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地靈 一座城承載千年文化基因

透過1400年曆史的雲煙,唐長安城的遺蹟、故事依然還在。那些曾構築起盛世的政治、經濟、文化框架和思想、技術、藝術構架,至今仍流淌在我們文化的基因裡,於無形處發揮著它的影響。

1400年來,歷史車輪激起的滾滾煙塵在唐長安城飛揚、落下和沉積。如今,行走在這座古城,無論是燈柱上印刻的唐詩、步行街邊唐朝侍女的雕塑,還是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國內外遊人,都會讓人感覺穿越回了大唐。歷史和現實早已在這座古城融為一體。唐長安城1400年,變了的是時代,不變的是那繁華、包容與開放。

世人嚮往的天朝上國

唐代的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是世人都向往的天朝上國。有來自高麗、百濟、新羅、日本等國的商人、使節與朝貢者慕名前來長安城。

這些人漂洋過海來到長安,大多數是來觀摩學習唐朝的文化。他們帶來香料、藥物等,再從長安帶走珠寶、絲織品和瓷器等。最重要的是,他們將唐朝的文化、技術等帶回了他們的國家。

有些外國人因熱愛長安城而留在這裡,他們在這裡學習,在這裡生活,在這裡經商,在這裡任職。其中,日本的阿倍仲麻呂最為有名。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19歲的阿倍仲麻呂歷經了6個月的風浪顛簸,終於來到長安城,實現了他一睹大唐盛世的夢想。由於他擁有比較紮實的漢學基礎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加上其遣唐使團派遣留學生的身份,他很順利地進入大唐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畢業不久,阿倍仲麻呂就考上了進士。天資聰穎的他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在朝廷中平步青雲,歷任左拾遺、左補闕、秘書監兼衛尉卿,之後又被唐肅宗任命為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後來他又升任安南節度使。

年輕的阿倍仲麻呂在唐長安城成長併成熟起來,成為精通中國文化和政治的大唐官員。在長安,他還結交了李白、王維等大詩人。閒暇時,他們常在一起飲酒、對詩和暢聊。阿倍仲麻呂在長安城度過了快樂的一生。

千年過後,和阿倍仲麻呂一樣,慕名前來長安——今天的西安求學的人仍絡繹不絕。今年21歲的印度人Ali因對這座古城的喜愛,2015年來西安交通大學求學,就讀於臨床醫學專業。

來西安前,Ali和他的父親就開始研發用於心臟病輔助治療的可穿戴醫療設備技術。如今,他將該項目帶到了西安。他覺得西安是一座很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想在這裡實現自己的理想。3月5日下午,Ali在西安拿到了營業執照,西安特利馬克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Ali打算將自己研發的項目從這裡推向市場。

千年過後,這座古城因歲月的積澱,變得更有神韻。如今的西安,歷史與現代在這裡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在這裡完美融合。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慕名前來求學、生活、發展,甚至參與了城市的建設發展。

陝西省人民政府國際高級經濟顧問會議至今已舉辦了9屆。在這個國際性的智庫中,有知名跨國企業全球副總裁或大區總裁級別負責人,有國際知名商協會機構主席,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政要以及國內知名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他們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為陝西的發展出謀劃策,大大提升了陝西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近年來,西安市還陸續推出“行政效能革命”“人才新政”“戶籍新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西安市的營商便利度不斷提升,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吸引了三星等一批全球知名企業來此發展。

如今的西安如1400年前那樣,依舊開放、包容和令人矚目。

正在建設的國際化大都市

唐長安城實行夜禁,是不流行過夜生活的。日落以後,長安人不可以在大街上行走。但是,在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那天,夜市是開放的。

當時,每逢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這三天的晚上,長安城人走出家門,上街觀花燈,賞月,唱歌跳舞,觀看耍雜技和跳大神,聽竹子扔進火堆裡發出的爆響聲,看用油脂、木材製成的古老燈具,賞高達二十丈、纏繞著五顏六色絲綢錦緞的大燈輪,摩肩接踵,享受這難得的夜晚狂歡。

可喜的是,這番景象在1400年後依然還在,依然存在於古城市民的生活中。如今,當西安市民夜晚行走在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曲江池等地,路旁的絲綢錦緞大燈輪、造型各異的燈具依舊奪目,依舊綻放著大唐盛世昔日的光彩。

2018年農曆新年,“西安年·最中國”活動大獲成功,在國內掀起人氣熱潮。西安超越國內眾多城市,接待遊客數量井噴增長。西安城牆、曲江、高新區、大明宮處處流光溢彩,大唐芙蓉園、興慶宮公園處處華美璀璨。光與影、聲與電營造出一片歡樂祥和的新年氛圍,給世人呈現了一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盛世長安輝煌景象。2018“西安年·最中國”活動攢足了人氣,賺足了口碑。特別是在元宵節這一天,大唐不夜城裡販賣各種小商品的攤點,吹糖、捏麵人等技藝表演,著唐裝翩翩起舞的“大唐美女”們以及熙熙攘攘的遊客……這一切都讓人彷彿回到1400年前的長安城。

“上巳曲江濱,喧於市朝路。相尋不見者,此地皆相遇。”唐代詩人劉駕的《上巳日》描述了曲江上巳日的熱鬧景象。如今,西安城已經呈現出國際格局下的大繁榮、大發展。陝西正在加速打造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絡。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有通航點近200個,日均超過10班以上的快線21條,可通達23個國家的44個城市,其中包括絲路沿線的26個城市……這座城市正在構建對外開放和走向世界的通道。生活在其中的人,正在享受著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等現代化、高科技帶來的便利。

1400年,像一條時間的隧道,溝通了歷史與現實,穿越了古今,將歷史上長安城的風範、氣度都沉積下來,同時,又為這座古城邁向現代化不斷添磚加瓦。如今,生活在西安的人早已沒有那麼多禁令的束縛,不僅可以夜夜賞長安,還可以體驗“一日看長安”的詩情畫意。

今天的西安,正以更加自信、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世界各地的朋友來這裡工作、生活、投資和發展。

千年不斷的文化薈萃之地

長安是一座回不去,卻一直存在於夢裡的城。

“今天,聽到長安、絲綢之路、敦煌這些詞我仍會激動不已,因為這些文化符號一直活在我們心中。”6月28日,在大唐不夜城遊玩的哈薩克斯坦人阿加爾激動地說:“大唐長安是許多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源流之一,也可以說是精神的故鄉。”

交流是文化繁榮與進步的助推器。唐長安城,是當時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內最多時有十多萬外國人生活,日本人就有一萬多名。

長安城裡的服飾、飲食、建築、音樂、繪畫等,都受到了外國文化的影響。開元以來,太常之樂尚胡曲,貴人御饌盡供胡食,士女竟皆衣胡服的記載就是最好的印證,其展示出的正是唐長安城海納百川的非凡氣度和兼收幷蓄的博大胸襟。

這種氣度和胸襟至今仍存在於這座城市,流淌在這座城人的血液裡。

有一個叫李昕桐的西安女孩,2007年遠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土耳其電視臺播放的節目中發現了一門名叫溼拓的藝術,並被之深深吸引。

溼拓,也被稱為大理石花紋紙藝術,據說這種古老的繪畫技法在突厥時代就有了,大約是在8世紀的時候,被用於《古蘭經》封面紋理布面的製作,14世紀經絲綢之路穿越伊朗被帶到安納托利亞,流傳到了土耳其。2014年,溼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因為熱愛,李昕桐在自家附近的藝術中心開始學習溼拓畫製作。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李昕桐成為她所承師門25年間2500名學生中唯一一個拿到出師證的外籍學生。

李昕桐知道,溼拓這門最早出現在中國的藝術,早已在中國失傳。於是,她決定將溼拓從土耳其帶回中國。

近年來,她經常輾轉於北京、上海、西安、天津、重慶等地,舉辦公益講座、體驗課、培訓班,參加各種文化節目的錄製,只為讓更多的國人認識溼拓畫。

從唐朝到今天,從中國到土耳其再到中國,溼拓藝術跨越了時間和空間,成為一門有故事、有記憶、有溫度的藝術。最重要的是,它被西安女孩李昕桐帶回中國、帶回西安,成為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又一段佳話。

如今,西安正在加強文化建設,提倡以文化滋養城市,成功舉辦了中法文化論壇“西安日”、西安國際音樂節、西安電競產業峰會等大型活動,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打造“書香之城”“音樂之城”,推出《麻醉師》等一大批文藝作品,城市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樹立了現代、時尚、包容的西安新形象。

2017年,西安市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安必將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活力,越來越有吸引力!

記者手記

回望長安 傳承文脈 董渺

唐長安城,一座當時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城市和世人皆嚮往的天朝上國,絕不是偶然誕生的產物,一定是有卓越的政治、經濟、文化成就和包容開放、兼容幷蓄的胸懷。

1400年過去,開放、包容和自信已成為這座古城的獨特氣質,在不易察覺處發揮著它的影響,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這座城市曾經領跑過世界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如今,西安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踐,到“大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正在奮力實現追趕超越。這是這座城市的天性使然,也是發展所驅,更是它應對機遇和挑戰的勇氣和姿態。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西安迎來了又一次繁榮復興的歷史機遇。

“大西安”“自貿區”“硬科技”“新經濟”“人才新政”“戶籍新政”……這些詞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更彰顯出黨和政府建設大西安、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改革帶來機遇,改革促進發展。西安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堅定的步伐加快改革開放,正在成為人才聚集的新高地,創業者爭相追逐的樂土和人們首選的生態綠色環保的宜居之地。

如今的西安,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人們對西安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渴望和期盼。我們相信凝聚了人心的大西安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西安的繁榮復興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