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身爲共和國長子的東北三省始終振興不起來?

若論資源之豐富,工業之完整,經濟起點之高,全國沒有一個地區可以與東北相比較。但是現在東北的困境確實最為明顯的。近年來,在中國各省GDP增速排名中,最後墊底的都少不了黑吉遼的影子。甚至遼寧還出現了經濟負增長的現象,實屬全國唯一。

為什麼身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三省始終振興不起來?

東北三省GDP增長率

為什麼身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三省始終振興不起來?

東北GDP佔全國比重圖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東北為什麼會衰落?要搞清楚就必須要有宏觀的歷史視野

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際,東北的經濟狀況實在令人震驚:1945年的中國工業總產值中,東北佔85%,臺灣佔10%,而其他地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南京等的所有地方)的總和才佔5%。而到了1949年解放時,全國能通車的鐵路總里程也不過21989公里。東北鐵路長度超過全國鐵路總長度的一半。1945年東北的工業規模甚至超過了同時期的日本本土,成為了亞洲第一。

二戰結束後,東北落入蘇聯軍隊手中,物質遭到了洗劫。然而底子畢竟雄厚,加上地理優勢,優先成為蘇聯援助的重點地區,建國後一度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

為什麼身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三省始終振興不起來?

1949全國鐵路圖

然而,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南方民營企業的崛起,東北的衰落之象就立馬暴露了出來。當年與華盛頓齊名的長春,和巴黎稱為姐妹城的哈爾濱,被稱為東方魯爾區的瀋陽,都在今天淪為了二三線城市。

為什麼身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三省始終振興不起來?

東北破舊的工廠

蘇聯經濟模式看似轟轟烈烈,但其本質卻是必將造成經濟運行的殭屍化。建國後,東北就像蘇聯的影子,

數量在增長,質量卻在下降。現在一提起東北,往往令人想起破敗的重工業,成群的下崗工人。經濟體制的僵化和觀念的保守,共同導致了目前東北的困局。

至今,東北的氣氛依然是計劃經濟籠罩。典型就是國有企業佔比高。東北地區國企資產佔比超過50%,而其他地區平均僅為38%。國企的低效和高虧損率並不鮮見,但在東北地區尤其嚴重。該地區2014年的國企虧損率達32.4%,而其他地區國企的虧損率為26.2%。

我們還可以從“樹立典型”一事來看看東北的思維方式和民眾觀念。東北樹立的英雄典型不少,近些年,東北又捧出一個姓郭,自稱傻子的“先進形象”。這些思維方式無論在香港深圳,更不用說在紐約倫敦,就算是在長三角地區,都是不可想象的(連華西村那麼紅,玩的都是市場經濟和公共資源的混合遊戲)。試想,沉浸在這種思維環境中的官員和民眾,怎麼能充分理解市場經濟的本質和運行內涵?這種思維方式和民眾觀念,估計只有鴨綠江對岸的同志能超過了。

為什麼身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三省始終振興不起來?

郭明義

所以東北振興的關鍵在於改變當地的思維方式和民眾觀念,否則何談振興二字呢?

聲明:我沒有任何質疑王進喜這些英雄的想法,只是說不可以光叫人無私奉獻,卻不給人應得的好處。感覺宣傳方面有一點偏差,已經有點“子貢贖人”的感覺了。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拒絕了國家的補償。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