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版殲31即將下線能取代殲10嗎僅有1性能劣勢?

溪尾


殲31作為我國繼殲20之後成功實現首飛的第二款隱身戰機,殲31的出現也意味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同時研發兩款隱身戰機的國家。從首飛時間上來說,比殲31早飛一年的殲20早已經在去年開始批量裝備部隊,而殲31也因為其一開始瞄準外貿市場再加其屬於沈飛自研項目的屬性,其研發進度一直很慢,特別是在氣動佈局重大改進後的2.0版本首飛後,這幾年實際見到殲31試飛的新聞已經很少了。但是進入今年下半年後,有傳言沈飛已經實現了殲31的2.0版本的試飛定型工作,並且定型後的殲31首架機型即將下線,那麼未來殲31有可能裝備我國軍隊替代現有的殲10、殲11這些非隱身戰機嗎?

首次以殲31這種雙發中型機的定位去取代殲11這種雙發重型機根本就是瞎掰,畢竟殲20的存在就是為了替代這些殲11這類雙發重型戰機的,所以從替代目標來看,未來殲31最有可能替代的機型也就只有單發的殲10戰機了。

首先從殲31相比殲10的優勢來說,其隱身雙發中型戰機的身份之下,所擁有的超視距空戰、制空權、載彈量、作戰半徑這些都不是殲10這種單發戰機能夠媲美的,畢竟殲31的最大起飛重量相比現如今的殲10C也是上漲了一半多的,所以在這種更大體型和重量的優勢下,殲31要擁有比殲10更大的機身內部空間,那麼在機載設備的種類、內部油箱的燃油量、內置彈艙的空間、載彈量等方面都是全面碾壓殲10這種單發非隱身戰機的。

但是殲31相比殲10在本質上還是有一項先天不足的,我們知道殲10採用的鴨式氣動佈局最大的優勢就是其超機動飛行能力,這在空中格鬥作戰中可是直接關乎生死的;而殲31本身還是屬於常規氣動佈局,所以從兩款戰機自身的氣動佈局來說,殲31是不如殲10先進的,除非後期的殲31裝備的發動機具備能夠提升戰機超機動飛行能力的矢量推力技術。

其次殲10採用的是殲11這類重型雙發戰機採用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都在十幾噸,按照發動機加力推力13噸計算的話,以殲10C戰機標準起飛重量(空重、燃油和導彈)13噸計算,其推重比也達到了1;而殲31雖然採用的是雙發配置,但是其採用的卻是加力推力不超過10噸的中等推力發動機,以殲31採用的兩臺發動機加力推力合計20噸計算的話,由於雙發的殲31在自身空重上比較吃虧,那麼算上燃油和導彈重量,其推重比也基本在1左右,但是大推力發動機的優勢可不是兩臺中等推力發動機就能媲美的。

再一個是後勤維護保障體系建設上,殲10採用的發動機和殲11、殲15、殲16、殲20早期這些戰機是相同的,所以對於後勤保障體系來說,在發動機這塊只需要建立一套保障體系即可。也等於可以這樣說,只要雙發的殲11這些重型戰機不退役,那麼殲10退役的可能性也不大,那麼殲31想要取代殲10的可能性同樣不會大,畢竟單一取代殲10會增加後勤維護保障壓力,繼而對全軍作戰形成不好的影響。

其次從裝備的部隊來說,現階段空軍已經批量裝備殲20重型隱身戰機了,所以基於成本考慮是不會同時再裝備殲31隱身戰機的,那麼殲31就只能將目光瞅準海軍了,但是海軍不管是岸基航空兵部隊還是艦載機部隊裝備的都是雙發重型戰機,畢竟這類戰機在載彈量、作戰半徑等方面是有優勢的,所以就算是這兩年改進後的殲31重大升級的2.0版本能夠定型下線,快速列裝部隊的可能性並不大,那麼留給沈飛就只有出口一條路可以選擇了。

從出口市場需求來說,現階段全球範圍內也就只有F35這一款隱身戰機,但是美國在F35出口上有很多限制條件,而且F35隱身戰機出口單價都超過了1億美元大關,所以對於那些想要裝備隱身戰機又不缺錢、但是不可能裝備f35的國家來說,選擇殲31就成為了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同時對於那些沒錢也想要裝備隱身戰機的國家而言,性價比十足的殲31雖然採購單價相比過去的非隱身戰機漲價不少,但是也帶來了更高的作戰實力,所以單純的從外貿出口市場需求來看,殲31的出口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有人說殲31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我國第二款艦載機,畢竟現階段美海軍都開始批量裝備F35C艦載機了,所以對於我國而言也要加快隱身艦載機的研製工作,再一個殲20受限於鴨式氣動佈局下采用的三角翼並不合適航母起降,所以殲20想要上艦的難度不小。而常規氣動佈局、又天生前起落架雙輪的殲31就更適合上艦了。但是現階段談殲31上艦還有點早,首先現階段我國航母數量比較少,又沒有裝備更為先進的彈射型航母,所以海軍對於新一代艦載機的需求並沒有那麼急迫。但是對於殲31的研製廠家沈飛而言,儘早為殲31找到買家是直接關乎沈飛未來發展的關鍵,畢竟成飛依靠殲20已經填滿了未來的戰機生產線,而沈飛雖然也在大量生產殲16戰機,但是這款非隱身戰機生產線持續時間不會太長,所以等殲31定型下線後,沈飛很可能在國家上為其找到合適的買家。一旦殲31成功出口,未來其上艦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畢竟按照我國武器裝備慣例,基本出口的武器不會再繼續裝備我軍。

不過未來的天下終究是隱身戰機的天下,而殲10這類非隱身戰機繼續稱霸天空的時間也不會太久,那麼在隱身時代全面到來之前,如果我國沒有為殲10研發出隱身替代型號,那麼說不定殲31還有機會再以3.0重大升級改進版本上艦或者作為殲20的低配搭檔使用。


魑魅涅磐


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對FC31念念不忘。在殲二十有升力係數2.0以上優勢的條件下,海軍和空軍憑什麼看上升力系數只有1.5的FC31?替代殲十更是搞笑,那麼貴能替換多少架?還不如殲二十配殲十,要數量有數量,要質量有質量。

用殲二十,憑藉高升力系數,大動力,完全能達成碾壓F35的升力,航程,動力,高速等優勢。這麼多優勢,有無數戰略戰術可以發揮,能碾壓周邊所有F35條件下,不選殲二十,卻對被F35碾壓FC31念念不忘,這是什麼想法?未得到的永遠在騷動?

考慮到海軍急切需求大升力長航程隱身戰機,升力係數只有1.5的FC31也不適合改上艦,改艦載必然加重,動力重量比進一步惡化,升力還更差。載油載彈都不行,超級小短腿,對比F35完全沒有優勢,這麼垃圾的飛機海軍不可能看得上。

當然,隱身機數量不夠是個問題,不管陸上還是海上。所以,用升力係數同樣2.0以上,和殲二十佈局相同,高功率同款單發的低配版本搞定。有這樣的升力係數,發動機功率只要與F35相近,就能在速度機動性能上碾壓F35。這樣高低搭配上航母,有殲二十的一擊千里突襲,有單發低配殲二十建牆,F35表示很絕望,陸上海上,哪一個都惹不起。

它可能還需要幾年等峨嵋高功率版才能出現。期待那一天到來,FC31還是去跑外賣吧。



躍馬山河


目前還只能叫鶻鷹,而不能叫殲31,畢竟國家沒有正式立項。

鶻鷹是一種中型四代戰鬥機,根據中航工業發佈的數據看,這是一種瞄準F35,為壓制F35而研製的隱身戰鬥機。空重級別是12.5噸,最大起飛重量28噸,最大速度1.8馬赫,作戰半徑1200公里。彈艙內可攜帶4枚500公斤炸彈或6枚空空導彈。鶻鷹與F35氣動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都採用正常式佈局,外傾雙垂尾,蚌殼式機身,都是出於近似的隱身考慮。而氣動上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鶻鷹的機身更為修長,明顯更重視降低激波阻力以提升超音速升阻比。因此,鶻鷹在隱身空戰中會更強調超音速方面的優勢。

殲10是第一種國內自主設計的第三代戰鬥機,氣動上採用了鴨翼、三角翼結合腹部進氣的佈局,可以看出比較強調近距格鬥中的大迎角機動性和瞬時盤旋能力。劣勢是航程短載彈量偏低,內油航程1650公里,其機翼的攜彈佈局設計不好,常見構型為攜彈2枚中距彈,2枚近距彈。它與蘇27/殲11系列殲擊機共同成為當前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但這兩種戰鬥機都不是隱身戰鬥機,即便不惜成本地修改氣動外形也只能成為半隱身戰鬥機,在未來強調隱身作用的強國間空戰中將處於明顯劣勢。因此,殲10和殲11都處於可以繼續升級但已經不會引領空軍戰鬥機未來發展方向的狀態。

儘管鶻鷹在空戰能力上比殲10強出一個數量級,但第四代戰鬥機的價格高昂,未來批量生產的鶻鷹不會立即替代殲10,而是替代殲7系列。實際上空軍這些年大量保留殲7也有保持機群規模、便於迅速換裝新機的考慮。屆時,鶻鷹會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擔任中國空軍奪取制空權、開戰首輪突襲的主力。至於一些認為鶻鷹及後繼型不可能入役中國空軍的觀點,多少是對隱身空戰的要求、現代戰鬥機的生產維護成本、整體國力等重要因素缺乏深入瞭解才會產生。


asiavikin


殲31是我國第二種第四代戰鬥機,相對於殲20,它的配置稍微有點低,中型機,又是沈飛自費研製的,所以它要想獲得軍方認可是有一定難度的。殲20是國家的戰略項目,資金技術投入很大,所以殲20的進度很快,已經開始量產,同為四代機的殲31就顯得有些靜默了。


殲31的定位是一種中型空優戰機,它的任務類型和殲10差不多,用它來和殲20進行組合,肯定要比殲10C和殲20的組合要強。

殲31的空戰性能要超過美軍的F35,後者被定義為一種多用途飛機,空戰能力比重甚至不如對地攻擊,殲31完全是為爭奪制空權而生。在殲20已經服役的情況下,殲31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雖然配置較低,航程,速度,載彈量方面殲31都不佔優勢,但是它的價格相對低廉,成本有望控制在7000萬美元以內,比進口的蘇35還要便宜,它的氣動外形像是F22和F35的結合體,但它的任務類型更偏向於F22。也就是說,它有挑戰重型四代機的目標。

目前,殲31已經推出了多種改進型原型機,特別是它的垂尾的變動,類似於殲20。

殲31和此前殲20一樣,它的動力為人詬病。原因在於其採用的俄製發動機推重比只有8,兩臺推力總和才19噸,甚至不如F35的一臺21噸,動力配置低,導致殲31無法持續超音速巡航,機動性也打了折扣。

我們的渦扇19發動機目前還沒有透漏相關進展,該型發動機 推重比超過9,最大推力超過10噸,這種中等推力發動機總體性能與美軍F414相當。如果能夠用在殲31身上,殲31的能力將會得到很大提升。



另外一方面,渦扇19這樣的中等推力發動機就是為了殲31研發的,目前只有殲31採用兩臺中等推力發動機(飛豹和八爺除外),殲10這樣的中型戰鬥機都採用的是大推力。

所以說,殲31何時能夠服役,關鍵在於動力系統的研發進度,殲31本身的設計是很不錯的。只要這最後一道難關過去了,殲31就會涅槃重生。

至於取代殲10,殲10這些年推出了像B/C這樣的改進型,它的定位類似於美軍的F16,除了制空作戰,也開始擔負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朝著制空為主,多用途方向發展,是我們今後主要的多用途飛機。殲31目前還沒有類似的對地打擊能力,所以說不上完全取代殲10系列。



殲20自身能力很強,用不用和配置較低的殲31合作。有可能它也會和殲10A/B/C進行組合,高低搭配。各個作戰部隊都搶著要四代機,換裝四代機也是一大趨勢,全部換裝殲20是不可能的,性價比較高的殲31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止水興波


殲31將是我國未來隱身艦載戰鬥機,而且將與殲20一起成為我國未來戰術空軍的骨幹,但是它亟需取代的卻不是殲10。

近期,根據航空工業集團官方媒體公開的一些信息,由沈飛方面研製的鶻鷹可能已經獲得軍方立項,進入原型機研製階段。

3.0版本的原型機已經在沈飛進行地面測試,估計很快就會首飛亮相,至於這款新中四到底是叫殲31還是殲35,現在尚不得而知。而由鶻鷹發展而來的新中四除了將成為艦載隱身戰鬥機裝備彈射型航母,而且還會成為殲20的搭檔成為未來中國戰術空軍的骨幹。當然,它派生出的外貿型號FC31也將承擔起為中國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攻城略地的責任。

雖然新版的3.0原型機尚未公開,但是筆者推測它將與1.0與2.0版本有較大的改進,最主要的特徵是“增肥、加重”,使之擁有足夠的空間搭載各型航電設備,以及提高載荷航程性能。雖然仍然是雙發中型機,但是起飛重量將在30噸左右,與F35相當。

首先,殲31(姑且先這麼較吧)會成為我國第四代隱身艦載戰鬥機。

所謂的殲31(姑且這麼叫吧)首要任務是作為我國第四代艦載隱身戰鬥機,中型的殲31雖然在載荷航程性能上不如殲20這樣的重型機,但是中型機的尺寸和重量優勢將會有良好的艦-機適配性,比最大起飛重量36噸的殲20更適合作為艦載機。

從殲31的研製進度來看,如果今明兩年原型機首飛,那麼會趕在2025年前定型服役,與我國003型航母首艦的建造進度相當。

其次,殲31將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成為我國未來戰術空軍的骨幹。

殲20作為我國首款四代機,擁有非常先進的技術水平和強悍的戰鬥力,可謂國之重器。但是,作為一款頂級四代機,殲20在各方面都採用了國內最頂尖的技術,一面是頂級性能,另一面卻是造價昂貴、生產複雜。自2017年列裝以來,目前交付部隊的殲20仍然不超過30架。

看看強敵那邊,且不說187架頂級的F22,F35的生產數量已經近500架,而且近期美國國防部由簽訂了478架F35的採購合同,F35的生產數量將在3年內逼近1000架。在與強敵及其東亞地區僕從國的對抗中,殲20顯然需要一個能性能均衡、成本可控、能夠大規模生產的“幫手”。

殲31在各方面性能都比殲10要好的多,無論是隱身、航電還是載荷航程性能方面,畢竟是四代機對三代機的代差優勢,物美價廉數量又多的殲31是替代殲10的最好的選擇。但是,殲31服役後首先要替換的卻不是正值當打之年的殲10系列,而是它們......

被軍迷調侃為空軍“哭窮”的畫面也在另一方面說明了我國空軍巨大的換裝壓力,我國空軍既有殲20、殲16、殲10C等新銳裝備,也還有500、600百架殲7、殲8這樣的二代機亟需換裝,這些才是殲31的替換對象。

而不斷改進、目前尚在持續生產的殲10系列不但性能尚能滿足未來一段時間的空戰需求,而且即便是較早的殲10A系列也還有大量的剩餘壽命,在國土防空、對地打擊等方面仍能在體系支撐下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將與強敵一樣,未來一段時間將是四代機與三代機共同服役。

當然,殲31除了裝備我國海軍航空兵和空軍,還要“不忘初心”幹回自己的老本行,其外貿型號FC-31將作為我國未來在國際軍貿市場上與F35打擂臺的主力,相信在中國軍隊列裝後,其產生的示範效應將有力推動FC-31的出口,使其在未來國際軍貿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新版殲31即將下線?哪裡來的消息呢?即便是殲31服役了,那也不會取代殲10。況且,殲31能否真正的“轉正”還是個未知數。目前來說,殲31只有31001驗證機和修型之後的原型機。要知道,殲31已經首飛好幾年了,到現在也沒什麼音訊,基本上就確定了其不被空軍認可。而殲10C在穩定的量產中,這是最有利的證據,殲31根本不可能取代殲10戰鬥機的。


言歸正傳,殲31相對於殲10來說,優勢可是極大的,但劣勢也有。畢竟殲31是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在航電系統,隱身性能上要比殲10強。在隱身狀態下,殲31的載彈量要不如殲10。但在非隱身狀態下,載彈量和殲10差不多。

首先來說,殲31和殲10的定位就不一樣。

在殲14競標四代機失敗後,又拿出了殲31。而殲31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外貿機和艦載機,與殲10就行不成競爭關係。隨著F35戰鬥機在國際軍火上大出風頭,殲31是唯一可以與F35競爭一下的機型。如果想要對抗F35,那軍火市場上也只有殲31了。所以說,瞄準外貿,是殲31出現的原因之一。



我國航空母艦也逐漸形成了戰鬥力,以後噸位更大,有彈射器的航母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艦載機的選型就是個問題,殲31也瞄準了我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要知道,美國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是F35C和F18E/F以及E/A-18G。而我國極有可能也是這種模式殲31和殲15B以及殲15D。另外,我國周邊國家的空軍也買了不少的F35A和F35B,即便如此,周邊的F35系列戰鬥機數量也不會太多。依靠殲20的數量還是可以應對的,空軍沒有必要購買殲31。


有消息說殲20戰鬥機已經在安裝渦扇-10B發動機試飛了,這也就證明殲20的產量在不久將會得到提升,以應對東南空域和西南空域的敵情。可以說,殲20,殲16,殲10C這三型戰機正在穩步的量產中,也在逐漸的替代殲-7和殲-8以及飛豹。另外,殲-11B也再次進行了復產,還有引進的蘇35S。這一系列都說明了空軍裝備未來的構成是殲20,殲16,殲10C,蘇35S,殲11B/BS。此外,我國的軍費有限,支不支撐得起兩種隱身戰機也是個未知數。

殲31目前只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艦載機和外貿這兩個機會就行,至於競爭空軍的機型是不現實的,更沒有取代殲10戰鬥機這麼一說。事實上,四代艦載機的競標還沒有結束,究竟是中型機還是重型機,還沒有準確的消息。至於外貿,那就是更沒影的事了。購買我國戰機的國家大部分都窮,而殲31的外貿價格也不會便宜。所以說,殲31戰機的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四代隱身艦載機了。(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代號“鶻鷹”的殲31隱身飛機自從下線以後,就一直是航空愛好者關心的焦點。殲31的意義在於它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開發出兩款隱形飛機的大國。然而殲31問世後,圍繞它的爭論也一直存在,尤其是它的起飛重量和氣動佈局,都不能讓人滿意,於是沈飛開始了殲31新版的改進研發。有消息稱2.0版殲31可能要完成試驗,筆者還是非常期待的。殲31和另一款已經成熟的戰機殲10,都屬於非重型戰機,殲31是中型,殲10是輕型。從兩款飛機未來的發展趨勢和使用方式上,殲31不會取代殲10,兩者應該是平行的。

殲31不能取代殲10的第一個原因是它成本高。在隱形機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多大國依然購買和列裝非隱身戰機,主要考慮的就是成本問題。隱身飛機無論在每小時飛行成本上,還是日常維護費用上都超過老一代戰機,目前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用隱形機完全取代老飛機。

殲31無法取代殲10的第二原因是後勤保障體系不同。殲10和殲11B採用的是同一套地勤保障體系,已經形成了完善且成熟的規範。殲20列裝時間不長,還不能在所有軍用機場實現全方位保養。殲20和殲31又是不同的飛機,在操作上肯定會有區別,因此殲31短時間還不能取代殲10,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

殲31不能取代殲10的第三個原因是設計理念差別大。殲31在研發初期,沈飛就提出了主打出口外貿的概念。因此這款飛機沒有采用殲10的鴨翼佈局,而是沿用傳統氣動設計理念。從機動性角度出發,可能不如殲10出色,因此它是否滿足空軍的需求,還有待觀察。

殲31無法取代殲10的第四個原因是發動機還不成熟。殲10使用單發動機,但推力很大,使得飛機動力充足。殲31作為雙發中型戰機,在推重比上和殲10差不多,發動機優勢不明顯。殲31急需提升發動機的推力,才能真正超越殲10。

但殲31畢竟是隱形飛機,具有跨代優勢,這是使用垂直尾翼的殲10不能相比的。從未來戰場需求來看,殲31更符合空戰形勢。如果2.0版本的殲31能夠在載彈量和載油量上顯著提升,它就可以超越殲10。發動機性能進一步提升後,就能夠完全壓制殲10,有機會成為殲20的得力助手。


兵說


非常困難,空軍現在體系建設初步完善,FC-31的希望還是在海軍上

今年6月份進行的法國巴黎航展上,中航工業攜FC-31戰鬥機再次參展。但是這次展示的FC-31戰鬥機模型中,與以往相比又有所變化。主要是駕駛艙後部和發動機艙有了明顯改變,駕駛艙後部弧線更加平滑,發動機艙尺寸有了明顯增加。

外界普遍認為,FC-31這種改變是很可能要更換髮動機了。FC-31第一架原型機是用毛子的RD-93發動機,因而一出來就帶著滾滾濃煙而飽受詬病。第二架原型機更換使用國產化的渦扇-13,修正了冒黑煙,但是推力並沒有多少改變。這次很可能是使用增推魔改版的渦扇-13E,甚至有可能是我國在研的第四代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渦扇-19。

不管是渦扇-13E還是渦扇-19,FC-31更換髮動機後,整體飛行性能將得到極大改善,終於可以說是一隻腳正式邁入第五代戰鬥機行列,實現超音速巡航也沒有多少問題。但是題主說的,取代殲-10則還是比較難,因為空軍目前體系建設比較完善,FC-31定位上難有空間。

大國空軍通常採用輕-重兩級戰機配置,重型戰鬥機用來制空,輕型戰鬥機來打輔助。美國現在是F-22和F-35結構,F-22用來制空,確保制空權,F-35用來掃地,對地攻擊,並且兼職偵察,打掩護等。雖然F-35比較胖,跟中型戰鬥機差不多重量,但這是為了確保隱身狀態下還可以攜帶2枚1噸重炸彈,強襲1100公里外目標而導致。

我國戰鬥機體系中天花板是殲-20,類似F-22的定位。然後圍繞殲-20建設的是一大堆多用途四代機們,蘇-27/殲-11/蘇-35、殲-10、殲-16。殲-10作為輕型高敏捷戰機,早期定位一是前線佈置,負責緊急起飛攔截,現在開始多用途化,除了改善對地攻擊能力外,他還承擔我軍“野鼬鼠”任務的電子壓制戰任務。除次之外,我國周圍還有相當數量的F-16等可以作為作戰對手,同時該機廉價性和易產性註定是FC-31無法比的。

野鼬鼠任務是戰機攜帶反雷達導彈,肉身引誘對方防空雷達開機,然後發射反雷達導彈予以摧毀。這是種高危險任務,殲-10攜帶鷹擊-91是我軍目前的野鼬鼠任務專用戰機。

而FC-31目前主要問題還是定位上偏向制空,他的中央彈艙尺寸比殲-20還小,而且還沒有格鬥彈艙設計,導致FC-31能夠攜帶的武器,殲-20都能攜帶;殲-20無法攜帶的武器,FC-31都無法攜帶。FC-31沒有專用的格鬥彈艙設計,格鬥性能註定比不過殲-20。體積小,雷達和電子戰性能肯定不如殲-20,超視距空戰能力又吃虧。還要加上航程作戰半徑方面等因素,導致FC-31實質上是全方位劣化版的殲-20,除了價格優勢外,各方面都不行。


FC-31在空軍真正對手其實不是殲-10,而是殲-20,你要一方面有特長,能夠幫助到殲-20才行。

對於空軍而言,同樣錢下你願意裝備一架殲-20和一架殲-10?還是裝備兩架FC-31。更何況殲-20雖然昂貴,但也是相對而言,要知道現在曝光小批量試產的殲-20單價約1億美元,而韓國日本購買的F-35分別是1.03億和1.12億美元。大批量生產價格還會降很多,哪怕跟周邊國家玩殲-20對F-35的軍備競賽,也會讓他們破產。


所以FC-31真正的希望還是在海軍這邊,畢竟三角翼佈局的飛機,極低速性能普遍不理想,上艦能力較差。沒有殲-20作對情況下,還可能有一線生機。


五嶽掩赤城


老調重彈再次重申一下,截止目前為止國內官方任何文獻中都還沒有殲-31這一編號,實質上還是沈飛自籌資金研發的外貿隱形機FC-31。FC-31的出現意味著我成為繼美國之後,國際上第二個具備同時研發兩款隱形戰機的國家。從設計定位上來看,FC-31並不能等同殲-10的定位,儘管兩者都看似屬於多用途戰鬥機。

FC31是沈飛在競標空軍四代機項目敗北後,自籌資金研發的一款中型雙發多用途隱形戰機。從研製時間上來看,FC-31的首飛時間比已經批量列裝部隊的殲-20晚了一年,但相對來講,FC-31的研發進度要緩慢的多,從最初的1.0版本到後面推出氣動優化的2.0版本,在這個過渡過程中僅從氣動佈局角度就顯得多變,方案也層出不窮,但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似乎後續的改進更傾向於艦載機,因而有關FC-31上艦的呼聲在圈內也是很高的。但自2.0版本披露後,FC-31就神秘雪藏了,至今也沒有更新的消息出來,是好是壞只有等時間來驗證。

講完FC-31,再來看看殲-10系列多用途戰鬥機。殲-10系列戰機在研發之初就確立了多用途定位,但遺憾的是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三代機,國土防空壓力徒增的背景下,殲-10的A、B兩個型號都更多的傾向於全天候空優作戰,對地攻擊能力有限,直至最新的殲-10C出現,該系列戰機才真正實現多用途定位。

FC-31則不同,其從一開始的市場定位就是類似於美國F-35的多用途作戰性能,從航展披露的資料顯示,FC-31的最大起飛重量在25-28噸之間,非隱身狀態載彈量達到8噸,全隱形狀態下,內置載彈量為2噸;殲-10則是典型的單發中型戰鬥機,載彈量也只有5噸多一些,兩款機型的核心技戰術指標可以明顯的看出定位雖有類似,但並不相同。

再來看看空軍裝備作戰體系中的定位情況,殲-10A、B型上文提到了主要用於中近距制空作戰,殲-10C型則是兼具中遠距制空作戰和對海、對地精確打擊能力,與空軍現役的殲-20、殲-16一同構建攻防一體的“三劍客”。在當前階段,殲-10 更多的還是擔負制空作戰任務,FC-31如願服役的話,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應該是多用途,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殲-20充分發揮空優作戰特性,FC-31主要進行多用途作戰。

單純從技戰術角度來對比分析,FC-31具有隱身方面的獨到優勢,其採用的常規佈局很好的兼顧了隱身性;在機動方面,FC-31使用的是俄製發動機,未來有望換裝國產渦扇-13甚至更新的型號,就當前推重比只有8左右,故而其最大飛行速度也不過1.6M左右,略低於當前三代機主流的1.8M數值。綜合來看,在機動性方面,FC-31不一定比殲-10系列戰機有多大優勢,反而是殲-10改進型換裝了DSI進氣道,優化了正向、迎頭斜向的雷達反射面積,被國內專家定位為半隱身戰機,基於作戰體系之下防禦作戰中具備與隱形戰機一戰的能力。

由此可見,就算是最終FC-31華麗轉身為殲-31,正式穿上軍裝,從設計定位、到空軍裝備體系更新換代以及具體技戰術指標等角度綜合來看,FC-31很難在短時間內替換掉殲-10系列戰機,其設計之初就不是為了取代殲-10而誕生的。當前來看,FC-31更有意競標海軍新一代艦載機項目,一般雪藏之後會有大的驚喜,或許在未來不久將帶給國人一個全新的認識。


鷹鴿分析


FC31加入空軍,將使空軍的後勤維護成本加重。將來空軍和殲20高低搭配的應該是成飛的單發隱身戰機。其穿上軍裝的唯一可能是艦載機,連海軍岸防戰機可能性都不大。只要性能不弱於F35B/C,國家出於平衡考慮很有可能讓它成為未來的艦載機,並和成飛單發隱身戰機一起爭奪隱身戰機國際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