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历史上对于乾隆这位帝王的评价都是有着很大的分歧的,可以说整个清朝也就是他的手中走向了盛世,但也是在他的手中这个国家走向了衰落,留给他的后人的就是一个烂摊子,而后人又缺乏那种能够像他的父亲雍正这样的帝王,这个国家走向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乾隆自称自己是“十全老人”,处处都是对比他的爷爷,但是相对于他的爷爷康熙,这个差距还是真的有些大的,或者说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乾隆时期重用的大臣只要有两个是非常出名的,一个是和珅,就是那个贪污的钱财足够养活大清朝15年时间的权臣,他在嘉庆的时候被抄家处死,留下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笑谈,另外一个就是福康安,这个一员猛将,可以说在乾隆时期,唯一能够抗衡和珅的也就是这个战功赫赫的福康安了。而且这个福康安还是比较自大的将领,他甚至将自己比作那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因此吃过很大的亏,就连他的性命都是受到了威胁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福康安可以说算是一个很厉害的官二代了,整个历史上能够不吭爹的富二代都是很少的,历来我们一提到这个官二代,富二代似乎都没有什么好的名声,但是历史上还有这有很多有能力的官二代的,他们创造的功绩甚至还要在他们父亲的功绩之上的,不是所有的官二代都是赵括这样坑爹的人物的。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周亚夫就是一个官二代,他的父亲周勃曾经但是丞相的职务,还有着铲除吕家势力的功劳,但是这个周亚夫可以说但凭着一个平定七国之乱,就能够讲他的功劳在历史上可被人铭记的了,对于汉景帝而言,那就是一个大功劳啊;陆抗是东吴都督陆逊的儿子,三国后期一个著名的将领,也是东吴后期的著名将领,能够与他的父亲一起进入武庙七十二将就已经说明了他的能力,没有他东吴真的早就应该不蜀汉的后尘了;而福安康也可以说是一个不坑爹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乾隆时期大学士傅恒,而且他还是乾隆的孝贤纯皇后的侄子,这是一个后台很硬的主,当然她的最大的主就是乾隆,这个从乾隆在他死后将他封为王爵就能够看得出来。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可以说清朝人对于三国演义的推崇应该是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对于这个少数民族而言,他们刚刚打天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兵法教程的,完全是凭借着草原民族的天性在战斗,这个他们天生就有着这样的能力,这也是很多时候中原王朝打不过少数民族的原因,他们是骑兵,而且是从小就开始骑马,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融入到了他们的骨子里,所以我们在面对着匈奴、突厥和蒙古的时候,基本上前期都是输多胜少,只有后期我们的国力强大的时候,才能展开绝地大反击,汉朝如此,唐朝也是这样,即便是那些被我们中原王朝打败的民族,到了西亚和欧洲地区,还不是打的他们人仰马翻吗?清朝在对明朝作战的时候,都是将三国演义当做兵书来使用的,可见这本书在满清的手中的重要性是有多么大的,而这个福康安也应该是受到《三国演义》影响比较深的人,再加上诸葛亮的个人的人格魅力爆棚,能够成为他的粉丝也就是福康安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但是人无完人,福康安这个人虽然是一个战功赫赫的人物,他的谋略和勇气也是经过战场的洗礼的,可以说是不能让人怀疑的,但是这个人在个人的品行方面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是皇亲国戚,又是皇帝最为亲信的武将,所有没有人敢于招惹这个人,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就会有着一种骄傲自大的情绪,这个对于武将是十分危险的。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而他效仿诸葛亮的事情,就是他一个自大的表现,那是在乾隆五十七年的时候,清朝与廓尔喀发生了一场战争,这个国家位于现在的尼泊尔,这个时期的这个廓尔喀势力不断地强大,所以也就导致他们的野心不断扩大,而当时的西南地区经过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实行,已经基本上掌控在朝廷的手中,但是依然存在着少数民族发生暴动的事件发生,所以清朝对于西藏地区就是有些控制不过来的时候,而他们就是利用这个清王朝的劣势,数次派兵进入西藏地区占领领土和抢夺财物,这样的情况一次两次也就好了,可以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风格彻底因为了乾隆的怒气,也就派出了福康安挂帅出征,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小国家。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这个福康安不愧是乾隆手下的第一员战将,他在克服了西藏地区的高山的阻挡,后勤的供应困难的问题,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全部收复了失去的土地,这样的战果也就是可以的了,可是这乾隆想要扩大战果,也就命令福康安来一个灭国之战,这个时候的福康安也是有些自大起来,毕竟这个前期的功绩也能够看得出来的,这个廓尔喀是没有能力抵抗清朝的进攻的,所以在出征的时候竟然学着诸葛亮的样子,也拿着一把鹅毛扇起来,他认为这样的战争应该在谈笑间将这些敌人都能够消灭的。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进入他国作战,刚开始却是像之前想象的一样,清军连战连捷,竟然逼的他们的国王请求议和,按理说这个时候也就应该见好就收了,可是福康安却拒绝了,这一下他们明白这个清朝是打算灭亡他们的国家的,这个时候都起来抵抗,可是清军却因为接连的胜利异常的自满自傲,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会拼命,这一下清军就被打蒙了,而且福康安也因此差一点被对方活捉,幸亏是手下将领海兰察英勇,他的小命估计就葬送在了异国他乡了。

大清武将福安康想学诸葛亮,拿着扇子出战,不但没胜,还险些丧命

所以说骄傲的情绪不能有,尤其是武将,而福康安没有吸取着教训,要知道王翦的故事就告诉他,这个灭国之战哪里是那么好打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