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輕鬆」地走過第7年

8月8日,知乎北京舉行的「海鹽計劃」發佈會上宣佈完成了E輪融資,2.7億美元的數額也創造了知乎自成立以來歷輪融資的新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在隨後的公司內部郵件中,除了宣佈“新一輪投資將用於AI 技術、內容生態、知識服務和商業化等多個維度”這樣的常規操作之外,CEO周源還點出了知乎下一階段的重要目標:讓人們輕鬆獲得可信賴的解答。

行業之痛:創作者和用戶的重負荷

在知乎之前,“內容”是一門標準的叫好不叫座生意,無論是創作者層面還是用戶層面都有著自身難以破解的痛點。

在創作者層面,由於創作本身是一個表現主觀意志和個人積累的過程,導致優質內容的形成不僅需要創作者付出大量的精力,由於主觀意志帶有鮮明的個人標籤和創作環境標籤,優質內容往往還會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於是內容創作成為了不可承受之重:創作者一方面要想方設法維持內容的穩定產出,同時也需要考慮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這顯然是一件非常累的工作。以至於當我們現在談到天涯、起點等平臺時都會有很強的“穿越感”,而平臺本身也受制於內容重壓下難以完成轉型。

在這樣的現實壓力面前,基於內容行業存在如上所述(產品生產成本高、回收定額定量)的天然痛點,隨後入場的創業者們在生存壓力下,開始越來越多地將內容獲取方式從“原創”轉變為“抓取”或者“組稿”。

當然這樣的行業集體轉型也帶來了一些“好處”,比如互聯網中可以搜索到的信息有了明顯增加,獲取渠道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豐富,但隨之而來的是用戶體驗層面的直線下降:

- 增加了人們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成本;

- 增加了人們獲取虛假信息、無效信息而導致損失的風險;

- 創作者應得的權益被大量截流,行業良性循環在破壞……

而這一系列對用戶體驗的破壞,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使用心理,讓人們下意識地將“閱讀”和“搜索信息”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從而被動地在使用習慣中減少了很多投入“閱讀”的時間,甚至對內容創作者和內容平臺產生了不信任。

因此在知乎的成長過程中,很多質疑都來自於這個方面:知乎上的內容很豐富,也很有意思,在中文互聯網中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但對於用戶來說是不是負擔太重了?又如何在這樣高負荷和亂競爭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呢?

知乎策略:讓獲取價值變得輕鬆

你很難說“內容”不重要。因為從如今的社交媒體傳播規律來看,運營能力、營銷能力再強,最終形成流量聚合的核心必然是內容,即通過內容來劃定自己在行業中的核心場景,否則任何“留存”和“粘性”都是沒有意義的。

那麼內容行業的問題出在了哪兒?大概是在產品結構中賦予內容的職能。

在傳統的內容平臺/社區內,內容主要承擔的是“創作者進行個人表達”的職能——這與傳統場景中內容的職能並沒有太大差別。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上個時代的內容產品們也會增加“評論”、“回覆”、“點贊”、“分享”之類的要素,讓產品偏向於SNS社區,降低了產品“純創作”的氛圍,但這些功能也往往慣性地圍繞著“創作”進行服務。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剛剛經歷過大戰的虎撲。作為誕生於web1.0時代的內容社區,大部分的互動功能都是為了推介優質的內容,並不會直接參與內容創作的過程,也不會影響內容創作的結果,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內容“重負荷”的痛點。

知乎“輕鬆”地走過第7年

那麼現在的內容更合適的職能是什麼呢?信息價值的傳遞。

進入社交網絡時代之後,我們可以接觸到的信息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可分配到單一信息上的注意力也在相應減少——這客觀讓人們在互聯網上進行深度閱讀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快速獲取關鍵信息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高。

所以當我們談到知乎的核心競爭力時,其實不是“內容的重”,而是“獲取價值信息的方式輕”。

例如將內容工具化,即更多與實際問題、實際使用場景進行對接,減少無效信用和重複信息的干擾,降低用戶的信息篩選成本。

在這個層面上,知乎也將自己定義為可信賴解答的工具入口。知乎成立至今,已經積累了超過 1.1 億個回答。這些回答來自於億萬知友慷慨分享的知識、經驗、見解。它們或許關於臨時需要解決的小麻煩,或許關於人生的重要抉擇或難題,或許關於興趣愛好,抑或只是關於對世界的好奇。大家沉澱的有用有價值的內容,為那些或大或小、不斷重複又規模龐大的問題提供瞭解答。

再例如將內容創作交互化,即不去刻意區分創作者和閱讀者,而是統一成為參與者,讓“內容”的職能變成“解決問題”或者“溝通媒介”,從而以“更輕鬆”的方式進行流轉。

知乎的自身定位是這種“輕鬆策略”的具體體現之一。雖然在外界傳播環境中,知乎始終以“優質內容生產者”的角色出現,但知乎卻將自己的產品基礎定位於“社區”,即以社區為土壤、以質量為導向,建立起的以問答為基礎的內容生產和消費機制。

在這樣的輕負荷運轉下,截止到今年六月底,知乎的註冊用戶已經達到 1.8 億,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已經與百度貼吧和新浪微博等開放性的內容社區無限拉近距離,也給了資本市場持續對產品看好的理由。

未來:有問題上知乎

如今知乎完成的E輪融資也確實只是個起點:

前七年,知乎通過有些執拗的投入與專注,解決了這類稀缺品在市場中的價值認可;新的七年週期,在市場已經不會給予知乎一個“創業公司般寬容”的情況下,更大更關鍵的挑戰已經來到了面前,比如如何不斷增加的應對用戶圈層和內容偏好的複雜性、如何使用消費者將會進入的更多消費場景和專業訴求。

總之無論是過去的重內容也好,還是知乎帶來的輕內容也好,我總是歡迎這類產品最終走向成功的,畢竟與其他行業通過互聯網放大或者加速價值不同,歸根結底,內容是創造價值的——而正如周源在內部郵件裡所說,垃圾氾濫的互聯網信息海洋中,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絕對的稀缺品。

本文來自微信訂閱號“互聯網指北”(hlwzhibei),專注於互聯網文化、營銷、產品。轉載必須保留作者、公共帳號信息,必須與本文嚴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換/增減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圖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標題、引語、摘要等。文內所用圖片來自相關媒體報道截圖,為非商業用途。如有疑問請聯繫作者微信:melodyf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