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房子,一直以來都是年輕人在一線城市立足的最大阻礙和痛點。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無數外來年輕人心中的夢想。

那麼,在一線城市有很多房子的人,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故事要從一份12元的鴨套餐飯說起

由於網絡上這名飯點老闆太火

所以也有熱心網友製作了圖解

給大家Get下重點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10棟房子出租

每棟房子7層

即使每層住4戶

合計都有280間

每月租金幾十萬

為什麼在房產均價3萬+的廣州

會有人坐擁有10棟房子呢

這就要說說廣州特色

“城中村”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狹義上說,城中村是指農村村落在城市化進程中,由於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徵用,農民轉為居民後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變成的居民區,亦稱為“都市裡的村莊”。

從廣義上說,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滯後於時代發展步伐、遊離於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區。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城中村規模還依然十分巨大。2006年至2010年5年間,北京市對171個“城中村”進行了綜合整治,根據推算,北京還有100餘個城中村。

上海、武漢、成都、重慶、合肥、鄭州、寶雞、銀川、呼和浩特、貴陽等全國多數城市也同樣出現了城中村現象。其中,華南地區的廣州和深圳城中村更是早已形成當地獨特城市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廣州城區分佈著大大小小的村落,這點可以從廣州的地名中看出端倪。而每一座村子,基本都會有祠堂和牌坊。上文視頻中坐擁廣州10棟房產的小飯館老闆,正是位於廣州石牌村。

祠堂又稱宗祠,祠室,家廟,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祠堂文化指的是以祠堂為中心的傳統文化,既是權利的網絡空間,更是個多維的文化空間。華南及廣東,目前同樣是全國範圍內祠堂文化最盛行的地區。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石牌村在廣州的地理位置堪稱“得天獨厚”,距離廣州市中心體育中心和珠江新城均不足2公里。如果對標北京,就是二環裡;如果對標上海,就是內環。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地圖上放大開來,你能看到只有石牌村密密麻麻的房子,甚至沒有任何其他標示。

目前石牌村的主要範圍是:東與暨南大學相鄰;西至石牌西路;北起天河路、中山大道;南至黃浦大道,面積約1平方公里。

但在民國初期,石牌村的面積是現在的14倍,佔據著大部分天河區的土地。現在的華師和暨大的部分地塊,當時都屬石牌村。後隨著城鎮化進程,面積不斷縮小。現在,1平方公里的石牌村,住著近10萬人。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村內街巷眾多,條條相通。

由於樓與樓之間間隔過近,光線很難完全照進,使得村中很多房間即使是在白天,也頗有“暗無天日”之感。

對於方向感較差的人來說,簡直就是超大版迷宮。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一線天”、“握手樓”、“貼面樓” 、“接吻樓”…

都是對城中村房屋特色的形象比喻。

但正是這樣的城中村,月平均租金卻可以低至幾百塊。無數來到廣州打拼的年輕人,城中村都曾是他們的最初落腳點,幫助他們完成了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

坊間至今仍有傳言,網易創始人丁磊,曾在石牌村居住過的傳說。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事實上,隨著廣州獵德、冼村、楊箕等城中村陸續拆遷改造,能租到這種租金低廉、交通便利的房子越來越少。

畢竟如果你工作在體育中心和珠江新城(廣州兩大CBD中心區),從石牌村出發只需要十幾二十分鐘內便可到達,甚至完全可以步行上下班,便利程度可見一斑。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果你沒有真正走進過城中村的內核。你很難真正理解,為什麼會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全都住在這個地方。

每一個像石牌村這樣的大型城中村,都堪稱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系統”。其中各類生活設施齊備,商品種類豐富。足不出村,即可盡享大城市的燈紅酒綠。

如果不是村內人流如織,你或許會對自己身處何方感到迷惑和懷疑。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住在城中村裡,吃永遠都是不需要你擔心的一件事。

城中村的餐館不僅種類繁多,數量驚人,而且性價比也延續了城中村的特色。因為租金成本低,消費人數多,所以堅持薄利多銷,也可以活得很好。

甚至一些城中村的餐館,還成為了網紅餐館,吸引很多住在村外的食客特意進村來吃。

在一線城市擁有十棟房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對於無數的外來年輕人而言,城中村只是他們初到大城市歇腳的階段性過渡。只要經濟條件允許,他們都會盡可能早日離開城中村,住進真正的小區房屋中。

而對於城中村中仍然為數不少的本村老年人而言,他們原本就生於此,長於此。他們不是城中村的過客,他們是這裡的原住民。

對於他們而言,或許只有到了村子被徹底拆除之後,他們才會真正離開這裡。就像那位堅持在村中賣著12塊一份鴨套餐飯的小餐館老闆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