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垂直起降戰機嗎?

新生139241706


就目前來看,中國還沒有垂直起降功能的戰鬥機,早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中國空軍就提出了有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需求,並且也考慮了仿製類似於英國的“鷂”式的國產垂直起降戰鬥的方案,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不得而終。而且如果中國軍隊需要研製設計垂直起降的戰鬥機,那相關配套的兩棲攻擊艦的建造也是會有一定消息在網上傳開的,目前還未收到相關的消息。

早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軍事強國紛紛研製了一種新型的航空起降方式與技術,垂直起降戰鬥機,垂直起降的戰鬥機的優勢也非常明顯,這樣的戰鬥機不需要跑道,不用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陸,對跑道條件要求極低,能在前沿和攻擊艦上部署,而且速度和機動性大大超過直升機。

全世界比較有名且在其軍中服役的,目前主要有英國的“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這款垂直戰鬥機可以說是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鼻祖,該機是單座單發戰鬥機,在其機身周圍安裝了特意設計的4個可旋轉0°-98.5°的噴氣口,提供垂直起落,過渡飛行和常規飛行所需的動升力和推力,機翼翼尖,尾部和頭部有噴氣反作用噴嘴,用於控制飛機的姿態和改善失速性能。“鷂”式戰鬥機具有非常好的中低空加速性,空中機動靈活,在戰時戰機可分散配置,可隨同戰線迅速轉移等特點,雖然是垂直結構的戰鬥機,“鷂”式質量也不重,最大起飛重量在其14061千克,最高時速1085公里,作戰半徑1100公里,可攜帶導彈、炸彈、火箭和機炮等多種武器。該機還是美國還未裝備自行研製F-35B戰鬥機之前的,標配戰鬥機,伴隨著美國海軍陸戰隊久經沙場。

還有前蘇聯這個軍事強國,也由雅科夫列夫實驗設計局研製設計了兩款垂直戰鬥機,雅克-38和雅克-41,但這款垂直戰鬥機,也因為其蘇聯海軍的要求指標定的過於太高,加之當時蘇聯的航空業對於戰鬥機垂直技術掌握的並不牢靠,水平也不高儲備技術也很少,導致了兩款戰鬥機研製完成後,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與問題,也使得這兩款垂直戰鬥機不是早早退役,就是因其蘇聯解體而徹底夭折。

還有就是美國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設計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五代全隱身化的垂直起降戰鬥機,F-35B型。該機型擁有比三代機更優越的機動性,和隱身能力。其航電設備與電子設備,更是比美軍的F-22更現代化和先進,具有很強的實際作戰能力。


航空君


我國現階段是沒有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

截至目前,世界上僅有四款垂直短距起降戰機,分別是英國的鷂式戰機、美國F35B、蘇聯的雅克38和雅克141,如今只有F35B屬於新式的垂直短距起降戰機,而其他的幾款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中,鷂式戰機和雅克38都過於老舊,在如今難以適用。雅克141則由於生不逢時,沒有投入生產和服役使用。

而垂直短距起降戰機這種戰機由於研發難度高,同時由於應用範圍小、作戰性能不如常規固定翼戰機,所以很多國家並沒有發展這種戰機。而像中國,由於現實需要的原因,短時間內並不會研發垂直短距起降戰機。

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主要適用於裝備輕型航母、兩棲攻擊艦,以及在起降條件較差的機場使用,因此適用範圍很小。而對於中國空軍來說,現役的大量殲10、殲11、殲16以及殲20等戰機已經足夠使用了,並不需要垂直短距起降戰機。而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其需要的是大中型航空母艦,而這種級別的航母使用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簡直就是浪費。至於兩棲攻擊艦,其搭載有武裝直升機等用於攻擊就已經足夠,爭奪制空權等任務完全可以交給海軍艦載航空兵或者空軍負責,因此對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需求不大。


僱傭兵


沒有。

網絡上曾流傳的所謂“殲-18”戰鬥機

雖然在2011年網絡上曾就所謂“殲-18”垂直起降戰鬥機相關消息引起廣泛討論,但由於消息來源可信度無法確定,這型戰鬥機的真實性其實相當存疑。若是說我國是否進行過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究及討論,那答案是肯定的,畢竟這種武器裝備早在上世紀50年代各國就已經開始進行相關研究,如英國的Short SC.1技術驗證機,其在1957年4月2日就進行了首飛,到1971年退役,可以說是為垂直起降技術進行了相當多的技術積累。

F-35B型戰鬥機

另外,垂直起降戰鬥機雖在起降空間上擁有絕對優勢,但其在採用垂直起降技術後,對其它方面也影響十分嚴重。以美軍F-35系列戰鬥機為例,其垂直起降的B型體積和A型相似,但為垂直起降技術卻犧牲了相當於A型1/3的燃料空間,其內油作戰半徑僅有935公里(A型為1239公);另在空重上B型較A型則多出約1.5噸,最大起飛重量減少約4噸。

“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當然,由於F-35B型戰鬥機較之前的“鷂”式戰鬥機綜合性能提升明顯,且屬於第五代戰鬥機,在和當前以四代機為主的艦載機對抗過程中,擁有絕對的“隱身”優勢,因此,F-35B型戰鬥機也成為無力承擔彈射器航母國家的艦載機首選。不過,對真正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而言,F-35B顯然是無法滿足使用的,其在美軍中也主要是和兩棲攻擊艦搭配使用,為海軍陸戰隊使用。


鼎盛軍事


先說結論,沒有,而且在可預見的以後也大概率不會有。

其實垂直起降的準確定義並不是垂直起飛-降落,而應該是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由於垂直起飛會導致戰機發動機耗油率高的嚇人,飛起來以後基本上也就能在機場周邊遛個彎就得下來(以英軍比較著名的鷂GR.3而言,使用垂直起飛-垂直降落模式下可用作戰半徑不到100公里,美軍經過深度改進的AV-8B在此種作戰模式下可用作戰半徑也不過200公里多些),因此戰術使用中一般採取的是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模式,也就是傳說中的Stovl模式。

Stovl模式說到底,還是來自於冷戰時期西方各主要軍事強國的腦洞。面對蘇聯前線航空兵鋪天蓋地的轟炸機與強擊機對北約一線戰役地域機場的持續壓制,以及隨時可能遭到的戰術核武器糊臉待遇,怎樣最大限度地保存自身的力量,提高戰鬥機部隊的生存力成為北約盟國亟待解決的難題。Stovl模式的飛機就是為此提出的解決方案之一,它指望能夠通過短距起飛的方式減少對於機場跑道的依賴,通過較高的可靠性與較好的維護性,能夠分散部署在高速公路甚至普通水泥硬化地坪上,以減弱蘇軍第一波攻勢造成的損失。

Stovl模式的飛機在服役之初作為一型非常規的裝備確實出了一陣風頭,但是其很快就暴露出了作戰半徑小、機動性不如常規戰鬥機、維護困難可靠性差等弱點,不僅沒成為北約國家空軍的主力,反而在幾個歐洲國家諸如英國、俄羅斯都成為了曇花一現的裝備:英國鼎盛時期部署了數十個中隊的“鷂”GR.3與GR.4,但是早已全部退出現役;蘇軍鼎盛時期只部署了百餘架的雅克-38,也已全部退役。而且這兩個國家都沒有短距起降飛機的後繼型號出現。

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唯一一型還在使用的Stovl將只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這跟垂直起降飛機的性能與其說有很大關係,倒不如說跟美海軍陸戰隊作為美軍的第四軍種堅持要求的獨立性關係更大——陸戰隊一定要在兩棲攻擊艦上部署固定翼飛機,除了F-35B沒有別的辦法;而打算購買F-35B的英國海軍與日本海自也是在無力供養或無法制造固定翼常規艦載機的情況下才不得已買了F-35B。總的來看,F-35B為了獲取Stovl功能,空重相比較常規型號增加了1.4噸,最大起飛重量減少了2.6噸,最大彈艙可用載荷也從2000lb減少到了1000lb,性能的縮水是相當喜人的。而我國海軍與空軍從中長期的建軍計劃來看,並沒有給短距起飛-垂直起降飛機這種侷限性較大的機種留下位置——我國的海軍航空兵固定翼飛機未來一定是運作在常規動力與核動力巨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航空兵。因此,我國目前沒有垂直起降戰機,未來也大概率不會有了。

以上,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如果贊同我的回答,也歡迎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及時收到更多回答。


軍武次位面


任何一個有點道行的軍迷都知道,我國並沒有可以垂直起降的戰機,網絡上一直流傳著我國的殲18會是一款垂直起降的戰機,先不管這個是不是真的,以現在來看,我國的空軍海軍都沒有配備這種類型的戰機,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國的軍事實力差,就目前來看,垂直起降的戰機世界上一共也就只有三種型號在服役,它們便是英國的“鷂”式戰機和前蘇聯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的雅克-38戰機以及美國的F-35B戰機。

垂直起降戰鬥機是指單純利用垂直起降技術的一款不需要滑翔起飛的戰鬥機,它並不需要助跑來進行起飛和著落,因此對於機場跑道的要求極低,在很多外國軍事題材的電影中經常會見到這種垂直起降的飛機,電影中採用的就是美國的F-25B戰機的原型,垂直起降可以使戰機能夠快速反應,進行靈活調整。

在馬島戰爭中,英國的“鷂”式戰機擊落阿根廷戰機高達21架,自己卻毫髮未損,這種優秀的表現使得很多國家眼饞,其實我國在上世紀就曾經研製過,但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當時的活動名稱有說是叫“四號任務”。

對於垂直起降戰鬥機並不是只有好的地方,其實也有很多不夠好的地方,首先是油耗大,這樣引發的就是續航能力差,緊接著就是戰鬥半徑小。再有就是事故率比較高,在戰鬥中確實有很大優勢,能夠上下左右移動,甚至可以翻滾、後退等,但是它的起飛和著落不僅是他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極高的事故率使得不少國家望而卻步。不僅研發成本高,製造成本也是高的離譜。


利刃軍事


垂直起降戰鬥機算是一個最近在軍迷中很火的討論對象,但是說到底,垂直起降戰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先不說蘇聯雅克38以及雅克141這兩個稍微有些冷門的戰機,英國在馬島海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鷂式戰鬥機以及美國現在最新的F35B戰鬥機都是垂直起降戰鬥機,那麼中國有沒有類似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呢?

垂直起降戰鬥機,英文縮寫為STOVL,這種戰鬥機的好處就是能在狹小地區起降,大大降低了傳統飛機對於機場的依賴性,而在經過一定改裝之後,這樣的飛機也可以在航母、兩棲攻擊艦這樣稍大的艦艇上起降。短距離起降能力其實是非常受到各國重視的,甚至在F22猛禽的研發初期,對於其短距離起降能力的要求甚至派在她現在引以為傲的態勢感知能力之前。而原因何在呢?未來戰爭中,空軍的作用是無可代替的,而消滅敵方空中力量最為高效省事的做法就是將其殲滅在地面上,所以機場,會在戰爭中受到重點照顧,那麼短距離起降能力可以使飛機對於跑道的要求大大降低,顯著提升反應速度,所以受到一些國家的青睞。

中國對於STOVL戰機的關注很早就開始了,早在60年代初,中國就有在殲6上安裝4個升力風扇使其可以能夠垂直起降的方案構想,而像這樣的項目專題如果單單從時間來看,甚至比美國都早。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這個方案最終只停留在構想階段。而從實際使用價值來說,不管是鷂式還是蘇聯弄出來的雅克38/141系列,其性能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的,不管是巡航速度還是所能攜帶的機載設備、武器都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節奏,所以中國也不需要類似鷂式這樣的戰機,而唯一的例外是美國的F35B。

F35B的出現使得STOVL戰機能夠登堂入室,成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高性能短垂戰機,這也才是中國未來STOVL戰機的發展方向。


軍事新觀察


答案只有一個:現在還沒有,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官方的消息能夠證明“我們正在研製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曾經紅遍網絡的“殲18短距/垂直起降戰機”,不過就是網友的推測、臆想出來的東西,還沒有任何官方的消息能夠證明殲18的存在。


短距/垂直起降戰機F-35

垂直起降戰機,全稱應該叫“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這種戰鬥機倒是可以做到垂直起飛、垂直降落,但是垂直起飛對戰鬥機的載重有極大的限制,並且耗油量極高,大大限制了戰鬥機的滯空時間、作戰半徑、打擊能力等,沒有太大的實戰意義。現實中,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採用的就是“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模式。據說美軍的AV—8B採用真正的“垂直起降”模式,作戰半徑只有200多公里——“腿太短”。


對於是否研製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這個問題,網上始終都存有爭議:支持者拿美國說事,很多人認為美軍裝備的就是對的,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實際上,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並不多,比如說美國的F35、引進英國“鷂式”戰鬥機改進而來的AV—8B,英國的“鷂式”,都是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還有前蘇聯時期的“雅克”38、“雅克141”(未服役)等。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上

垂直起降技術始於英國,目前美國的垂直起降技術處於全球領先的水平,已經超過了英國,是最先進的,沒有之一。是否研製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主要還得看是否有這個戰略需求。兩棲攻擊艦也可以搭載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前提是在兩棲攻擊艦的設計上就需要考慮到這一要求(比如說美國的兩棲攻擊艦),或者是經過後期的改進(比如日本的出雲號,想要搭載F35B就需要改進)。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上的F35B

美國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F35B,並被部署到了日本。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F35B也成了很多人豔羨的裝備,甚至是成了不可戰勝的“神話”。F35B雖然與F35A、F35C同屬F35,但是其戰鬥力卻比不上它的兄弟。為了達到美海軍陸戰隊“短距起降”這一要求,F35B做了很多改動,與F35A相比:空重增加了1.4噸,最大起飛重量還少了2.6噸,彈艙載荷更是減少了一半等。帶來的結果就是:載油量降低了——作戰半徑減少;載彈量減少了,戰鬥力下降……
英國鷂式戰鬥機


F35B是目前全球的唯一一款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英國的“鷂式”、俄羅斯的“雅克”,基本上全都退役了。除了F35B,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國家在製造、研發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英國、俄羅斯都沒有後續發展計劃,連對其改進、升級的計劃都沒有。換句話說就是,除了美海軍陸戰隊、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個需求,也沒有國家看好它。

前蘇聯生產的雅克38

美國裝備了F35B,那就是正確的發展方向嗎?只怕是未必,比如DDG—1000,還不是走錯了路,讓美國海軍給砍了?未來,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能走多遠?還是個未知數。美國有F35B,我們就得有殲18?這都是什麼理論。要知道美軍陸戰隊的F35B,在性能上遠遠差於海軍型的F35C,美軍裝備F35B是美海軍陸戰隊的需要,也是美國總統的需要,而不是戰場上的需要。
網友想象中的殲18,不過就是為了吸引眼球,搞出來的東西


儒道之主


有這個計劃,而且正在研製當中,在不遠的將來會隨著075兩棲攻擊艦的出現一起出現的。

圖為我國早起利用殲6平臺改造垂直起降戰鬥機的一個方案,具體計劃和方案詳細都制定出來了,模型也出來了,不過最後沒有實施。


垂直起降戰鬥機並不是只有垂直起降一種模式,他還可以採用短距離滑跑起飛和滑跑降落的方式,這樣他就可以多攜帶一些燃油和武器,擴大載重和作戰半徑,畢竟純粹的垂直拔起來油耗太大。垂直起降戰鬥機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科技,在上個世紀就同時出現了4種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比如德國沒有結果的型號,英國的海鷂,蘇聯的雅克38和雅克41等。

圖為我國媒體制作的殲18設想圖。


我國也大量開過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研發計劃,過去利用老舊的殲6搞過一個方案,後來沒有實施,類似於蘇聯早期的雅克36,雅克36一開始也是機頭進氣,還在機頭部分伸出去一根長長的排氣管,用來平衡機頭的重量。後來我國還搞過一個殲18戰鬥機項目,不過後來沒有了音訊,可能是得等到兩棲攻擊艦先服役,有了載機平臺才造出來搞測試吧。但是不論如何,我國是有過論證和研究的,就差付諸實施了。殲18可就先進許多了,他可以看做是我國的F35B,屬於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作戰能力和過去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不可同日而語了。


圖為殲18戰鬥機想像圖。


海鷂戰鬥機已經退役,其他世界各國的海鷂戰鬥機逐漸就要面臨無法維修和零件短缺,也需要退役了,俄羅斯的雅克38和雅克41早就荒廢了,今後世界各國唯一能夠買到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怕是隻有F35B了,這種經典的,誕生於冷戰特殊時期的機種面臨著絕跡的危險,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載重和作戰半徑比普通戰機小太多,而且他們的研發難度和價格偏高。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來看,這種戰鬥機只要還有需求,就一定還會有人研發,絕不止美國一家,所以需求、資金、技術,只要全部滿足,就能產生結果,世界的眼睛都在看著東方,因為我們有需求,我們有技術,我們更有資金。

海鷂戰鬥機已經退役了。


所以我們一定能夠研發出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只需要拭目以待。


海事先鋒


近期,關於垂直起降戰鬥機F-35B部署在我國周邊的消息很多。先是美國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搭載的F-35B正式部署,然後是日本方面決定要在其“出雲”級直升機母艦上部署F-35B,使其成為一艘實實在在的航母;最後是臺灣方面與美國就購買F-35B的事兒勾勾搭搭。一時之間F-35B成了廣大軍迷非常關注的機型,同時也掀起了我國發展垂直起降戰機的討論。

目前我國尚無研製垂直起降戰機的消息,但是我國有必要開始就垂直起降戰機的各項關鍵技術進行預研。

網上流傳的我國垂直起降戰鬥機效果圖,被煞有介事的軍迷成為殲18.但是目前這個殲18還是停留在軍迷的期待中。

實際我國很早就開展垂直起降戰機的研究。在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就在殲6的基礎上構想過一款垂直起降戰機,代號四號工程。其主要特點就是在殲6機身上加裝4個升力風扇。

因為技術路線重大失誤以及我國當時薄弱的航空工業基礎,四號任務後來在概念階段就下馬了。

改革開放後,我國跟西方國家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在軍事合作方面有一些接觸。其中我國與英國就“鷂”式的引進有過深入溝通。後來因為價格的原因沒談攏,“鷂”式來華之路也就沒有了下文。

北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用寶貴的拉-9換來的。這也是“鷂”式飛機跟中國唯一的緣分了。

垂直起降戰機是一種有著重要戰術意義的飛機,這種飛機可以有限擺脫對機場的依賴,而機場在戰時敵方攻擊的重點。除此之外,垂直起降戰機的另一個用處是作為艦載機,可以使航空母艦不需要彈射和阻攔裝置,使得航母體積減小,造價降低,裝備和使用航母的門檻也就降低。目前來看垂直起降戰機主要是作為艦載機使用。目前中國的航母方案已經選擇了美國海軍的重型、大甲板、彈射起飛和阻攔降落的方案,配合數量大、種類齊全的航母艦載機艦隊,戰鬥力最高。因此垂直起降戰機不會是航母艦載機的選擇。

但是,目前正在擴編的中國海軍陸戰隊或許對垂直起降戰機有需求。中國的海軍陸戰隊目前處於擴編之中,預計會從3個旅擴編為6個旅。除了承擔登陸臺灣這個最重要的任務外,未來也會是維護我國海外利益的最趁手的軍事力量,擁有自己的空中支援力量也有合理性。傳說中的075兩棲攻擊艦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因此搭配一款類似於F-35B的垂直起降四代機也是有條件的。

據說075已經開工,出了垂直起降戰機,我們還缺海上種馬那樣的重型直升機。

但是這個事兒應該不會很快實現,一來我國對外軍事幹預的可能性在近期還是較低,需求不是那麼迫切。最重要的是,海軍目前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航母、海四、艦載預警機、反潛機、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055型驅逐艦,每一項都是幾百億乃至數千億的大項目,像垂直起降戰機這樣的不是急需的項目近期上馬的可能性較小,但是有很大的概率目前已開始預研。第二、我國在垂直起降方面的技術儲備很少,垂直起降所需的推比10以上的發動機及配套升力風扇、矢量噴口技術等都得需要5-10年的發展時間。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感覺不需要,咱們有這麼多優秀的戲子,和快樂家族,本山傳媒,比這些飛機強多了,我們有顏值值8000萬的戲子,瞪眼神功可斬航母,更有甚者去做頭髮了的時候就能對對方總統做到斬首行動,更能用摸臀神功和一指禪對敵人進行毀滅性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