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湾变租界,青岛被德国殖民,起因竟是俩神父惨死曹州府

曹州牡丹天下知名,名气甚至超过了洛阳。却不知,曹州除了繁花似锦,也有出响马的传统,它地处四省交界、民风彪悍,梁山好汉、黄巢起义都是从这里发家。作为清朝末年的义和团之乱(也称为"拳乱"),以及胶州湾的沦陷,起因也是曹州当地一起民教骚乱,史称"曹州教案"。

山东』胶州湾变租界,青岛被德国殖民,起因竟是俩神父惨死曹州府

巨野“曹州教案”遗址

清朝后期,西方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内地开始传教活动,当时山东曹州府巨野县的磨盘张庄,有一个德国人开办的天主教堂。就在1897年11月1日夜间(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七),教堂的教民和当地巨野的居民发生了恶性冲突,引发村民的骚乱。当夜,有暴民二十余人冲入教堂,对教堂进行打砸破坏,并打死了两位临时"挂单"神父。

据说,当天有德国传教士能方济和韩理,来到巨野教堂找神父薛田资,三人相见甚欢,天色已晚,神父薛田资就留宿他们两位,不想当天夜里竟发生骚乱。

当地村民闯入教堂,他们的目标其实是薛神父,却因为两位挂单神父睡在薛田资卧室,无形中替人受过。骚乱过后,神父薛田资查看现场,见到室内一片血迹,神父能方济已死,神父韩理尚有余息,但已无救,薛田资给韩理做了祷告,之后不久韩理也命归上帝。

次日初八,巨野知县许廷瑞闻报大惊,当日上午即前往勘验,现场一片狼藉,验尸发现,神父能方济身上负伤十余处,头颅破裂,胸部贯穿。神父韩理尸身九处伤,腹部捅烂,十个手指全部割断。

山东』胶州湾变租界,青岛被德国殖民,起因竟是俩神父惨死曹州府

时任山东巡抚李秉衡

一下子死了两个洋人,许廷瑞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敢耽搁,迅速安排人将消息送出,由于距电报局路途遥远,消息次日才发送至山东巡抚李秉衡处,李秉衡处理过大量的民教纠纷,仅1895年,就办理了泰安、新泰、兖州和兰山等处教案,他认为民教纠纷,多是因为教会欺压民众、积怨太深的结果,建议朝廷对这种案件,应当由己方官员秉公处置,教会不能干预和影响案件办理,并将电文一并发送朝廷。

谁知电文到了朝廷,恰逢慈禧太后的寿诞,根据《德人占据胶州湾纪略》的记载,"是日为太皇后寿诞花衣之期,廷臣授意各官禁勿以此凶变入告,欲俟庆典事毕而后上闻",按照清廷惯例,军机大臣们怕惊扰了慈禧老佛爷的好心情,就把这件重要的外交事件押后,想放到庆典过后再上报,等候太后拿出处理意见,然后才转发总理事务衙门。

因此,总理事务衙门没有及时接到山东巡抚电文,却在"曹州教案"发生之后的第六天,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1897年11月7日),突然接到来自德国公使的照会电报,"始知"此事。消息的"迟延之罪",显然不能算到慈禧太后和军机处身上,最后山东巡抚李秉衡背了这个黑锅。朝廷震怒之下,责令山东半个月的期限办理此案,并安排"派臬司毓贤和兖沂曹济道锡良驰往巨野督办"。

巨大的压力之下,巨野知县许廷瑞等地方官员迅速行动起来,二十一日便捉拿涉案人员五十余人,最终查明"七人有罪",将两人斩立决,五人判处无期,而整个案件牵连的人员更是达到了千人以上,手段之雷霆,不可谓不迅速。

山东』胶州湾变租界,青岛被德国殖民,起因竟是俩神父惨死曹州府

教堂神父薛田资

面对这个结果,神父薛田资却不以为然,他向当地官员提出抗议,控告地方滥杀无辜、屈打成招,在回忆录中,他写道,"中国官僚将人命看得一文不值,抓了无罪的人严刑拷打。杀害两个神甫的真正凶手尽人皆知,但却一直逍遥法外。抓了7个所谓证据确凿的人,也砍了两个人的头,但他们都是无罪的。"并向地方提交了一份14人名单,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凶手。

而知县许廷瑞却认为,这些乱民已经供认罪行,按律可以结案,无需纠结什么事实真相。面对神父薛田资的抗议,许廷瑞并不以为然,说只有皇上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行。

无论是薛神父的质疑,还是许知县的抗辩,孰真孰假已不重要,这件严重的外交事件似乎已经可以告一段落。

但是,作为“受害方”的德国,却没有放弃这个机会,它对美丽的胶州湾早就垂涎三尺。就在驻华公使海靖照会清廷的同一天,即1897年11月7日,德国就悍然出兵山东,并于11月14日强行登陆,占领了胶澳(胶州湾的青岛),此时清廷还在焦头烂额的处理此事,闻讯后,竟下令朝廷驻军不得抵抗。面对清廷“不得擅起兵端”的严令,德国更加肆无忌惮。

德军成功登陆后,驻华公使海靖便开始向清廷施压,提出无理要求。弱国无外交,经过几番交涉,1898年3月6日,清政府终于做出让步,谈判代表李鸿章、翁同龢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在北京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为曹州教案画上句号。

山东』胶州湾变租界,青岛被德国殖民,起因竟是俩神父惨死曹州府

胶澳租界条约

事件平息之后,山东巡抚李秉衡被追责撤职,其他被处理的官员多达四十余人。此外德国不仅获赔22万两白银,用来建造济宁等地三座教堂,更取得了胶州湾99年租期、铁路修筑权以及采矿权。从此胶澳落入外国人手中。

此教案之后,山东教民冲突更加严重,冠县飞地梨园屯(今邢台市威县)村民与教堂再次发生冲突,当地梅花拳师赵三多受邀应援,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成立地方组织,各地响应纷纷坐大。新任山东最高行政长官毓贤认为“民心可用”,基于“扶清灭洋”的思路,把各地的义和拳、大刀会等组织整编起来,统一编成“义和团”与洋人作战,从此,义和团的存在获得官方许可,走上了中国历史舞台,并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除了山东教案,在天津、扬州等地,也爆发了严重的教案事件。为什么清代后期的教民冲突如此严重?最初,清朝历代皇帝对传教士保持高度警惕,国内异教传播是严厉禁止的。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才取得了内地传教的权利。

山东』胶州湾变租界,青岛被德国殖民,起因竟是俩神父惨死曹州府

其实,一部分传教士,是带着真诚的信仰来到中国的,他们饱含"爱心和诚意",这些有良心的教徒,在传播教义的同时,也进行启蒙教育、传播知识、扶危济困等慈善活动(当然信守他们的教令教义是前提条件),他们希望借助于"上帝的力量",帮助中国进步和发展。比如汤若望、郎世宁之流。

另一部分传教士,却充满"私欲和杂念",他们与地方豪强劣绅、贪官污吏相互勾结,从中牟利,许多神父豪夺聚富、娶妻养妾,排场权力甚至凌驾于当地官员之上。据《光绪朝东华录》记载,有些教堂擅自强行收税,如"山东邹县西南乡教堂教士向商贾收税,苛刻异常";有些教堂则吸纳地方豪绅地主入教,据《西巡大事本末记》载,山东"清平县境内有左、王两族最盛,……而又崇天主教,每借势挟制官长,欺压乡里"。

当地居民维护自身的利益,与教堂教会对地方的压榨和掠夺,逐渐成为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时间既久,积怨越深,爆发教案事件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来自“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原创文章)

相关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