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如今的智能手機各項硬件處於一個飛速進化的階段,各種黑科技層出不窮,在2018年最突出的就要數大家手機上的這顆攝像頭了,雙攝、大底、全像素雙核對焦、AI智能識別等功能比比皆是,成像的素質也是一個比一個高,那麼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是如何進化成現在這樣的呢?本文將會給大家梳理一番。

2007年:智能手機萌芽階段

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初代iPhone

初代iphone於2007年發佈,算是正式開創了智能手機時代,當時的iphone搭載了一顆200w的攝像頭,並且不支持自動對焦功能,光看相機參數可謂十分寒酸,拍出來的照片只能說是一種能看的感覺。

就在iphone發佈的同一年,諾基亞也發佈了n95,這款手機的拍照素質在當時可謂力壓群雄。諾基亞n95採用了一顆500萬像素的蔡司鏡頭,還配備了於數碼相機同等級的機械快門,速度在1/1000—1/3秒之間。諾基亞N95鏡頭的光圈範圍是F2.8—5.6,微距對焦範圍在10—50釐米,屬於當時頂級水平。

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諾基亞N95

2008到2011年:安卓陣營異軍突起,諾基亞依舊風騷

在初代iphone發佈後的三年裡,蘋果迭代了iphone,搭載谷歌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也陸續發佈,谷歌自家的nexus,三星的Galaxy S,moto的里程碑。在這期間,智能手機的像素從清一色的500w推進到了800w,同時隨著雙核CPU的出現,使得超清分辨率錄像成為標配的功能。

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iPhone4

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摩托羅拉里程碑1

諾基亞這邊依舊靠著蔡司認證的鏡頭以及強大的技術儲備在手機拍照方面保持領先,2010年發佈的諾基亞n8擁有一顆12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使用了一顆尺寸超大的1/1.83英寸傳感器,這個尺寸就算放在2018年也著實驚人,還配備了氙氣閃光燈,美中不足的是由於SOC要落後於同時代的蘋果安卓陣營,導致軟件支持以及遊戲表現不如同時期的蘋果和安卓,這也是後來諾基亞衰敗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諾基亞N8

2012年到2014年:手機像素提升到極致+諾基亞的隕落

時間推進到2012年後,各家手機廠商也慢慢重視到手機拍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加上當時的消費者對於手機拍照的好壞主要是依照像素多少來判斷,所以這個時間段的安卓手機進入了一個瘋狂提升像素的狀態,從普遍的800w到清一色的1300w,再到後來普遍的1600w,甚至在千元機的價位也瘋狂堆砌像素,這個現象到了2015年才開始轉變。

當然,也有一些獨領風騷的操作:HTC M7——HTC UltraPixel Camera使用400w像素+2.0μm的像素尺寸依然能夠得到等效1200w像素的成像效果,同時也是大尺寸像素傳感器的引領者,在後期的三星s7 edge的超大像素尺寸和小米5s上那顆超感光相機都有這位開創了大像素技術前輩的影子。

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HTC M7

同一時間段的諾基亞,在2012年發佈了諾基亞808,一款能夠載入史冊的拍照手機,這款手機破天荒的搭載了一顆4148萬像素的CMOS,傳感器大小達到了1/1.2英寸,支持超採樣技術的三倍無損變焦,我依舊記得當時很多人紛紛拿808的成像照片與自己的單反對比的場景。

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諾基亞808

只不過這不是一款完美的作品,塞班系統機制落後,加上手機整體配置已經遠不如同時代的安卓蘋果,導致諾基亞808最終並沒有在智能手機的競爭中獲勝,即使後來被圍繞收購的諾基亞發佈了Lumia 1020也沒能挽救頹勢。

我們的手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超越卡片機的?(發展篇)

諾基亞1020

也正是這個時間段,手機成像素質正式向卡片機開戰,同時也是一個分水嶺,手機攝像頭從一味的堆砌像素向著像素尺寸,對焦方式,防抖方案甚至AI算法轉變,攝像頭在手機中的承載方式也不斷創新,突破了一直以來手機傳感器的常規格局,我將會在下一篇(進階篇)為大家一一道來,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