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距離廣東梅州大埔縣縣城12公里的百侯鎮侯南村有一座名叫“通議大夫第”的清代古民居,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距今約250多年,佔地面積3866平方米,建築面積2970平方米,座南向北,磚木結構,有80個房間,三堂四橫屋,九廳十八井。是名聞遐邇的“一腹三翰林”中的楊纘緒的故居,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小編2015年春節旅遊大埔百侯村時所拍照片

楊之徐,字沛若,號慎齋,生於順治己亥年(1659)。原配吳氏生四子,繼配饒氏生三子。他年僅10歲即執筆寫策論,出語驚人,康熙乙卯年(1675)中舉人,為同榜年齡之最小者,康熙戊辰年(1688)考中進士。 康熙乙亥年(1695)被任命為河南光山縣知縣

據傳他在茶陽設館授徒時,知饒員外之女饒氏貌雖不揚,但才思敏捷,會吟詩作對,為人知書達理,於是慕其德才,迎娶為妻。傳說,饒氏出嫁時,縣令夢見一條母龍帶著三條小龍從城牆游出。饒氏嫁後既做賢妻,又當良母,注意對兒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她所生的三個兒子楊纘緒、楊黼時、楊演時5歲就能讀《三字經》,8歲就能吟詩作對。兄弟三人先後考中進士,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而同為一母所生,因此傳下“一腹三翰林

”的佳話。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通議大夫第的全景圖

第五子--楊纘緒,字式光,康熙六十年(1721)進士,選為庶吉士,改吏部員外郎,升監察御史。後因涉及一宗冤案被罷官。之後,曾主掌廣州粵秀書院。不久,朝廷又起用他,歷任松江知府、桂林知府、浙江金衢嚴道、陝西按察使等職。75歲卒。

第六子--楊黼時,字式袞,號遜亭。乾隆元年(1736)進士,選庶吉士入庶常館,散館後授編修記名以御史用。乾隆三年戊午科鄉試,楊黼時與編修沈昌同為山西考官。事後改任湖北黃梅縣知縣,在任“清白自矢,政清刑簡”。後因疾病辭官,在家賦閒釣40多年。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百侯楊氏吊線族譜

第七子--楊演時,字式顯;號半崖。乾隆十年(1745)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不久辭官歸家,鄉居講學;他自撰一聯貼於書齋雲:“容膝易安,且喜藏書萬卷;力田有獲,何如教子—經。”潮州知府聘他主持龍湖書院。他又協助知府周碩勳重以《潮州府志》,還執掌過廣西的秀峰書院和福建的鰲峰書院。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傳 說 故 事 (一)

「隔河兩宰相,十里九狀元,還不及我一腹三翰林」

相傳,江西有個縣,隔河出了兩個宰相,橫直五里出了三個狀元,十里之內出了九個進士,乾隆欽賜:"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石碑立於路旁。楊纘緒在陝西任按察使時,有一天,其母饒氏前往探望打道該地,轎伕叫夫人下轎,饒氏便問他為何要下轎,轎伕便告訴她原因,饒氏說不妨大膽前行,那些當地人攔轎責問,饒氏不慌不忙拍著肚皮回答:"你們地方是顯貴,但是廣在隔河,遠在九里,那有我小小肚皮'一腹三翰林'"。聽到這些話,那些當地人慚愧地退下讓路。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傳 說 故 事 (二)

「楊按察廢錫蛇 」

楊纘緒任按察使,御賜先斬後奏的諸侯劍,掌生殺大權。他清正廉明,愛民如子。饒氏知書達理,給纘緒的教益很大。纘緒聽從母親的教誨,被稱為孝子。

有一回,饒氏發現家裡沒有人吃雞蛋,存的雞蛋卻天天減少,覺得奇怪。為了探明原因,饒氏幾天認真觀察,發現黃昏後雞蛋為兩鼠所偷,一鼠躺著抱雞蛋,另一鼠拉那抱蛋鼠的尾巴,把雞蛋拖進鼠洞,接著又來偷蛋。饒氏發現這奇事後,決定藉此告誡兒子:做官要為民做主,審理案件要認真查訪,決不禍及無辜。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小編2015年春節旅遊大埔百侯村時所拍照片

小編2015年春節旅遊大埔百侯村時所拍照片

一日,饒氏見纘緒退堂回來,叫他查清家中所存雞蛋近來不斷減少的怪事。楊按察想,母親的內堂沒有外人來,斷定是丫頭偷蛋。於是,楊按察叫來兩個丫頭審問。丫頭沒有偷蛋,理直氣壯,不肯承認偷蛋。楊按察見丫頭老是不承認偷蛋,發怒了,說,如果你們不承認,就動用“錫蛇”。兩個丫頭一聽要動用“錫蛇”,嚇得發抖。丫頭知道這是用錫澆鑄成的長蛇,中空,灌開水,讓受審者抱“錫蛇”,被燙得皮開肉綻,於是搶著承認偷了雞蛋。

纘緒得意地回覆母親道,兩個丫頭已承認偷了雞蛋。饒氏問:“丫頭是怎麼說的?”纘緒說,丫頭先是不肯承認,聽到要用“錫蛇”便承認了。這時,饒氏生氣了,把自己認真觀察了幾天,發現是兩隻老鼠偷了蛋的經過說了一遍,語重心長地說:“纘緒啊!從今天雞蛋案的審斷看來,不知多少人要屈打成招,在你手下冤枉一世呀!”楊按察聽了母親的話,懊悔冤枉了丫頭,自這以後,決然廢除酷刑 “錫蛇”。他每當坐堂判案,便想起“老鼠偷蛋”的事,再也不敢主觀武斷地斷案,而是多方調查研究,不敢馬虎了事。百姓稱讚

楊纘緒為當代包青天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傳 說 故 事 (三)

「借書種」

相傳,清代乾隆年間,饒平縣石井村有一位姓劉的財主,為了“借書種”,特地來百侯尋娶媳婦。

有人介紹說翰林楊黼時有個最小女兒滿姑未嫁,於是劉財主找上門去說親。楊黼時不願小女嫁到較遠的饒平,但出於禮節不便拒絕,於是出難題,要求劉財主明天準備100箕甜粄。沒有想到,劉財主當天回程時,一路佈置農家為其蒸煮。據說,當晚石井村中碓聲不絕。

第二天,劉財主將東西提交百侯,楊黼時再見隨行的未來女婿長相端莊,談吐得體,於是答應此門婚事。滿姑嫁到饒平石井劉家後,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名桃,一個叫李,長至學童後送到百侯外公家讀書。後來,兄弟倆同時考中舉人,轟動當地。當地人認為這是百侯的“書種”傳過來的結果。故事反映了百侯人文受到周邊地區的高度認同,也對周邊地區產生輻射作用。

漲姿勢‖一腹三翰林,父子四進士-大埔百侯楊之徐家族的不老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