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的雞蛋!原來要這麼挑選!

一、雞蛋的大小與雞蛋的營養價值關係:褐殼的雞蛋的大小與雞齡有關,年齡大的雞產的雞蛋個越大;反之則越小。個頭大並非就營養多,雞蛋個頭大,是因為它裡面的含水量多,而小號雞蛋是雞的初產蛋,所含的營養成分更高。所以在同等質量下,雞蛋越小它的營養價值越高。

每天吃的雞蛋!原來要這麼挑選!

二、選鮮雞蛋的時候,還有以下三點要注意:

1.眼看:良質蛋蛋殼清潔完整,無光澤,殼上有一層霜狀粉末,色澤鮮明;劣質蛋蛋殼表面霜狀粉末脫落,顯烏灰色,有油樣浸出或有較大黴斑。

2.手摸:良質蛋蛋殼粗糙,拿在手中發沉,質量適中有壓手的感覺;劣質蛋手摸有光滑感,質量輕。

3.耳聽:良質蛋相互輕碰時聲音清脆,手握蛋搖動無聲;劣質蛋搖動時有晃動聲。

每天吃的雞蛋!原來要這麼挑選!

4.良質蛋透亮,蛋黃輪廓清晰;劣質蛋顯均勻的灰黃色或灰黑色。

5.鼻嗅:良質蛋無異味,向蛋殼表面哈一口熱氣,嗅有輕微的生石灰味;劣質蛋有黴味或臭氣味。

6.水浸:良質蛋沉入水底;劣質蛋浮於水面。

7.打開:良質蛋蛋黃、蛋清色澤分明,蛋黃顯圓形,凸起而完整,帶有韌性,並緊貼蛋黃兩端;劣質蛋蛋白、蛋黃混雜,蛋液顯灰黃色,內有黑色黴斑或蛋白顯膠凍樣黴變,有異臭味。

三、誤區:

1.紅殼蛋比白殼蛋更好

許多人買雞蛋只要挑紅殼的,說是紅殼蛋營養價值高。其實並非如此,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並無營養價值。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關鍵取決於飲食的營養結構。

每天吃的雞蛋!原來要這麼挑選!

2.煎煮雞蛋越老越好

雞蛋煮得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營養學專家認為,雞蛋以沸水煮 5~7分鐘為宜。油煎雞蛋過老,邊緣會被烤焦,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有毒的化學物質。

3.望蛋營養價值高

望蛋即“死胎蛋”,這種蛋所含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糖類等)在卵化過程中已被胚胎利用掉了,營養價值並不高。而且,此類蛋中含有許多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所以吃這種雞蛋不僅對人體無益,還會引起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4.臭雞蛋照樣可以吃

日常生活中,常見有人對臭雞蛋情有獨鍾。

雞蛋變臭是因為雞蛋放久了,或有裂縫,隨著蛋清中的殺菌素逐漸減少,通過蛋殼氣孔或裂縫侵入的細菌大量繁殖,產生甲烷、氮、氨、二氧化碳等物質,發出惡臭。臭蛋經烹調後,其中的胺類、亞硝酸鹽、細菌毒素等依然存在,食後會引起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吃多了會誘發癌症。

每天吃的雞蛋!原來要這麼挑選!

5.“功能雞蛋”比普通雞蛋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富含鋅、碘、硒、鈣的各種“功能雞蛋”問世。其實,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食功能雞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缺功能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功能雞蛋時應有針對性,缺什麼吃什麼。

6.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於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說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