的消息。隨後,紐約時報、彭博、福布斯等媒體紛紛跟進。

馬雲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我退休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一個時代的開始。”並表示願意把更多時間花在慈善教育上。

而根據隨後跟進的彭博社報道,馬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永遠不可能像蓋茨一樣富有,但有一件事我能做得更好,就是早一點退休。比起阿里巴巴的CEO,我可能會更擅長回去做一個教師。”("I think some day, and soon, I'll go back to teaching. This issomething I think I can do much better than being CEO of Alibaba.”)

這些談及退休的言論,被市場認為是馬雲即將從阿里巴巴退休的信號,阿里巴巴股價應聲下跌,盤中一度跌逾3%。

然而,相比外界的軒然大波,阿里巴巴官方和集團內部卻反應較為平淡。阿里公關部在消息傳出後,先後向多家媒體回應:不管是做社會公益還是在阿里巴巴集團,馬雲天天都在做老師,也天天夢想著再去做老師,這對他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想法。

9月8日,阿里巴巴話曾花費20.6億港元全資收購的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報道稱,阿里巴巴發言人表示,馬雲仍然是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並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提供過渡計劃。“退休”的說法並不對,但馬雲的確將於下週一(9月10日)公佈一項傳承計劃,解決企業傳承發展的問題。

一場最少準備10年的漸行漸遠

一直以來,馬雲就是阿里巴巴的活名片。對於公眾來說,似乎二者是相等的。但就像《南華早報》報道中所說的一樣,馬雲這場傳承,最少已經準備了10年之久。

2009年,也是9月10日,阿里著名的18羅漢辭去創始人職位,馬雲宣佈阿里進入合夥人的時代。隨後集團開始在管理團隊內部試運行“合夥人”制度,每年選拔新合夥人加入,至2013年,產生了28位合夥人。

2013年1月15日,淘寶十週年慶典,馬雲宣佈辭去阿里集團CEO一職。那一天他一度哽咽,單膝跪下,跟現場和鏡頭前的所有人說:“拜託大家。”

馬雲2013年辭任阿里巴巴CEO,單膝下跪,一度哽咽


兩個月後,阿里集團董事局任命陸兆禧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兩年後的2015年5月,張勇接任陸兆禧,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第三任CEO。

2016年開始,螞蟻金服也開始了傳承的腳步。井賢棟在2016年10月接任彭蕾的螞蟻金服CEO,又於2018年4月接任了彭蕾的螞蟻金服董事長一職,同時兼任CEO。

在2013年,馬雲宣佈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的時候,他說:我們不一定會關心誰去控制這家公司,但我們關心控制這家公司的人,必須是堅守和傳承阿里巴巴使命文化的合夥人。舊一輩的淡出,與對新一輩的傳承,在阿里巴巴已經進行了很久很久。

阿里巴巴在今年7月27日發佈的2018財年年報中,表示將在2019年對VIE架構進行調整完善,調整的核心內容為減少馬雲和謝世煌的個人控制力,改由阿里巴巴合夥人和高管們集體控制,目的是為規避“關鍵人風險”

這場“蓄謀”十年之久的漸行漸遠背後,是阿里巴巴作為一家企業,在公司治理層面相信“制度”,更甚於相信“人”的遠見卓識,以及未雨綢繆的“風控意識”。

到了週末,東邪馬雲終於放出了一顆重磅炸彈,欲辭去阿里巴巴的董事長職位,一時間互聯網又炸開了。

這幾天的頭條人物一直是劉強東,作為劉強東過去的死對頭馬雲,顯然不願意讓劉強東一個人獨自上頭條。

以前劉強東被馬雲苦苦壓制,馬幫主屢屢奪得互聯網頭條,成為最風光的人物,而劉強東最後劍走偏鋒,靠奶茶妹妹才得以翻身。

這次劉強東出事,馬雲一改過去的常態,沒有落井下石,也沒有出言譏諷,可見競爭是競爭,在關鍵的時候,還是很有氣度的,這一點值得稱讚。

不但有氣度,如果繼續炒作下去,劉強東天天這樣被媒體盯著,還有可能傷及京東。

在這個時候,阿里巴巴和馬雲公佈了重大消息,即將辭任阿里巴巴董事長,迅速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

這樣一來,就成功將劉強東從負面的新聞中解救了出來,大家關注劉強東的視線,就轉移到了馬雲身上了。

別看東邪馬雲和北丐劉強東,平時彼此不服氣,但其實還算惺惺相惜,出事了還是會互相救一下,真的是好基友,一輩子。

就如射鵰英雄傳中,東邪黃藥師和北丐洪七公,在武功上從來都不服對方,你有你的降龍十八掌,我有我的落英繽紛掌,但是關鍵時刻,兩個人還是聯手阻止來自西域外國人西毒歐陽鋒的入侵。

東邪馬雲和北丐劉強東如此相愛相殺,不知道深處南國的南帝馬化騰會不會哭倒在廁所了。

玩笑歸玩笑,其實馬雲這次歸隱,是國外的媒體最先報道的,說馬雲將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的職務。

今天,香港的南華早報也跟進報道了,南華早報是馬雲收購的報紙,因此這個消息不會是假的,否則就是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識馬雲,那就是大烏龍了。

其實,之前就有端倪,馬雲已經辭去了螞蟻金服的法定表人職務,之前還有人問我怎麼回事?我說馬雲可能想歸隱了。

果不其然,到了週末,馬雲不但辭去了螞蟻金服的法定代表人職務,連阿里巴巴董事長職務也一併辭去。

馬雲創造了幾大帝國,一是是淘寶,二是天貓,三是螞蟻金服,四是阿里雲,五是菜鳥物流。

如今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這倒是當年風清揚式的灑脫,畢竟馬雲以前的網名就叫風清揚。

然而風清雲是厭倦了江湖的爭鬥,看透了恩怨情仇,才歸隱江湖的,那馬雲呢?

現在的互聯網競爭非常激烈,而且作為國外上市的公司,被資本年年逼得維持業績高增長,股價高增長。

在如此高壓的工作環境下,任何人都難以承受長期的壓力,可以想象馬雲的壓力,是無比巨大的。

馬雲說後悔成立阿里巴巴,很多人聽後還出言譏諷,段子悔創阿里傑克馬,說的就是馬雲。

實際上,我認為馬雲說的是心裡話,他承受的壓力太大了,瘦弱的身軀,龐大的商業帝國,如狼似虎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嚴厲的監管環境。

儘管馬雲是中國五十年難得一出的商業天才,一個不懂技術,英語教師出身的他,卻能夠將互聯網玩成得如此成就,成為中國的教主,世界的傳奇。

這個人需要多麼的聰明,多大的格局,馬雲格局之大,罕有人匹敵,除了任正非,可能中國還沒有第二個人超過他。

但是,這個時候馬雲辭去阿里巴巴的職位是否合適呢?我個人認為是不合適的,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

一是現在阿里巴巴的股價已經從高位跌了百分之二十多,這個時候曝出馬雲離任,阿里巴巴的股價恐怕會繼續因此下跌。

二是阿里巴巴的標杆和旗幟就是馬雲,除了馬雲外,尚沒有培養出了第二個,馬雲一個人給阿里巴巴帶來多少免費的流量啊,這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三是任何一個優秀的企業,都有自己的靈魂和精神,比如蘋果是喬布斯,微軟是蓋茨,華為是任正非,阿里是馬雲,你能想象華為沒有任正非,阿里沒有馬雲嗎?一旦他們離開,企業的精神和靈魂是否還在?這確實是一個考驗。

不過馬雲可以學習任正非,任正非沒有擔任華為的董事長,更沒有擔任CEO,而是成為了華為的精神領袖,馬雲也可以成為阿里巴巴的精神領袖,繼續為阿里制訂戰略,影響阿里。

去年,馬雲拍了一部電影《功守道》,馬雲在電影中是武林高手,挑戰各大門派,打敗了拳擊、泰拳、相撲、詠春、少林等,登上了武林的最高峰。

然而,亢龍有悔,一旦登上了最高峰,接下來就可能往下了,這個時候的馬雲,心生退意,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成為了一代宗師又如何,成為了最頂尖的高手又如何,電影最後的結局是馬雲被抓進了派出所,這個結局讓人開心一笑,但也同樣蘊含深意。

能讓馬雲低頭的,唯有法律和政府監管,這是電影給我們的啟發,也是馬雲歸隱給我們的思考。

一群人的阿里,一個人的京東

提起阿里巴巴,我們能夠想起“18羅漢”,想起張勇,想起井賢棟,想起很多人……然而提起京東,我們依然只能想起劉強東。

是劉強東不想“放權”麼?

許多媒體,拿出劉強東2016年參加《對話》節目時的一句話,作為劉強東不願放權的證明:如果不能控制這家企業,我寧願把它賣掉。


一群人的阿里,一個人的京東


劉強東接受《對話》節目採訪


但事實是,劉強東說這句話的語境,其實很特殊。

在這場採訪裡,劉強東說京東的物流體系或許會讓京東需要管理上百萬的員工。管人是京東很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不能控制,“寧願把它賣掉”。

換言之,劉強東回答這個問題時,更多的,只是不願看著企業因為員工增加而失控。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果失控的是管理者本身呢?

在2018年這個難熬的秋天之前,劉強東也曾經屢次嘗試放權,卻總是無果而終。

2011年開始,京東陸續引入COO沈皓瑜、CMO藍燁、CHO隆雨等一眾職業經理人。隨後劉強東開始試圖給自己的“減負”,不再“事必躬親”。

2013年,劉強東甚至下決心前往美國“充電”,連當年的6.18大促都沒有現身,接近於徹底放權了一段時間。後續劉強東曾說,在自己去美國充電的這段時間,騰訊曾經集中力量試圖推動騰訊自己的電商,但最終失敗,隨後才終於決定投資京東。

劉強東身上曾經有過“下一個馬雲”的標籤;京東身上,也一直揹負著BAT之外“第四極”的名號。

但在組織架構的搭建,人才梯隊的建設,以及公司治理乃至風控制度方面,劉強東與京東要走的路,顯然還很長。

一群人的阿里,一個人的京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