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就算社交泛化,也不是罪惡之源!

這兩天,年輕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遭司機殘忍殺害的消息引發網絡關注。遇害空姐是家中獨女,年僅21歲,正值青春年華,卻遭此不幸,實在令人惋惜。

5月10日,滴滴就此事公開道歉,稱對此事萬分悲痛和愧疚,真誠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承認作為平臺,對此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並懸賞100萬追兇。

滴滴就算社交泛化,也不是罪惡之源!

有人說,滴滴沒有盡到審核順風車車主身份、保障乘客安全的義務,但不是影響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不僅是滴滴順風車,出租車、黑車同樣有類似惡性案件發生。

更有人將矛頭對準了滴滴在對順風車的宣傳上以過分強調社交功能,甚至暗示豔遇。

滴滴就算社交泛化,也不是罪惡之源!

市面上有很多成功學書籍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但是,當下,與人相處更多地意味著與社交軟件中的人相處,或者與社交軟件相處。這是一個複雜而又神奇的過程。

滴滴就算社交泛化,也不是罪惡之源!

與社交軟件的相處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失落、滿足、空虛感、存在感,但無論如何,社交軟件都是建立在現實生活之上的。它只是途徑、工具,用來幫助我們在現實中達到更好的狀態,而並非現實的替代品。結識更多的朋友並不等於加更多的好友。適當的讓自己保持離線狀態,享受生活,與人面對面地交流。

滴滴就算社交泛化,也不是罪惡之源!

生活中的誘惑其實不是存在於各種社交軟件,而是人心+人性。世間萬物皆幻象,一切隨緣生而生,隨緣滅而滅。善上若水,無欲則剛,海納百川,厚德載物。欲如火,不止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其實最主要還是自己的內心承受抵制慾望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