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未成年就结婚,背后的真相令人愤怒,看完感觉我们很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现在的法定婚龄是女20周岁,男22周岁。小编看到最近不少网友热议,在贫困落后的山区农村,许多男孩女孩一成年就结婚生子,明明自己是个孩子就已经为人父母,不但破坏了我国计划生育,晚婚晚育政策,而且是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殊不知,在古代女子未成年结婚是司空见惯的事。今天,小编就这方面聊聊古代的婚姻文化。

古代女子未成年就结婚,背后的真相令人愤怒,看完感觉我们很幸福

其实,在我国古代早婚早育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成了风俗习惯。古时候的女子在13,14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嫁出去了。有人会疑惑为什么这么早就嫁人了呢?她们还是个孩子。小编也很难接受这种社会风气,下面跟我一起来探究女子早婚的真相。

在古代,所有的女孩子长至十四、五岁就已经许配给他人成为了人妻,而宫廷、达官贵人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最多,正直青春年少的她们,懵懂无知,都为结婚这件事情感到自豪,如果自己的朋友、闺蜜都嫁人了而自己还待字闺中,会引起比人的嘲笑。殊不知她们的婚姻仅仅是达官贵人们的政治工具,一场场政治联姻可以代替无数争斗,换来和平共处。

古代女子未成年就结婚,背后的真相令人愤怒,看完感觉我们很幸福

我们都知道女孩早嫁人是对身体、心灵都非常不好的,但是早嫁人对当时社会带来非常多的好处。我国古代医学没有现代那么发达,人口数量也没有现在那么庞大,女孩早结婚就能多生几个孩子,传宗接代。当时社会的女性,地位地下,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只能作为繁衍后代的工具。繁衍子嗣是女性一生的任务。

追溯到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明文法令:女子十五岁就要开始许配人家,到了二十岁之前就必须要嫁出去。可是到了战国时期,为了休养生息,繁衍后代,短时间内的扩大人口,强盛国力,齐桓公曾经命令:女子十四岁要出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更是下令:女子十二岁出嫁。据《汉书》记载,汉惠帝曾经颁布诏书,凡女子超过十五岁不嫁人的,家里的赋税就要翻上五倍,这些法令对于许多贫困的农民来说苦不堪言,只能把女儿早早嫁出去。

古代女子未成年就结婚,背后的真相令人愤怒,看完感觉我们很幸福

而且,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严重,就像电视剧中所演的一样母凭子贵,虽然说当时的人们更希望自己生出的是男孩为家里传宗接代,但是在那个痛苦的年代,生个男孩还不如生个女孩来的划算。因为男孩不仅养育起来浪费粮食,将来娶妻生子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于是生女儿就变得格外受欢迎。女儿养至十岁左右就可以卖身为奴,或者早早嫁出去换取丰厚的彩礼维持生计。

古代女子未成年就结婚,背后的真相令人愤怒,看完感觉我们很幸福

听过这里大家是不是跟小编一样觉得古代女性很悲哀?古代人的寿命不像现代人那么长,生活环境的恶劣,生活物质的匮乏,平均寿命不足50岁的她们为了增加劳动力,只能选择早早成家立业。跟古代女人相比,现代社会女性是不是感到无比幸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