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起來無能爲力!

你所以為的無能為力,只是自設的認知屏障

前幾天,去同事家喝茶,遇到他的兒子。

小夥子去年大學畢業,找工作一直不太如意,考公也是失之交臂。

最後乾脆悶在家裡半年。

我問他:“又快到9月份了,有些好崗位要放出來了,你要做些準備。”

他回答說:

目前沒有準備。我一個二本院校的學生,專業也不好,競爭不過985、211的名校學生。去年投了30次offer,去遍了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就是沒找到滿意的工作。那些好工作都是給有關係的人準備的。我這種沒能力、沒背景的很難在社會上混。

言語中透露的無力感著實讓我心疼不已。

可是我記憶中,他年年拿獎學金,學習能力至少是不遜色的。

同事也提到,他兒子從小到大成績都不錯,就是不夠自信,逢大考就發揮不好。

你只是看起來無能為力!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低趨高避”,持有這種心態的人,為了避免失敗,他們寧願逃避機會。

他們都被自設的樊籠困住了,遲遲不能從心中設定的困境中走出來。

說到底,這種無能為力是由一些可以突破的障礙造成的,因此只是一種“偽無力”。

就像《灌籃高手》的臺詞說的:“在稱霸全國前,我要先稱霸心中的禁區。”

打破心理無形的障礙才是改變的開始。

電影《國王的演講》講了艾伯特戰勝口吃的故事。

他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小兒子,從小有口吃的毛病,無法完整說出一句話。

他試過很多治療方法,可是都無效。就要絕望之時,賢惠的妻子海倫娜請到了知名的語言治療師——羅格去幫他。

羅格發現艾伯特在聽著音樂時,可以完整無障礙地朗讀出完整的句子。在他的極力勸說下,艾伯特耐著性子伴著一曲音樂讀完了一段文章。

後來,羅格通過運動、放鬆嘴部肌肉等方式對艾伯特進行了高強度的物理訓練,同時,他還進行一些心理疏導,通過播放輕音樂降低艾伯特的緊張感,對於詞句的重音用手勢進行提示。

在羅格的精心指導下,艾伯特進步很快,終於完成了第一次公開廣播,邁出了當好國王的第一步。

艾伯特之前無法擺脫口吃,是因為他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口吃上面,在乎別人的看法,越想戰勝它,反而越難擺脫。

後來他轉變思維,把焦點放在朗讀上,於是越說越順。

所以,無能為力不過是託辭,勇於改變才是本事。

就像沒有四肢的“海豹人”尼克胡哲在北工大的演講裡說的:

"除非你經過各樣的嘗試,否則你不知道你有多大的潛能。有時候我們因為害怕別人的想法而受到限制,你需要用很大的勇氣去做沒有嘗試過的事。"

你只是看起來無能為力!

發光發亮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曾在節目《創業經》裡看到殘疾企業家朱曉紅的故事。

她得了軟骨病,身高僅僅80釐米,沒有任何行動能力,卻做到很多正常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她在80年代成為萬元戶,90年代成為千萬富翁,生產的農副產品遠銷海外,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她不相信所謂的宿命,靠著雙手去爭取想要的生活。

剛起步那會,她用借來的1000元在商場租個專櫃賣起了化妝品,很多人特意來看她的怪模樣,圖個新鮮。

她卻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只是主動向其介紹商品的特點和功效,賺到了第一桶金。

又僱了個女秘書抱著她到全國各地銷售皮鞋,並將賺來的錢註冊了農副產品公司。

後來,為了學習更先進的經營理念,她和國內知名企業的管理人才一起到研討班進修。

她上課異常認真,教授問起上節課的案例,只有她一人完整地答出來,周圍的人都驚呆了。

第二天,朱曉紅驚喜地發現,她的位子上多了個小板凳,是那位老教授特意為她放的。

老教授笑著說:“我只是習慣能看到我所有的學生。”

研討班結束的時候,那位老教授的課程,全班43人只有3人及格,其中就有朱曉紅。

處處爭先就是她的人生信條,當別人看不起你的時候,最好的回擊方式就是把自己變得更優秀。

你只是看起來無能為力!

人有兩套評價系統,一套是自我評價系統,另一套是他人評價系統。

未成年時,更多地依賴他人評價;心理成熟後,更加相信自我評價,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自己更瞭解自己,也只有自己能為未來的選擇負責。人得自個成全自個。

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泰國短片《我,30歲了,那又怎樣?》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如果有個女生30歲辭職去尼泊爾做攝影師,相信很多人都會給她捏一把汗,她的父母肯定更為擔憂,怕她在這個年紀從頭再來,怕不穩定,怕她吃盡苦頭。

可是,我們都忘記了,每個人都有資格發光發熱,在紛繁的世界裡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不必害怕前路,勇敢做好自己,無論什麼年紀都會是最好的時候。

意志從來就是最被低估的力量,即使你是雜草,也有逆風飛翔的機會。

你只是看起來無能為力!

見縫插針地成長,重新找回掌控感

如果我告訴你,有人60歲開始健身,練成一身肌肉,你肯定覺得瘋了。

但是王德順老爺爺就做到了。

他60歲時,為了演活體雕塑,必須把肌肉練起來,毅然決定每天健身兩小時。

79歲那年,他在中國國際時裝週走秀,白髮蒼蒼卻胸肌赫然,步伐從容瀟灑,比年輕人還有風采,活成了“最帥大爺”。

你只是看起來無能為力!

他說過一句富含哲理的話:

人的潛能是大可挖掘的,當你說太晚的時候,你一定要謹慎,它可能是你退卻的藉口。

當我們在說無能為力時,本質上是失控感在作祟。

當一個人覺得環境與自身都在掌握之中,他就會感到未來是可預期的,從而獲得一種安全感。

反之,多次體驗到失控,則會陷入習得性無助。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塞利格曼電擊實驗,這位心理學家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開始電擊,讓它難受,並且讓它無處可逃。

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即使在給電擊前,把籠門打開,狗也不會逃走,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和實驗中的狗一樣,人也有絕望無助的時候,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好或者做什麼都於事無補,只想一味地往後退。

這時,如果可以從自己擅長和可以改變的事情入手,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生活就會被一股正向力牽引著,朝著好的方向變化。

你以為的為時已晚,恰恰是改變的良機。

有一位老太太,活到60歲時經歷喪偶之痛,沉浸在悲傷中,女兒鼓勵她振作起來,找些事情做。

她決定學認字,從零開始學語文。

身邊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師,牌匾、廣告、說明書、電視字幕都是她認字的教材,如飢似渴地學著新鮮的知識。

15年後,她已經75歲了,又突發奇想,想寫點東西。

她說:“只要活著,一年要出一本書”。

老太太從每天堅持500字開始練起,真的做到了一年一本書,四年四本書,每本書都是10幾萬字,其中《亂時候,窮時候》還獲得諸多獎項。

她就是姜淑梅,在她身上,你會感受到對寫作的無限熱枕,在她的字典裡就沒有“做不到”這三個字。

你只是看起來無能為力!

我想起諾貝爾獎得主加繆說過的一句話:“一切偉大的行動和實現,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

所有美好的事情,沒有一件事可以速成的。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牛人善於用嚴格的日程表規劃生活,專注每一件小事,做好點滴的積累,不斷提升控制感。

在自律中磨鍊出自信來,無論外面如何滄桑鉅變,始終用自己的節奏朝著目標越走越近。

當你覺得無能為力時,當你覺得一切都要垮掉時,請記得《基督山伯爵》裡的那句話:人類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四個字裡——“等待”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