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玉雕」爲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在雕刻人物時,開臉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因為表情是決定人物神態傳達的關鍵,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整體效果。前面我們介紹過

觀音的開臉方法,今天三少接著上篇文章中的作品“福壽雙全”,帶大家看下佛頭的開臉過程。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佛頭)

先看下圖,是在開臉過程中用到的雕刻工具,包括有:1#釘砣、1.5#與0.5#三角釘、2#與1.5#尖棗核、2#與1#圓棗核、2#與1.5#喇叭棒等。關於工具的選用,和雕刻師的習慣有關,並不統一;另外,選用工具的大小,也由作品的大小而定。所以各位在下邊閱讀過程中,重點體會工具使用效果,和開臉思路即可。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開臉工具)

在上刀前,我們首先對佛頭面部的幾個高點要諳熟於心,在雕刻過程中不能隨意減低。一起看下圖的高點標註,紅點代表高點,最大的紅點代表整個面部的最高點。沒有雕刻經驗的朋友,觸摸下自己帶笑容的面部,感受下這些高點的分佈情況。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高點標註圖)

好,下邊我們就進入開臉介紹。

首先,夾頭上裝上1.5#三角釘(C3),雕刻出眼眶。注意兩個眼眶的深度要一致,同時不破壞所畫的眼眶線。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1.5#三角釘,雕刻眼眶)

然後,再用這個三角釘,確定出鼻子、上嘴唇、嘴巴的大致位置。這個過程,注意上嘴唇要適當留寬,為牙齒雕刻留下餘量。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五官定位)

再換用2#尖棗核,對五官大致形狀進行修整,眼球、鼻樑、面頰等,注意眼球的深度要一致。過程中,可以用鉛筆對五官再次描繪,以便修整出更為協調的五官雛形。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尖棗核、處理五官)

為處理出更為圓潤富態的五官效果,換用2#圓棗核進行雕刻。清除面部的稜角,使得面部各處過渡自然,圓潤。當然,這個過程可以結合其他型號的尖棗核、圓棗核進行靈活處理,並不固定。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圓棗核,五官過渡)

五官雛形分佈確定之後,就可以進入更為細緻的雕刻定位。比如,面頰和鼻翼的結合部,嘴角的和麵部的結合部,如下圖就用到了1#尖棗核進行處理。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尖棗核與位置標註)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尖棗核處理效果)

然後,對五官再進行一次描繪定位,為進一步細琢做準備。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細部描繪)

根據描繪效果,再用圓棗核、尖棗核對面部修整,看效果: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修整效果)

進入細琢部分,先用1#喇叭棒對眼眶和眼球輪廓進行確定,使得眼眶的陽角線清晰流暢。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眼眶和眼球)

確定畫面沒有偏差的情況下,換用1#釘砣,對筆頭與鼻翼、上唇與牙齒、下嘴唇內輪廓、以及眼縫進行雕刻。見下圖: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釘砣細琢)

關於下嘴唇的外輪廓,和壽桃上的麻點,都選用1#圓棗核進行處理。這樣處理下嘴唇與下巴,可以使之與面部合而不斷。一起看下初步效果圖: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初步效果)

最後,對面部五官整體修整之後,就可以換用尖針對整個作品效果進行畫面清理,一起看最終的雕刻效果。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雕刻效果)

要最終達到更好的作品效果,還需在打磨階段進行更為精細的處理,邊打磨邊進行微調。開臉部分,就介紹到這裡,關於打磨系列知識大家可以從歷史文章中查看。

「跟我學玉雕」為佛“開臉”,雕刻過程與工具分享(乾貨推薦)

小結

佛頭開臉相比於觀音,要容易一些,能夠抓住眼睛、嘴型和麵部起伏這三個關鍵點,就能把“樂”的感覺傳達出來。當然,前提是要能將五官分佈協調。

所以,學開臉,先畫臉!畫的出,才能雕得出;畫的準,才可能雕得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