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截获了我军的情报,破译后却读不懂,居然是中国方言的功劳

中国的方言文化,是非常多变的,地大物博的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方言,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地区,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在抗日战争时期,方言文化就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中,情报是十分重要的,一封重要的情报,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败。在电视剧里,我们也经常看到有许多地下的情报人员,潜伏在敌人的内部,在敌人的后方为前线提供情报。当时想要传递情报,靠的就是发电报。

日军截获了我军的情报,破译后却读不懂,居然是中国方言的功劳

虽然电报这种东西对中国是陌生的,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发送和窃取情报,他们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在抗日战争最开始的时候,中国人发电报,都会被日军截获,并且很快就破解了。因为日本人有懂汉字的,而且还有各种汉奸为其破解。

但是因为技术上的欠缺,我们没办法避开日军截获我们的情报,但是情报是不能耽误的。所以聪明的情报员就发明了一个好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中国的方言文化,虽然日本人能够破解中国的汉字,但是却不能理解中国的方言。

日军截获了我军的情报,破译后却读不懂,居然是中国方言的功劳

所以中国的情报员,拿方言来作为发电报的暗语,让日本人就算截获了,也没办法读懂其中的意思。他们选择的方言也都是十分的复杂,甚至能达到了十里不同音的情况。而且找的方言都是偏远地区的,除了本地人和专门学习过的,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听得懂,更不用说日本人了。

这些独特的方言成了立大功的暗语,想要破解这些暗语,只能通过读音之间的变化,来辨别其中的意思。不同的部队也使用不同的方言。以此来区别究竟是哪里发出的情报。

日军截获了我军的情报,破译后却读不懂,居然是中国方言的功劳

而在当时,最为常用的就是观海卫的燕话,是慈东方言和闽南语的结合体,本来闽南语就已经是晦涩难懂了,再糅合了慈东的方言,别说日本人了,就算是中国的汉奸,也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现在这种方言,也只有几个老人会说了,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就算是现在的观海人,都不会说这种语言。

除了常用的燕话之外,江浙地区的一些方言,像温州话,江西话,都曾经被使用进了暗语中,这个地方的方言非常有趣,想要听懂意思都要通过发音辨别,所以这一地带的方言,成了当时情报员的宠儿,日军后期也截获了许多情报,每一个字翻译出来都认识,但是一旦组合在一起,直接就让日军看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