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片兒人傑地靈!最著名涮羊肉館子在此發家,還走出好多名人

朝陽門舊稱齊化門,距今已有751年曆史。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甕城門洞內刻有穀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筆者幼年在朝陽門地區度過,周邊的人文歷史、傳統文化略知一二,現雖已桑榆暮景之年,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酷暑時節回憶自己瞭解的往事,提筆寫上幾件,留給後人瞭解,寫文章也算聊盡薄力。

北京這片兒人傑地靈!最著名涮羊肉館子在此發家,還走出好多名人

↑1906年,朝陽門南面甕城外護城河全貌,庚子之變塌毀的箭樓已重建完成,城樓和甕城也已整修一新。

吉市口二條出過鋤奸英雄

筆者幼年居住在朝外吉市口二條,這是一條不足百米、東西走向的小衚衕,居住著70多戶人家,別看巷子簡陋,卻湧現出兩位在歷史、文化上作出過貢獻的人士。

我的伯父白世維先生,祖籍山東蓬萊縣人,幼時逃荒隨家人入京。讀書時家中並不寬裕,為了減輕家中負擔,他20歲時隻身投考黃埔軍校,那時上軍校不用家庭負擔,管吃、住、服裝,家中一分錢不花。伯父是軍校七期步科畢業,精通武術,曾在東北義勇軍擔任第二十七支隊司令,受傷後回到北平家中養傷治療。

日本鬼子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又妄想吞併華北,逐步實現他們的侵略野心。湖南前督軍張敬堯於1932年來到北平潛入東交民巷與日本人勾結,國謀不軌,想出賣華北。為了阻止日本人和漢奸張敬堯的合謀,國民政府作出指示:“著即予以張逆敬堯,嚴厲制裁,限期七天。”還命令“完成任務需要位勇敢、不畏艱險、敢於犧牲、奮勇當先的黃埔學生擔當”。當時在北平的黃埔學生只有四人,如何完成這一重任?在這緊急關頭,伯父請纓擔此重任:“給我三粒子彈,兩粒給張敬堯,一粒留給自己,萬一自己為國犧牲,家中的父母、妻兒,望國家給予照顧。”

經過兩天的偵查,伯父於1933年5月7日上午在北平東交民巷六國飯店二樓將張敬堯擊斃。此一事件轟動全國,新聞媒體連續報道,讚揚這一愛國除奸行動。此剷除張敬堯的行動,執行任務者沒有犧牲,沒有連累人。真是一件至善至美的愛國除奸行動。

另一位是梁樹年先生(號豆村),1911年生於朝陽門外六里屯,後遷入吉市口二條。梁先生是中國畫大家,一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現陳經倫中學)美術教師,1962年任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教授,196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作品被定為國禮,多次贈送給外國領導人。

梁樹年先生少年時代曾隨本村一位翟性畫家學畫松石蘭竹,18歲拜京派名家祁井先生為師學習山水畫。1945年拜張大千先生為師,成為入室弟子,受益張大千先生的真傳,又加上自己的的刻苦努力,他的國畫水平又前進了一步。1949年後,梁先生遍遊祖國名山大川,在傳統的基礎上,予以創造性的發展。到晚年不顧年老,遊桂林、黃山、太湖、三峽、太行等地,去寫生作畫,始終走民族繪畫之路。先生的山水畫脫胎於傳統,融北派之雄偉,南派之秀潤,形成了渾樸蒼健的獨特風格,尤其畫松為其代表,其筆下的蒼松雄勁偉岸,富有人格象徵,既是他人生思想的寄託,也反映時代精神。世人有“樹年松”之美譽。

筆者年少時,和梁住對門,又是親戚,來往甚密。每次去看望先生,老人家都筆耕不輟、伏案作畫。斗轉星移,日積月累,先生的畫更加蒼老渾厚,使人看後越發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梁先生從25歲起就收徒傳藝,老人家最重“正人品”,主張欲學繪事,先要正人,人不正,追名逐利,心自然不能靜,必學不好畫。書畫有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作用,梁先生始終把畫當成一種事業,當成人生的一種享受,當成人生的一種快樂。而且是他終生不渝,嚮往追求的事業。

北京這片兒人傑地靈!最著名涮羊肉館子在此發家,還走出好多名人

↑1958年從朝陽門城樓上拍攝的朝陽內大街老照片,樓旁邊就是北釣魚臺衚衕。

釣魚臺衚衕南口有家永昌順

一提起釣魚臺,大家就會聯想起西城三里河的國賓館。其實,朝陽門地區也有釣魚臺。以前在朝陽門內大街有兩條小衚衕,分別叫做南釣魚臺衚衕、北釣魚臺衚衕,當年都是熱鬧的商業街。兩條衚衕從朝陽門往西不足百米,衚衕長也就各百米左右,只有二米寬,街兩邊都是小店鋪,熱鬧非凡。1965年,南釣魚臺衚衕併入竹竿改稱北竹竿衚衕,北釣魚臺併入了後石道衚衕。

釣魚臺衚衕南口外有家永昌順店,專賣牛羊肉、副食、雜糧、糕點、油鹽等,老掌櫃丁德貴先生上世紀五十年代是東四區人民代表。

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東四區是何意思,以前北平的區太多,1949年時曾有32個,到了1952年整合區劃,縮減為13個:圍繞紫禁城,第一區改稱東單區, 第二區為西單區,接著是西四區、東四區……

丁德貴先生是在東安市場內擺攤買餡餅和粥起家的,那時逛東安市場的人很多,逛累了沒錢去吃大館子,就在餡餅攤前吃點快餐,所以丁德貴先生開設的餡餅攤生意紅火。買賣越做越大,積累下一筆資金後,他開動腦筋,就在東安市場內盤下一塊地,蓋起東來順涮羊肉館,他非常有商業頭腦,東來順的涮羊肉遠近馳名。

丁德桂先生看到朝陽門地區是做生意的好地方,所以開設了永昌順店,由他的兒子經營,主要賣牛羊肉、副食、糕點,在朝陽門一帶具有盛名。

北京這片兒人傑地靈!最著名涮羊肉館子在此發家,還走出好多名人

梁秋實故居

梁秋實曾就讀新鮮衚衕小學

在朝陽門內有一條不足百米的新鮮衚衕,衚衕呈東西走向,西起南小街,東至南竹竿衚衕,長564米。自清代起一直稱新鮮衚衕,1965年將五道灣衚衕併入。衚衕內原有清正白旗覺羅宗學,40號院原為清桂公府,1986年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東口路北有清內務府大臣紹英舊居,路南有禮部尚書紹琪花園。

到了民國,新鮮衚衕內的正白旗覺羅宗學多次改名,曾稱為北平市立第三小學,與史家衚衕小學、府學衚衕小學稱為京城小學三傑。後來又改為新鮮衚衕小學,可說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小學。

中國文化巨匠梁實秋先生、海峽兩岸知名學者李敖先生都是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李敖先生1942年考入新鮮衚衕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在啟蒙教育、文化知識上都給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在古典文學學習上,李敖先生更是受益匪淺。他的著作有《李敖大全集》、《李敖回憶錄》、《北京法源寺》等作品。其中《北京法源寺》於2015年被國家話劇院改編後搬上舞臺,廣受好評。他在大陸的最後一本出版物是今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李敖自傳》。

和我同窗六年的馬玉琪(學名柳寶)先生,也是新鮮衚衕小學的學生,1951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攻文武小生,是京劇表演藝術家葉盛蘭先生的入室弟子,深受葉先生的喜愛,把自己的絕活小嗓和大嗓的轉換、扇子功、羚子功、把子功(雙槍、雙錘的表演)、跪步等都耐心、細緻、周到傳授給他。

馬玉琪的代表劇目《群英會》、《羅成叫關》、《西廂記》、《轅門射戰》、《白蛇轉》,1979年初去香港定居,他的弟弟馬玉璋(學名柳石),1960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攻長靠武生,學生時代受業於雷喜福、付德威、孫毓堃先生後,又拜厲慧良、王金璐為師,他博取各家之長,融於自己,使得表演藝術進一步提高,代表劇目《挑滑車》、《長板坡》,所表演的英雄人物有高寵、趙雲,他演的勇猛、頑強、大氣凜然、活靈活現,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很難得的一位身穿長靠、腳登厚底靴、手持長槍在舞臺上翻、爬、滾、打的傑出青年演員。

八十年過去了,朝陽門地區悠久的歷史、名人軼事讓人懷念。筆者所記有限,難免掛一漏萬,未提及之處,還請其他老住戶補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